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产品验证测试用静音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8525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线产品验证测试用静音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音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线产品验证测试用静音室。



背景技术:

在生产现场,需要对产品进行声音相关通道及元器件组成进行测试验证,故隔绝现场嘈杂的环境非常重要。目前使用的静音箱隔音效果不好,在里面测试易受影响,并且门的开关比较繁琐,用门锁进行锁紧,在开关门的时候需要打开与锁紧门,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手机、喇叭、发声组件等小型发声设备及元器件测试验证的静音室,提高了静音室的隔音效果和测试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产线产品验证测试用静音室,包括室体和安装于所述室体上的磁控声闸隔声门,其中,所述室体包括:内室、中室和外室,所述内室和所述中室之间、所述中室和所述外室之间皆设有网状吸音层;所述内室的底面外侧通过防震装置固定在所述中室的底面内侧,所述中室的底面外侧通过防震装置固定在所述外室的底面内侧;所述内室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外层为钢板层,中层为吸音棉层,内层为微孔板与波纹棉层;所述中室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外层为钢板层、中层为致密石膏板层,内层为吸音棉层;所述外室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为不锈钢板层,内层为吸音棉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磁控声闸隔声门包括门框与门板,所述门框与所述门板皆为多层结构;所述门框与所述门板的连接处装设有不锈钢槽,且贴敷气密胶条、磁胶条和方铁条;所述门板内设有吸声结构;所述门板优选为6层18mmt密迪板;

优选地,所述静音室还设有可上下伸缩移动来调节传感器到被测样品之间距离的固定传感器用套筒治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隔音效果不好、门紧密性不好及开关浪费时间的缺陷,提高了静音室的隔音效果,声音最小可达16dBA,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且抗变形能力强,坚固耐用,有效地保证了测试的准确性,提高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产品验证测试用静音室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磁控声闸隔声门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

100 室体

101 内室

102 中室

103 外室

104 网状吸音层

200 磁控声闸隔声门

201 门框

202 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先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产品验证测试用静音室的俯视图。所述静音室包括室体100和安装于所述室体100上的磁控声闸隔声门200,其中,

所述室体100包括:内室101、中室102和外室103,所述内室101和所述中室102之间、所述中室102和所述外室103之间皆设有网状吸音层104;所述内室101的底面外侧通过防震装置固定在所述中室102的底面内侧,所述中室102的底面外侧通过防震装置固定在所述外室103的底面内侧;

所述内室101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外层为钢板层,中层为吸音棉层,内层为微孔板与波纹棉层;

所述中室102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外层为钢板层、中层为致密石膏板层,内层为吸音棉层;

所述外室103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为不锈钢板层,内层为吸音棉层。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产品验证测试用静音室还设有固定传感器用套筒治具,其可上下伸缩移动来调节传感器到被测样品之间的距离,方便调节,节省内部空间,减少静音箱尺寸,利于测试样品的更换。

请参照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磁控声闸隔声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磁控声闸隔声门包括:门框201与门板202,所述门框201与所述门板202皆为多层结构,所述门框201与所述门板202的连接处装设有不锈钢槽,且贴敷气密胶条、磁胶条和方铁条,所述门板202内设有吸声结构;所述门板202优选为6层18mmt密迪板;由此,当磁控声闸隔声门关闭时,被气密胶条、磁胶条和方铁条磁吸密封,同时被透射等传入的少量声音能被门板内的吸声结构吸收,形成了一个严实的“声闸”。

由此,针对隔音效果不好采用了三个隔音室套叠一起,由内室、中室、外室组成,加强了隔音与吸音的效果,减少外部声音与振动的传入;对于门采用磁控“声闸”隔声门,在门关上的时候由于有多层密封磁条的吸合作用,使门能够严密锁紧,开门的时候亦不用单独开锁扣,直接用力打开即可,这样既保证了门的严密性又可以节省使用过程中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产品验证测试用静音室克服了隔音效果不好、门紧密性不好及开关浪费时间的缺陷,提高了静音室的隔音效果,声音最小可达16dBA,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且抗变形能力强,坚固耐用,有效地保证了测试的准确性,提高了测试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