一种多功能园林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578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园林廊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园林廊架。



背景技术:

廊架是在廊柱上方设有顶盖的开放式园林建筑,具有供行人遮阳遮雨、小憩、引导人流和视线,以及连接主体建筑或景观节点的作用,可与亭、廊、水榭等组合成外形美观的园林建筑群。现有的廊架结构形式较为单一,只能供游客休息,无法提供游客更多的娱乐项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园林廊架,其不仅可以供游客休憩,还能供进行游客棋牌游戏等活动,丰富游客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园林廊架,包括支柱和顶梁,同排相邻的支柱之间设有休憩凳,所述休憩凳包括中间的升降部、两侧的固定部;

所述升降部包括框体、升降台、连接所述框体和升降台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部、驱动部;

所述支撑部包括设于所述框体底部的多根支撑轴、连接所述支撑轴与升降台的伸缩轴、设于所述支撑轴内并连接所述伸缩轴一端的弹性件;

所述驱动部包括摇臂、传动轴、齿轮、齿条,所述摇臂设于所述框体外侧壁,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框体侧壁,其另一端连接所述齿轮;所述齿条设于所述升降台外侧壁上,配合连接所述齿轮;

所述固定部包括外凳体、内凳体,所述外凳体一侧设有容置槽,所述内凳体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休憩凳的改进,使其可以变形为桌椅的组合,以供游客进行多人棋牌游戏等活动,增加游客乐趣。所述升降部可通过摇臂调节升降台升高以形成桌,两侧固定部为椅,且固定部的内凳体可移出,以供多人围坐于桌周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摇臂包括垂直连接所述传动轴的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的翻折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框体外侧壁设有容置所述连接杆的圆槽,所述圆槽圆周上连通有多个容置所述翻折杆的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传动轴其于连接所述连接杆端与所述圆槽底面之间设有滑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内凳体两外侧壁设有锁舌,所述外凳体两内侧壁设有锁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内凳体其朝向所述容置槽外侧的端面上设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把手与所述锁舌之间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按压块、复位弹簧、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推动块;所述按压块设于所述把手其朝向所述内凳体一侧,其通过所述复位弹簧连接于所述把手内部;所述按压块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中部设有翻动轴,所述第一传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推动块,所述推动块配合连接所述锁舌。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锁舌其处于所述内凳体内部段设有推动孔,所述推动块其朝向所述内凳体内部一侧设有推动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休憩凳一侧的支柱设有储物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通过简单操作即可进行调节,以改变休憩凳形态,满足不同需求。2、 摇臂的内嵌式设计使得其在不使用时不会对外界造成影响。3、内凳体与外凳体的配合稳定,启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升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凳体的结构示意图。

1-框体;2-升降台;311-支撑轴;312-伸缩轴;321-摇臂;322-传动轴;323-齿轮;324-齿条;41-外凳体;42-内凳体;3211-连接杆;3212-翻折杆;11-圆槽;12-定位槽;3221-滑片;421-锁舌;422-把手;51-按压块;52-复位弹簧;53-第一传动杆;54-第二传动杆;55-推动块;56-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柱和顶梁,同排相邻的支柱之间设有休憩凳,所述休憩凳包括中间的升降部、两侧的固定部。

所述升降部包括框体1、升降台2、连接所述框体1和升降台2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部、驱动部。升降台2收缩于框体1内时,可作为一般的凳子供游客休息,当其升起时,可作为桌子使用,供游客进行棋牌娱乐或其他活动。

所述支撑部起到支撑及稳定作用,包括设于所述框体1底部靠近其四个角处的支撑轴311、连接所述支撑轴311与升降台2的伸缩轴312、设于所述支撑轴311内并连接所述伸缩轴312一端的弹性件。一方面,支撑部在升降台2处于收缩状态时起到支撑作用,以提高整体支撑强度,确保游客久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升降台2起升时,起到稳定导向作用,防止升降台2晃动或歪斜。所述弹性件可以为轻质弹簧,主要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快速升降对伸缩轴312的损坏。

所述驱动部包括摇臂321、传动轴322、齿轮323、齿条324,所述摇臂321设于所述框体1外侧壁,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322;所述传动轴322转动连接于所述框体1侧壁,其另一端连接所述齿轮323;所述齿条324设于所述升降台2外侧壁上,配合连接所述齿轮323。使用时,转动摇臂321,通过传动轴322带动齿轮323转动,齿轮323带动齿条324移动,齿条324所连接的升降台2随之升降,该结构简单易实施,操作简便。

所述摇臂321包括垂直连接所述传动轴322的连接杆3211、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3211另一端的翻折杆3212,翻折杆3212的设置避免了其在不使用状态对外界的影响。

所述框体1外侧壁设有容置所述连接杆3211的圆槽11,所述圆槽11圆周上连通有多个容置所述翻折杆3212的定位槽12,所设圆槽11进一步避免了摇臂321凸于框体1表面而干扰外界,所述定位槽12则起到了收纳翻折杆3212同时定位整个摇臂321的作用,以使整个升降台2于所需高度位置被定位。

所述传动轴322其于连接所述连接杆3211端与所述圆槽11底面之间设有滑片3221,所设滑片3221以减小连接杆3211转动时与圆槽11底面之间的摩擦,提高操作流畅度。

所述固定部包括外凳体41、内凳体42,所述外凳体41一侧设有容置槽,所述内凳体42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设计使得内凳体42可与外凳体41分离取出,提供更多的座位,或可将内凳体42围绕升降台2放置,供多人一起进行活动。

为了保证内凳体42与外凳体41配合连接的稳定性及取用的方便性,内凳体42两外侧壁设有锁舌421,外凳体41两内侧壁设有锁槽,内凳体42其朝向所述容置槽外侧的端面上设有把手422。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凳体42取用的便捷性及收纳的稳定性,所述把手422与所述锁舌421之间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按压块51、复位弹簧52、第一传动杆53、第二传动杆54、推动块55;所述按压块51设于所述把手422其朝向所述内凳体42一侧,其通过所述复位弹簧52连接于所述把手422内部;所述按压块51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传动杆53,所述第一传动杆53中部设有翻动轴56,所述第一传动杆53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54,所述第二传动杆54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推动块55,所述推动块55配合连接所述锁舌421。所述锁舌421其处于所述内凳体42内部段设有推动孔,所述推动块55其朝向所述内凳体42内部一侧设有推动斜面。将内凳体42从外凳体41中拉出时,手握把手422的同时,按下按压块51,按压块51带动第一传动杆53绕翻动轴56转动,以使第一传动杆53与按压块51的连接端向凳体外侧转动,而其与第二传动杆54连接端向凳体内转动,以带动第二传动杆54向锁舌421的推动孔移动,第二传动杆54上所设推动块55通过其推动斜面将锁舌421向凳体内侧推动,从而使锁舌421退出锁槽,内凳体42可轻松被拉出。将内凳体42推入外凳体41时,由于锁舌421其朝向外凳体41的容置槽内侧的面为斜面,而朝向容置槽外侧的面为直面,固可在锁舌421斜面的导入作用下,轻松推入,而无需其他操作,所述锁舌421的直面则保证了内凳体42处于容置槽内的稳定性,避免轻易滑出。

所述休憩凳一侧的支柱设有储物箱,可用于放置棋牌等物品,方便游客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具体实施方式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一种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