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钢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583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钢筋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钢筋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

目前所建造的混凝土钢筋结构的大梁,由于在建造时候内部的钢筋结构不够牢固,经常出现裂痕等情况,这样严重威胁了人身安全,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可以解决问题的混凝土钢筋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钢筋结构,该混凝土钢筋结构通过了支撑架与钢板的配合对横梁整体进行了加固,加强了横杆的牢固性以及承重性,再者通过布带对钢板以及支撑架的固定,更好的加固了横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钢筋结构,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支撑柱,以及配合两根所述支撑柱的横梁,所述横梁的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横向贯穿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左、右两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柱的内部,所述钢板底部设置有两条以上的布带,所述布带环绕在所述钢板与所述支撑架的外圈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内部设置有加强杆,所述支撑柱为混凝土浇筑式;通过在支撑柱内部设置有加强杆,加强了支撑柱的牢固性。

优选地,所述横梁为实心结构,所述横梁为混凝土浇筑式;通过设置有实心结构的混凝土浇筑的横梁,增加了横梁的牢固性。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靠近四个顶角位置处设置有主钢筋,所述支撑架的外圈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与所述主钢筋之间设置有固定用的固定铁丝;通过设置有四根主钢筋以及主钢筋外的箍筋配合形成的支撑架,增加了横梁的承重力以及牢固性,通过设置有固定铁丝来固定主钢筋,加强了支撑架的牢固性。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靠近左、右两侧位置处设置有两根以上的加强筋;通过在支撑架的两端设置有加强筋,一方面加强了横梁的牢固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横梁的承重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凝土钢筋结构通过了支撑架与钢板的配合对横梁整体进行了加固,加强了横杆的牢固性以及承重性,再者通过布带对钢板以及支撑架的固定,更好的加固了横梁,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横梁的剖视图;

图3为支撑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混凝土钢筋结构,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支撑柱1,以及配合两根所述支撑柱1的横梁2,所述横梁2的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架201,所述支撑架201横向贯穿所述横梁2,所述支撑架201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钢板202,所述钢板202的左、右两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柱1的内部,所述钢板202底部设置有两条以上的布带203,所述布带203环绕在所述钢板202与所述支撑架201的外圈上。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柱1内部设置有加强杆101,所述支撑柱1为混凝土浇筑式;通过在支撑柱内部设置有加强杆,加强了支撑柱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横梁2为实心结构,所述横梁2为混凝土浇筑式;通过设置有实心结构的混凝土浇筑的横梁,增加了横梁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架201靠近四个顶角位置处设置有主钢筋204,所述支撑架201的外圈设置有箍筋205,所述箍筋205与所述主钢筋204之间设置有固定用的固定铁丝205;通过设置有四根主钢筋以及主钢筋外的箍筋配合形成的支撑架,增加了横梁的承重力以及牢固性,通过设置有固定铁丝来固定主钢筋,加强了支撑架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架201靠近左、右两侧位置处设置有两根以上的加强筋207;通过在支撑架的两端设置有加强筋,一方面加强了横梁的牢固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横梁的承重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凝土钢筋结构通过了支撑架与钢板的配合对横梁整体进行了加固,加强了横杆的牢固性以及承重性,再者通过布带对钢板以及支撑架的固定,更好的加固了横梁,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