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软硬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2820阅读:10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道软硬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硬防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道软硬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井道防护工艺多采用:1、在井道首层先设置两根18工字钢,以工字钢为基础,在上面搭设钢管脚手架体。2、从首层起每隔两层楼设置一道硬防护,中间层设置软防护,软硬防护间距不大于10米。3、硬防护为架体上满铺5cm厚木板,软防护为孔径5cm左右的尼龙绳水平兜网。4、然后在架体每隔20米进行一道卸荷,重新设置两根工字钢,在新的工字钢上搭设架体。此工艺的技术缺陷是:1、成本高,搭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钢管、工字钢、木板、人工。2、安装复杂,耗时长。3、使用过程中脚手板易松动,脱落,水平兜网容易损坏,安全防护效率低。4、满足不了建筑行业安全防护设施定型化、工具化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梯井道软硬防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井道软硬防护结构包括电梯井墙、预埋环、平台、中轴、锚固件、软防护层和硬防护层,所述电梯井墙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预埋环,所述平台包括两个,其之间通过所述中轴连接,且其外壁上设置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预埋件对应的所述锚固件,所述锚固件与所述预埋件连接,所述平台上设置有所述软防护层和所述硬防护层。

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的,所述平台上垂直设置有多个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

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的,从电梯井道坑底以上首层处开始设置第一道所述硬防护层,然后每隔一层楼设置一道所述硬防护层,在所述硬防护层中间楼层设置所述软防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工艺上的缺陷问题,省去了工字钢、钢管等荷载传导部件,转用预埋环,使软、硬防护层荷载直接传导到建筑结构中去。安装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而且克服了传统工艺不能在工厂中批量加工生产的困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梯井道软硬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梯井道软硬防护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软防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梯井墙8、预埋环1、平台5、中轴6、锚固件7、软防护层9和硬防护层10,电梯井墙8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预埋环1,平台5包括两个,其之间通过中轴6连接,且其外壁上设置有外框2,外框2的外壁设置有与预埋件1对应的锚固件7,锚固件7与预埋件1连接,平台5上设置有软防护层9和硬防护层10,平台5上垂直设置有多个第一内衬3和第二内衬4,从电梯井道坑底以上首层处开始设置第一道硬防护层10,然后每隔一层楼设置一道硬防护层10,在硬防护层10中间楼层设置软防护层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根据《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高处作业第5条洞口防护:“电梯井内每隔两层(不大于10米)设置一道安全平网或其他形式的水平防护,并不得留有杂物”的要求。在现有电梯井道防护工艺上进行了改进,取消了钢管架体搭设的复杂工序,使电梯井道防护安装更加轻巧,更加方便快捷,易操作,更加安全防护有效。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工艺上的缺陷问题,省去了工字钢、钢管等荷载传导部件,转用预埋环,使软、硬防护层荷载直接传导到建筑结构中去。安装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而且克服了传统工艺不能在工厂中批量加工生产的困难。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