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连接器工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7369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钢绞线连接器工作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设计是一种在较长预应力结构中采用的预应力连接器工作系统,属于预应力张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桥梁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较长的结构设计,采用的钢绞线也随着结构的增长而变长,当现浇构件长度如果超出一定范围,温度变形等将无法控制;再者超长孔道必然带来很大的孔道摩擦,过大的摩擦力必然影响预应力加载效果;超长的结构施工也有诸多的不便,于是采用分段施工的办法,分段处预应力钢绞线采用连接器进行连接,预应力连接器装置构造简单、安装方便、性能可靠、造价低廉,在超长结构(如现浇桥梁结构)因为要分段施工,不可能一次连续施工完毕,此时可以分段张拉锚固,连接器也就必不可少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现浇预应力结构连续整体性施工难点,使用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保证预应力筋的整体受力性能,且该装置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等一系列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钢绞线连接器工作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波纹管(1)、保护罩(2)、连接钢绞线(3)、待连接钢绞线(4)、工作夹片(5)、挤压锚(6)、连接器体(7)、第二波纹管(8)、螺旋筋(9)、锚垫板(10)、加强环(11);

第一波纹管(1)和第二波纹管(8)对称布置在系统两端,第一波纹管(1)通过加强环(11)与保护罩(2)连接,保护罩(2)安装在锚垫板(10)的端面上,第二波纹管(8)安装在锚垫板(10)的另一端,螺旋筋(9)设置在锚垫板(10)的外侧,连接器体(7)安装在锚垫板(10)端部位置,待连接钢绞线(4)通过工作夹片(5)与连接器体(7)连接;连接器体(7)与连接钢绞线(3)通过挤压锚(6)连接;连接器体(7)一侧设有翼板,挤压锚(6)设置在翼板内;连接钢绞线(3)的端部与加强环(11)连接。

连接钢绞线(3)、待连接钢绞线(4)、工作夹片(5)、挤压锚(6)、连接器体(7)均设置在保护罩(2)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使用安全、可靠,能够保证预应力结构体整体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组装图。

图中:1、第一波纹管,2、保护罩,3、连接钢绞线,4、待连接钢绞线,5、工作夹片,6、挤压锚,7、连接器体,8、第二波纹管,9、螺旋筋,10、锚垫板,11、加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连接钢绞线(3)的端部装上挤压锚(6),并挂入连接器体(7)的翼板内,将挤压锚(6) 用挤压机挤压完毕,即可完成连接器接长钢绞线的工作。钢绞线在桥跨间断开后由挤压锚(6)、挤压簧、工作夹片(5)等进行接长,达到预应力筋整体性受力的目的。

该系统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S1在钢绞线端部安装挤压锚。

S2安装夹片。

S3用挤压机挤压挤压锚。

利用钢绞线连接器(6)的挤压锚、连接器体(7)等装置使得两根钢绞线在一个受力系统中受力,利用工作夹片(5)、螺旋筋(9)等将两根钢绞线梁端固定连接到一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