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295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们的健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成为人们的首要关注对象,二手烟的危害得到了重视,在一些公共场所吸烟者随处可见,随即二手烟被周围的人吸入了体内,研究表明二手烟的危害远大于一手烟,这样就对不吸烟者产生了健康的巨大影响。

国家在此的政策上也加大了调节力度,例如提高烟税减少烟民量、在公共场所增加醒目的告示牌等,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将吸烟者与外界完全隔开,吸烟者在公共场所文明吸烟,以免不吸烟者吸入二手烟带来危害,大大减少二手烟的危害,保证人们的健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们的健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包括围墙、开门、下导气管、上导气管、支撑架、支撑杆、吸烟装置、连通管、吸气泵、吸气管、空气泵和进气管。

所述的下导气管的上侧设置有上开口,上导气管的下侧设置有下开口。

所述的下导气管位于上导气管的正下方,下导气管与吸气泵之间通过吸气管相连接,上导气管与空气泵之间通过进气管相连接。吸烟装置设置在上导气管的上方,并且吸烟装置与上导气管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所述的开门铰接连接在围墙上,围墙和开门的顶端均安装有下导气管,支撑架的下端连接在下导气管上,支撑架的上端连接有上导气管,支撑杆的下端连接在上导气管上,支撑杆的的上端连接有吸烟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所述的支撑架和支撑杆均有多个。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所述的下导气管的上开口与上导气管的下开口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将吸烟者与外界完全隔开,吸烟者在公共场所文明吸烟,以免不吸烟者吸入二手烟带来危害,大大减少二手烟的危害,保证人们的健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的下导气管3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的上导气管4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围墙1;开门2;下导气管3;上开口3-1;上导气管4;下开口4-1;支撑架5;支撑杆6;吸烟装置7;连通管8;吸气泵9;吸气管10;空气泵11;进气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们的健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包括:围墙1、开门2、下导气管3、上导气管4、支撑架5、支撑杆6、吸烟装置7、连通管8、吸气泵9、吸气管10、空气泵11和进气管12。

所述的下导气管3的上侧设置有上开口3-1,上导气管4的下侧设置有下开口4-1;

所述的下导气管3位于上导气管4的正下方,下导气管3与吸气泵9之间通过吸气管10相连接,上导气管4与空气泵11之间通过进气管12相连接;吸烟装置7设置在上导气管4的上方,并且吸烟装置7与上导气管4之间通过连通管8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开门2铰接连接在围墙1上,开门2的设置便于烟民的进出,围墙1和开门2的顶端均安装有下导气管3,支撑架5的下端连接在下导气管3上,支撑架5的上端连接有上导气管4,支撑杆6的下端连接在上导气管4上,支撑杆6的的上端连接有吸烟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支撑架5和支撑杆6均有多个。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下导气管3的上开口3-1与上导气管4的下开口4-1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空气式幕墙吸烟隔离室的工作原理:

空气泵11工作产生空气沿着进气管12进入到上导气管4的内部,空气在上导气管4的内部进行扩散流动,空气泵11工作产生的空气从下开口4-1均匀的吹出;同时吸气泵9共组产生吸气沿着吸气管10进入到下导气管3,下导气管3的上开口3-1将进行吸气,这样上面上导气管4吹出的空气由下面的下导气管3接收,从而在其中间产生一道空气“幕墙”,这样在里面的吸烟者呼出的烟会由空气“幕墙”与外界隔开,再由吸烟隔离室上面的吸烟装置7抽离处理排放,起到了烟气益处对其他人的危害;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将吸烟者与外界完全隔开,吸烟者在公共场所文明吸烟,以免不吸烟者吸入二手烟带来危害,大大减少二手烟的危害,保证人们的健康。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