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825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降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土建工程施工领域,经常会遇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根据建筑构件的不同尺寸,将拌制完成的混凝土浆体倾倒入预先设置好的混凝土模板中,待其硬化后,成为混凝土构件。但是胶结质(一般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会由于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通常称为“水化热”。水化热的产生对混凝土质量影响巨大,特别是在混凝土构件体积较大时,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存在差异,从而产生温度次应力,当混凝土内、外温差特别大时,较大的温度次拉应力可引起混凝土开裂,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它能够实时检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并及时对其进行冷却,以确保施工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包括浇筑混凝土之前预先布设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的冷却水管、循环泵、水箱、第一插入式温度传感器、第二插入式温度传感器、接触器、续流二极管、三极管和微处理器;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外部,进水口经循环泵与水箱相连通,出水口与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一插入式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处,所述第二插入式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处;所述第一插入式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插入式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微处理器的相应信号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接触器的线圈接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之间;所述续流二极管并联在接触器的线圈的两端;所述接触器的主触点接在循环泵的电机电源控制端与交流电源之间。

上述大体积混凝土降温装置,所述第一插入式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插入式温度传感器均为热电偶型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可实时检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温度值,并输入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温度值的比较,通过三极管控制接触器线圈的通断电,进而控制接触器主触点的通断,实现对循环泵电机的控制,使冷却水在冷却水管中循环,及时将热量排出混凝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为:1、大体积混凝土,2、冷却水管,3、循环泵,4、水箱,5、第一插入式温度传感器,6、第二插入式温度传感器,D、续流二极管,Q、三极管,U、微处理器,J、接触器的线圈,VCC、直流电源,J-1、接触器的主触点,V、交流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包括浇筑混凝土之前预先布设在大体积混凝土1结构内的冷却水管2、循环泵3、水箱4、第一插入式温度传感器5、第二插入式温度传感器6、接触器、续流二极管D、三极管Q和微处理器U;

所述冷却水管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1外部,进水口经循环泵3与水箱4相连通,出水口与水箱4相连通;所述第一插入式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冷却水管2的进水口处,所述第二插入式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冷却水管2的出水口处;

所述第一插入式温度传感器5和第二插入式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分别通过信号电缆连接微处理器U的相应信号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U的控制输出端接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接触器的线圈J接在三极管Q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VCC之间;所述续流二极管D并联在接触器的线圈J的两端;

所述接触器的主触点J-1接在循环泵3的电机电源控制端与交流电源V之间。

所述第一插入式温度传感器5和第二插入式温度传感器6均为热电偶型温度传感器。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混凝土模板内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好冷却水管2,将冷却水管2的进水口连接循环泵3的出水口,冷却水管12的出水口连接水箱4,循环泵3的进水口连接水箱4。

第一插入式温度传感器5和第二插入式温度传感器6对冷却水管内的水温进行检测,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温度数据通过三极管控制接触器线圈的通断电,进而控制接触器主触点的通断,实现对循环泵电机的控制,使冷却水在冷却水管中循环。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完毕后,可通过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向冷却水管中注入水泥,将冷却水管用水泥填满,然后切断伸出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的冷却水管部分。这保证了混凝土内部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之内所做的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