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坡度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支模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0763阅读:2125来源:国知局
大坡度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支模体系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斜面屋顶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坡屋面对建筑造型、保温隔热等有好处,但坡屋面混凝土现浇时, 一方面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会沿坡向流动,特别是对大坡坡屋面(坡度≥30°)。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在坡屋面上施工安全风险加大,不利操作,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成型、密实,最终影响混凝土质量。

一般坡屋面施工方法分为单面模板法、 双面夹板支模法, 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屋面坡度30°以下可采用单面模板法,坡度在30° 以上就要采取双面夹板支模法(即封闭法)施工;传统的双面夹板支模施工一般需要通过棒式振捣使其密实,但是操作空间狭窄,施工时间长,双面模观看气泡困难,所以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

另外,对于大坡度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来说,其厚度靠马凳筋控制,而马凳筋在浇筑后又不能裸在外边,也就是说,马凳筋不可以接触到底模或者面模上,所以对于平整度和厚度的控制还需要依靠双模之间的可调节拉杆控制,但是,混凝土中贯穿的拉杆增多,则会破坏浇筑结构,容易发生渗漏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大坡度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支模体系,其采用整体拼装结构,浇筑平整度高,厚度均匀,能够降低施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坡度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支模体系,包括屋面板底模、屋面板面模、底模锁定支架;所述屋面板底模由多个拼装在底模锁定支架内的单元底模板组成;每个单元底模板的底部均安装有下支撑垫块,所述的下支撑垫块的底部为球形凹面,球形凹面的中部向内设置有截面为矩形的凹槽;所述屋面板面模由多个单元面模拼装组成;所述底模锁定支架由矩形底框和垂直围绕矩形底框的四个围板固定而成;所述矩形底框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开有长条形砌槽;底模锁定支架的四个角上端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屋面板面模上端均固定有调节块;每个调节块上均垂直固定有调节螺杆;每个调节块与对应同侧的固定块均通过调节螺杆连接;屋面板面模的四周边缘与底模锁定支架的四个围板滑动密封配合。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大坡度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支模体系的底模锁定支架的四个围板下端部在水平方向上均开有长条形排放槽;每个长条形排放槽内均嵌接配合有挡条。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大坡度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支模体系的屋面板面模的顶面中部预留有矩形模板缺口;矩形模板缺口嵌接配合有盖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大坡度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支模体系的在矩形模板缺口至屋面板面模四周边缘之间,屋面板面模的上端面至少安装有四个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与传统的双模支撑体系相比,本技术方案中,单元底模板与单元面模不是直接通过拉杆连接的,而是通过底模锁定支架实现过渡连接的,这样大幅减少了混凝土屋面板的贯穿空洞,能够提高防渗能力和结构强度。另外,本技术方案中,底模锁定支架能够根据斜屋面的图纸预先进行设计构架,其预留的长条形砌槽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能够使先浇筑的混凝土与墙体融为一体,这样能够增加斜屋面的强度,减少模板切割损耗。屋面板面模与围板滑动密封连接,当浇筑混凝土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螺栓改变屋面板面模与屋面板底模的距离,增大混凝土排入量,减小混凝土的排入时间,提高浇筑质量。更重要的是,在混凝土倒入后,可以通过整体调节屋面板面模的高度调整混凝土的厚度。

2、在振捣商砼的过程中,长条形排放槽能够起到排气、导流、检测密实度的作用,振捣结束后,嵌接上挡条,围板就能起到封模的功能。

3、从矩形模板缺口处可以灌注商砼,这样商砼的分布速度比在斜屋面顶部速度更快,分布面更大,配合屋面板面模加压,能够提高密实度。另外,使用板式振动器直接在缺口处振捣,能够加速混凝土的散布,提高散布速度。

4、加强筋能够将所有单元面模固定成一个整体,在施加垂直与斜屋面方向的力时,其支撑能力更强,振捣过程中形变的量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个方向示意图;

图4为下支撑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屋面板底模;2、屋面板面模;3、底模锁定支架;4、单元底模板;5、下支撑垫块;6、球形凹面;7、凹槽;8、单元面模;9、矩形底框;10、围板;11、长条形砌槽;12、固定块;13、调节块;14、调节螺杆;15、长条形排放槽;16、挡条;17、矩形模板缺口;18、盖板;19、加强筋;2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大坡度现浇混凝土斜屋面支模体系包括屋面板底模1、屋面板面模2、底模锁定支架3;所述屋面板底模1由多个拼装在底模锁定支架2内的单元底模板4组成;每个单元底模板4的底部均安装有下支撑垫块5,所述的下支撑垫块5的底部为球形凹面6,球形凹面6的中部向内设置有截面为矩形的凹槽7;所述屋面板面模2由多个单元面模8拼装组成;所述底模锁定支架3由矩形底框9和垂直围绕矩形底框9的四个围板10固定而成;所述矩形底框9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开有长条形砌槽11;底模锁定支架3的四个角上端均固定有固定块12;所述屋面板面模2上端均固定有调节块13;每个调节块13上均垂直固定有调节螺杆14;每个调节块13与对应同侧的固定块12均通过调节螺杆14连接;屋面板面模2的四周边缘与底模锁定支架3的四个围板10滑动密封配合;底模锁定支架3的四个围板10下端部在水平方向上均开有长条形排放槽15;每个长条形排放槽15内均嵌接配合有挡条16;屋面板面模2的顶面中部预留有矩形模板缺口17;矩形模板缺口17嵌接配合有盖板18;在矩形模板缺口17至屋面板面模2四周边缘之间,屋面板面模2的上端面至少安装有四个加强筋19。

本实施例中提出的是支模体系中的核心结构—双模密封结构,而所用到的钢管支撑、施工便道等均采用现有技术,在屋面板底模1下端直接设置钢管支撑,如图4所述,钢管顶端能够直接插入到下支撑垫块5内,并且能够适应斜屋面的坡度。

本实施例在施工时,首先根据斜屋面的形状架构底模锁定支架3,然后将构架好的底模锁定支架3吊装到对应位置的墙体上,使长条形砌槽11卡入墙体上,这样浇筑好的斜屋面就能够与墙体融为一体,这样其强度要高于装配式的斜屋面。然后拼接单元底模板4在底模锁定支架3上构成屋面板底模,拼接单元面模8构成屋面板面模2。在四角的单元面模8上焊接调节块13以及调节螺栓14。调整调节螺栓14的上拉高度,使屋面板面模2在初始状态下为最高状态,然后向矩形模板缺口17内浇筑混凝土,由于屋面板底模1与屋面板面模2的间距较大,所以混凝土会在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堆积,浇筑完成后,在矩形模板缺口17处使用板式振动器振捣,打开挡条16,在振捣的过程中,旋转调节螺栓14的螺母20,螺母20的下端与固定块12转动连接;下压屋面板面模2,当所有长条形排放槽15内均开始排出混凝土且屋面板高度达标后停止,最后盖上盖板1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