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振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978阅读:4381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振捣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振捣器。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时,梁、柱部位的混凝土由于细骨料偏多,而骨料间存在摩阻力和水泥浆的粘结力,不能自行填充密实,其内部是疏松的,有一定体积的空洞和气泡,不能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因而影响其强度、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而需要进行振捣处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排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现有的对梁、柱、墙等结构构件和厚大体积设备基础的混凝土,一般采用内部振动器又称为插入式振动器(或振捣器),例如在公告号为CN 202990435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无磁振捣棒”,主要包括电动机、软管以及头部的铝合金棒身,而设于铝合金棒身内的转轴一般采用偏心式或者行星式的设计,电动机带动软管转动,软管在带动转轴转动,使得铝合金棒身产生周向的振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处理,但是现有的此种振捣棒只能产生周向的振动,在振捣的范围以及振捣的强度上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振捣器,增设轴向冲击机构来达到轴向振动,结合周向振动产生一个三维的振动模式,提高了振动强度与幅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振捣器,包括振捣棒、电动机以及连接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振捣棒的软管,所述振捣棒内设置有周向振动组件,所述周向振动组件包括一端与软管连接的转轴;所述振捣棒内还设置有轴向振动组件,所述轴向振动组件包括冲击部与传动部,所述传动部设于转轴的另一端并在所述转轴的驱动下所述冲击部作轴向往复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机作为驱动带动软管转动,软管带动振捣棒内的转轴转动,在转轴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周向振动组件使得振捣棒产生周向的振动,同时转轴的转动通过传动部驱动冲击部产生一个轴向的冲击,轴向的冲击使得振捣棒产生轴向的振动,从而整根振捣棒产生三维振动的模式,在增强振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振动的影响范围。

作为优选地,所述传动部包括设于转轴一端的第一传动块以及与第一传动块相配合第二传动块,所述第一传动块的表面设置有高低起伏的第一波浪面,所述第二传动块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波浪面相吻合的第二波浪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在旋转过程中,在其一端设置的第一传动块与第二传动块两波浪面互相挤压,使得第二传动块在轴向上发生往复做固定频率的活塞式运动,从而使得冲击部以固定频率轴向往复运动,产生固定频率轴向的振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冲击部置于开设在振捣棒内的冲击腔中,其中冲击部包括设于第二传动块上的冲击块以及设于冲击腔内的冲击座,所述冲击块正对于冲击座,且冲击块在传动部的作用下往复撞击冲击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在驱动传动部轴向往复运动的同时带动冲击块轴向往复运动,通过冲击块往复撞击设于冲击腔内的冲击座产生的冲击力,提供振捣棒的轴向振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冲击腔内设置有使第二传动块始终具有朝向第一传动块运动趋势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传动块在与第一传动块的作用下远离第一传动块一端轴向移动时,压缩弹性件使得弹性件储能,在第一传动块转动一定角度,两波浪面互相错开第二传动块会在弹性件的推动下靠向第一传动块使得第二传动块的端面始终与第一传动块的端面互相抵接,实现第二传动块的往复轴向运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周向振动组件还包括设于转轴外壁的偏心块,所述偏心块与转轴通过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偏心块通过键连接与转轴固定实现同步转动,而在转轴转动过程中由于偏心块的设置使得转轴的转动不均匀,从而引起振捣棒周向的振动。

作为优选地,所述周向振动组件还包括设于转轴部分外壁上的锥形块,所述锥形块与转轴通过键连接,所述振捣棒内设置有与锥形块外壁相吻合的锥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块利用键连接与转轴固定,锥形块只是设于转轴的部分外壁上,转轴转动过程中通过锥形块作用产生不均匀的转动,其次锥形块在锥形槽内转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得产生周向固定的振动频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偏心块沿轴向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设置在振捣棒内部的上座与下座之间,所述偏心块的两端面与上、下座之间设置有钢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座与下座的设置首先将偏心块轴向限位,而钢珠的设置减少偏心块在转动过程中与上、下座端面之间的摩擦磨损。

作为优选地,所述上座与下座均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转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的设置使得转轴在转动过程与上、下座之间的摩擦更少,转轴转动更为流畅。

作为优选地,所述偏心块靠近外沿处设置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的设置使得偏心块在转动过程中增大周向振动强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软管外套设有胶管,所述胶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振捣棒与电动机,于胶管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摩擦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隔设置的摩擦部增大操作人员与胶管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握持时更为牢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振捣棒内增设轴向振动组件并由周向振动组件中的转轴驱动,两者相结合使得振动棒产生三维模式的振动,提高振动强度与振动范围;

2、在周向振动组件中通过偏心块使得转轴产生不均匀的转动实现周向的振动,并且利用上、下座的设置限位偏心块的轴向位移,此外增设的钢珠与轴承更好减少转轴转动时的摩擦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振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振捣棒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第一传动块与第二传动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第二传动块在第一传动块的作用下实现轴向往复运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振捣棒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B-B的截面图。

图中:1、振捣棒;11、转轴;111、第一传动块;1111、第一波浪面;112、第二传动块;1121、第二波浪面;12a、偏心块;12b、锥形块;13c、锥形槽;13、键;14、配重块;15a、上座;15b、下座;16、冲击块;17、弹性件;18、冲击座;19、冲击腔;2、电动机;3、软管;4、胶管;41、摩擦部;5、轴承;6、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一种混凝土振捣器,包括振捣棒1、电动机2以及连接振捣棒1与电动机2的胶管4,胶管4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摩擦部41便于操作人员的握持。

参见图2与图3,在振捣棒1内设置有周向振动组件,该周向振动组件包括转轴11,在转轴11上套设有一偏心块12a,偏心块12a通过键13与转轴11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沿偏心块12a轴向的两端分别抵接有上座15与下座16,上座15与下座16与振捣棒1的壳体固定,同时转轴11穿设在上座15与下座16内,在上座15与下座16分别设置有轴承5,该轴承5套设在转轴11外,此外偏心块12a的两端面与上、下座15、16的配合面设置有钢珠6,为提高振动强度在偏心块12a靠近外沿处设置有配重块14。

胶管4内穿设有一根软管3,软管3一端置于振捣棒1内并与转轴11一端相连接,软管3的另一端与电动机2的输出轴连接,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软管3的转动进而带动转轴11于振捣棒1内的转动。

振捣棒1内还设置轴向振动组件,该轴向振动组件包括与转轴11连接的传动部以及冲击部,在振捣棒1内的开设有一冲击腔19,传动部以及冲击部均容置在冲击腔19内,其中传动部包括设于转轴11一端第一传动块111以及与第一传动块111互相抵接的第二传动块112;冲击部包括设于第二传动块112上的冲击块16以及固定在冲击腔19内的冲击座18,其中冲击块16设于第二传动块112远离与第一传动块111配合的一面,且冲击块16与第二传动块112之间形成一阶梯面,同时冲击块16正对冲击座18设置。

在该冲击腔19内还设置有一弹性件17,该弹性件17选为弹簧,并且套设在冲击块16上,弹性件17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二传动块112与冲击座18的端面上,该弹性件17使得第二传动块112始终具有朝向第一传动块111运动的趋势。

参见图4,在第一传动块111正对第二传动块112的端面设置为第一波浪面1111,同样的第二传动块112正对第一传动块111的端面设置为第二波浪面1121,第一波浪面1111与第二波浪面1121互相吻合。

本混凝土振捣器的工作原理为:开启电动机2,软管3在电动机2的输出轴带动下转动,设于振捣棒1内的转轴11在软管3的作用下同步转动,转轴11的转动带动偏心块12a转动,振捣棒1在偏心块12a的作用下产生周向的振动。

其次转轴11的转动还同时使得第一传动块111的转动,具体参见图5,在第一传动块111的转动过程中作用第二传动块112,通过第一波浪面1111与第二波浪面1121互相挤压使得第二传动块112远离第一传动块111方向发生位移,使得设于第二传动块112上的冲击块16朝向冲击座18方向移动并撞击到冲击座18上,当转轴11转过一定角度后,第一波浪面1111与第二波浪面1121互相错开,第二传动块112在弹性件17的作用下被推动,此时冲击块16远离冲击座18方向运动,转轴11再转过一定角度后第二传动块112再次发生位移,冲击块16再次撞击到冲击座18上,实现往复的冲击作用,使得振捣棒1产生一个轴向的振动,轴向振动的频率与强度取决于两波浪面波峰的高度以及波峰的数量。

实施例二

参见图6与图7,一种混凝土振捣器,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周向振动组件中采用锥形块12b取代偏心块12a,该锥形块12b仅设置在转轴11的部分外壁上,同样的采用键13与转轴11连接,且在振捣棒1内开设与锥形槽13c,锥形块12b于锥形槽13c内转动产生一个周向的振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