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套筒灌浆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一种性能可靠、施工方便的机械连接技术,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受力钢筋的重要连接方法。目前,套筒灌浆连接存在着施工精度不高、灌浆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在钢筋连接部位易出现薄弱截面,从而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施工简便、性能可靠的套筒灌浆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筒灌浆连接结构,包括套筒、预制端钢筋、预留插入钢筋和灌浆料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一端为预制端钢筋连接端,另一端为预留插入钢筋插入端,套筒内部的两侧内壁上制有剪力键,套筒侧壁上制有排浆孔和灌浆孔;所述预留插入钢筋上制有光圆截面,其上套有封堵装置;所述灌浆料灌注装置上加装流量计。
上述套筒的预制端钢筋连接端为直螺纹连接端,套筒内壁具连接螺纹与预制端钢筋端头的连接螺纹相连接。
上述套筒内部的两侧内壁上制有控制预留插入钢筋伸入套筒长度的限位挡板。
上述套筒的预留插入钢筋插入端的端口筒壁内翻配合封堵装置使用。
上述剪力键分布长度≥8d,d为预留插入钢筋的直径。
上述预留插入钢筋的锚固段长度8d,d为预留插入钢筋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预留插入钢筋上制有光圆截面,其上套有封堵装置,用封堵装置对套筒预留插入钢筋的插入端进行封闭,有效提升了灌浆质量,从而克服了因浆料渗漏导致锚固长度不足对接头质量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封堵装置对预留插入钢筋进行定位,控制预留插入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以确保灌浆料充满套筒和钢筋周圈的间隙,有效确保连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其满足国家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中的相关规定。
3、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内部的两侧内壁制有剪力键,以实现外力在套筒、灌浆料和预留插入钢筋之间的传递。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灌浆泵加装流量测量装置,可以实现对套筒灌浆质量的检测。
5、本实用新型在套筒两侧内壁上制有限位挡板,用以控制预留插入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留插入钢筋示意图。
图中:1、连接螺纹;2、排浆孔;3、剪力键;4、限位挡版;5、灌浆孔;6、端口筒壁内翻;7、预制钢筋端头处连接螺纹;8、预留插入钢筋端头局部光圆截面;9、橡胶制品封堵装置;10、预制端钢筋;11、预留插入钢筋;12、预留插入钢筋锚固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4,一种套筒灌浆连接结构,包括套筒、预制端钢筋、预留插入钢筋和灌浆泵。
所述套筒一端为预制端钢筋10连接端,为直螺纹连接端,套筒内壁具连接螺纹1与预制端钢筋端头的连接螺纹7相连接,连接性能满足《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中A级接头性能要求,套筒另一端为预留插入钢筋11插入端,端口筒壁内翻6配合橡胶制品封堵装置9使用。套筒内部的两侧内壁上制有剪力键3和用以控制预留插入钢筋伸入套筒长度的限位挡板4,剪力键分布长度≥8d,d为预留插入钢筋的直径,套筒侧壁上制有排浆孔2和灌浆孔5。
所述预留插入钢筋11上制有光圆截面8,其上套有橡胶制品封堵装置9,用封堵装置对套筒预留插入钢筋的插入端进行封堵,并同时控制预留插入钢筋插入套筒的长度,以确保其满足国家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中的相关规定。且预留插入钢筋锚固段长度8d,d为预留插入钢筋的直径。
所述灌浆料灌注装置可在现有常规灌注装置上加装流量计,由于套筒内部空间V1固定,预留插入钢筋伸入套筒内的体积V2可控,因此可通过比较流量计量的测浆液灌注体积和套筒内部可灌浆体积(V1-V2)来控制灌浆质量。
所述配套灌浆料为快硬、无收缩或微膨胀特性的水泥基灌浆料。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方法为:
a.根据设计计算选定所使用的钢筋及配套灌浆套筒;
b.在工厂将构件中的预制钢筋与套筒内壁加工有连接螺纹的一端相连接;对预制构件上预留插入钢筋局部进行加工,并安装封堵装置;
c.按设计图纸现场吊装预制构件,确保构件的定位和垂直度准确无误;
d.待预制构件吊装完毕后,使用装有流量测量计的灌浆装置进行灌注,通过流量计来检测灌浆饱满程度和灌浆质量。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套筒灌浆连接施工中套筒、钢筋位移和套筒漏浆等问题,确保连接接头的性能,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实现套筒灌浆与座浆层灌注分别独立进行,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