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板及具有该建筑结构板的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371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建筑结构板及具有该建筑结构板的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塑胶瓶组合而成的建筑结构板及具有该建筑结构板的墙体以及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在施建房屋的墙壁时,需先在欲设置墙壁的两个钢骨支柱间,设置以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钢骨支柱的一片内模板以及一片外模板,以在上述钢骨支柱以及该内模板与该外模板间形成一浇灌空间。接着将钢筋混凝土(Reinforce Concrete Construction,简称RC)灌入该浇灌空间,并待钢筋混凝土凝固。最后拆除该内模板与该外模板而留下一大小尺寸与该浇灌空间相同的钢筋混凝土墙。通常该混凝土墙之表面十分粗糙而不美观,因此墙面尚须经过粉刷才能完成整个施工程序。

上述施工程序相当繁琐耗时,而且每一步骤皆需要专门技术与一定人力方可完成。此外,钢筋混凝土有着重量较重的缺点,如果施建的房屋楼层数越高,底下楼层的钢骨支柱就需要越粗大以承载钢筋混凝土之重量,而粗大的钢骨支柱占据了相当大的室内空间,使得室内的可用空间变少。由上述说明可知,如何发展出一套可轻易组合并可缩短施工时间而且重量轻的板材,成为此一技术领域待解决之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组合、质轻的建筑结构板。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容易组合、质轻的建筑结构板的墙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建筑结构板,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结构板包含多个呈阵列并排的塑胶瓶以及用以将所述塑胶瓶固定的多个凸块,每一塑胶瓶包括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的瓶体。该瓶体具有一底壁,及一自该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围绕壁,该围绕壁具有一环壁部及一较该环壁部向外凸伸且外轮廓形似立方体状的组合部。该组合部具有四个用以与其相邻的塑胶瓶抵靠的结合面,及四个分别自对应之所述结合面朝该容置空间方向凹陷的凹槽。其中相邻两塑胶瓶的结合面相抵靠且相邻两结合面上的所述凹槽位置相对齐。每一凸块设置于相邻塑胶瓶的凹槽间,相邻的塑胶瓶借由彼此凹槽间的凸块可拆卸地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每一塑胶瓶之围绕壁的组合部还具有一由所述结合面朝该瓶体的容置空间方向凹陷且环绕该容置空间的卡固槽,该围绕壁之组合部的凹槽是自该卡固槽底部朝该瓶体的容置空间方向凹陷,且该建筑结构板还包含一嵌入位于最外圈之所述塑胶瓶之卡固槽内的框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每一塑胶瓶之围绕壁的环壁部与组合部为一体式结构,且该瓶体的底壁及围绕壁共同配合界定出该瓶体的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每一塑胶瓶之围绕壁的环壁部由该组合部区分为位于该组合部两侧的一上区段,及一下区段,其中该下区段位于该组合部与该底壁之间,所述塑胶瓶的底壁皆朝向同一方向,且该建筑结构板还包含一固定于该框架内侧的布体,该布体具有多个供所述塑胶瓶之围绕壁的环壁部的下区段穿伸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该建筑结构板还包含两个分别连接于该框架两相反侧的金属方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该建筑结构板还包含一缠绕每一塑胶瓶且固定于该框架的线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每一塑胶瓶的瓶体还具有一与该瓶体的容置空间相连通的瓶口,每一塑胶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瓶体并封闭该瓶口且界定出一安装空间且呈透明的瓶口座,及一设置于该瓶口座之安装空间内的发光元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每一塑胶瓶的瓶口座具有一座体及一穿设于该座体且连通该安装空间及该瓶体之容置空间的气嘴,该气嘴具有一伸入该瓶体之容置空间内的伸入端,及一相反于该伸入端且位于该安装空间内的打气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每一塑胶瓶还包括一可拆卸地设于该瓶口座且封闭该安装空间的瓶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每一塑胶瓶的瓶盖具有一顶壁,当该瓶盖设于该瓶口座时,该气嘴的打气端顶抵于该瓶盖的顶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每一塑胶瓶的发光元件具有一本体,及一与该本体电性连接的排线且所述塑胶瓶的所述排线彼此电性连接,而每一塑胶瓶的瓶口座还具有一形成该座体且供该发光元件之排线穿伸通过的穿线孔,当该瓶盖设于该瓶口座时,该瓶盖与该座体相配合固定该排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该发光元件发光时的平均功率介于0.5瓦至1.5瓦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结构板,每一塑胶瓶的发光元件是一用以增进植物生长的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墙体结构包含多个呈阵列并排的塑胶瓶、用以将所述塑胶瓶固定的多个凸块、一框架,以及两个固定该框架两相反侧的钢骨支柱。每一塑胶瓶包括一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的瓶体,该瓶体具有一底壁,及一自该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围绕壁,该围绕壁具有一环壁部及一较该环壁部向外凸伸且外轮廓形似立方体状的组合部,且该组合部具有四个用以与其相邻的塑胶瓶抵靠的结合面、一由所述结合面朝该瓶体的容置空间方向凹陷且环绕该容置空间的卡固槽,及四个分别对应所述结合面且自该卡固槽底部朝该瓶体的容置空间方向凹陷的凹槽,其中相邻两塑胶瓶的结合面相抵靠且相邻两结合面上的所述凹槽位置相对齐。每一凸块设置于相邻塑胶瓶的凹槽间,相邻的塑胶瓶藉由彼此凹槽间的凸块可拆卸地相互固定。该框架嵌入位于最外圈之所述塑胶瓶的卡固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每一塑胶瓶之围绕壁的环壁部与组合部为一体式结构,且该瓶体的底壁及围绕壁共同配合界定出该瓶体的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每一塑胶瓶之围绕壁的环壁部由该组合部区分为位于该组合部两侧的一上区段,及一下区段,其中该下区段位于该组合部与该底壁之间,所述塑胶瓶的底壁皆朝向同一方向,且该墙体结构还包含一固定于该框架内侧的布体,该布体具有多个供所述塑胶瓶之围绕壁的环壁部的下区段穿伸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该建筑结构板还包含两个分别连接于该框架两相反侧且设置在该框架与对应的钢骨支柱之间的金属方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该建筑结构板还包含一缠绕每一塑胶瓶且固定于该框架的线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每一塑胶瓶的瓶体还具有一与该瓶体的容置空间相连通的瓶口,每一塑胶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瓶体并封闭该瓶口且界定出一安装空间且呈透明的瓶口座,及一设置于该瓶口座之安装空间内的发光元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每一塑胶瓶的瓶口座具有一座体及一穿设于该座体且连通该安装空间及该瓶体之容置空间的气嘴,该气嘴具有一伸入该瓶体之容置空间内的伸入端,及一相反于该伸入端且位于该安装空间内的打气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每一塑胶瓶还包括一可拆卸地设于该瓶口座且封闭该安装空间的瓶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每一塑胶瓶的瓶盖具有一顶壁,当该瓶盖设于该瓶口座时,该气嘴的打气端顶抵于该瓶盖的顶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每一塑胶瓶的发光元件具有一本体,及一与该本体电性连接的排线且所述塑胶瓶的所述排线彼此电性连接,而每一塑胶瓶的瓶口座还具有一形成该座体且供该发光元件之排线穿伸通过的穿线孔,当该瓶盖设于该瓶口座时,该瓶盖与该座体相配合固定该排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每一塑胶瓶的发光元件发光时的平均功率介于0.5瓦至1.5瓦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结构,每一塑胶瓶的瓶盖表面装设有一太阳能发电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塑胶瓶借由所述凸块能够轻易且快速地相互固定而组合成板材,相较于习知采用钢筋混凝土成型的方式可大幅缩短施工时间以及减少人力成本。此外,塑胶瓶的重量远较钢筋混凝土轻,较容易输送至工地现场而降低建材的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前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建筑结构板的一实施例装设在两个钢骨支柱间的实施态样;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分解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组装示意图,说明相邻的塑胶瓶借由彼此间的凸块相互固定;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组装示意图,说明一框架嵌入组合后之塑胶瓶的卡固槽内;

图5是该实施例的一前视图;及

图6该实施例的一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2,说明本实用新型建筑结构板100的一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固定在两个钢骨支柱200间且包含多个呈阵列并排且呈透明的塑胶瓶101、多个用以将所述塑胶瓶101相互固定的凸块102(如图3所示)、一设置于所述塑胶瓶101之最外圈的框架103、一固定在该框架103内侧的布体104、用以将该框架103固定于所述钢骨支柱200的两个金属方管105,以及一缠绕所述塑胶瓶101的线材107,本实施例采用质轻之铝质的金属方管105,所述钢骨支柱200是固设在一例如土体或是岩体等用于支撑的基础(图未示)上。因呈阵列并排的所述塑胶瓶101之构造完全相同,以下仅以其中一个塑胶瓶101的构造做说明。

参阅图2,该塑胶瓶101包括一界定出一瓶口11的瓶体1、一封闭该瓶体1之瓶口11且界定出一安装空间21的瓶口座2、一设置于该瓶口座2之安装空间21的发光元件3,以及一设置于该瓶口座2且封闭该瓶口座2之安装空间21的瓶盖4。该瓶体1具有一底壁13,以及一自该底壁13周缘向上延伸的围绕壁14,该底壁13与该围绕壁14相配合界定出一连通该瓶体1之瓶口11的容置空间12。该围绕壁14具有一环壁部141以及一较该环壁部141向外凸伸且外轮廓型似立方体状的组合部142,该围绕壁14之环壁部141与组合部142为一体式结构。该围绕壁14之环壁部141由该组合部142区分为位于该组合部142两相反侧的一上区段143,以及一下区段144。其中,该上区段143位于该组合部142与该瓶体1的瓶口11之间,而该下区段144位于该组合部142与该底壁13之间。该围绕壁14之组合部142具有四个用以与其相邻的塑胶瓶101抵靠(如图4所示)的结合面145、一由所述结合面145朝该瓶体1的容置空间12方向凹陷且环绕该容置空间12的卡固槽146,以及四个分别自对应之所述结合面145朝该容置空间12方向凹陷的凹槽147。所述凹槽147是自该卡固槽146底部朝该瓶体1的容置空间12方向凹陷,且在所述塑胶瓶101中相邻的其中两个塑胶瓶101的结合面145相抵靠且相邻两结合面145上的所述凹槽147位置相对齐(见图3)。

该瓶口座2呈透明且具有一座体22、一穿设于该座体22且连通该安装空间21与该瓶体1之容置空间12的气嘴23,以及一形成于该座体22的穿线孔24。该气嘴23具有一伸入该瓶体1之容置空间12内的伸入端231,以及一相反于该伸入端231且位于该安装空间21内的打气端232。该建筑结构板100中位于较下层的塑胶瓶101需承载较大的重量,为了提高所述塑胶瓶101的承重强度,可以将气体自该气嘴23的打气端232灌入该瓶体1之容置空间12,以使该容置空间12内的压力大于外部之大气压力,借此提高所述塑胶瓶101的承重强度而不易因受到外力而变形。

该发光元件3包括一本体31,以及两组与该本体31电性连接的排线32(图2仅示出两组排线32中的其中一组),所述排线32分别经由该瓶口座2的穿线孔24伸出该瓶口座2之安装空间21外,并且各自与相邻的塑胶瓶101之发光元件3电性连接(图未示)。该发光元件3发出之光线是朝向该瓶体1之底壁13且发光时的平均功率介于0.5瓦至1.5瓦之间。在决定该发光元件3之功率大小时,一方面须使该发光元件3发出的光足够显眼,一方面亦须考虑该发光元件3所产生的热能不得超过该瓶体1材质所能耐受的温度而使该瓶体1产生质变。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塑胶瓶101之发光元件3是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且可发出红色、绿色或是蓝色其中一种颜色。根据三原色的混光原理,利用所述排线32传递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发光元件3发出不同比例之红光、绿光或是蓝光,便可混合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线,以使该建筑结构板100由所述塑胶瓶101之底壁13所构成的一侧面(如图5所示)显示想要的图案、文字或是影像。

该瓶盖4是可拆卸的设置在该瓶口座2且封闭该瓶口座2的安装空间21,该瓶盖4具有一顶壁41,当该瓶盖4设于该瓶口座2时,该气嘴23的打气端232顶抵于该瓶盖4的顶壁41,以避免当该瓶体1被充气后,该容置空间12内的压力使该气嘴23脱离该瓶口座2。另外,当该瓶盖4设于该瓶口座2时,该瓶盖4与该座体22相配合固定所述排线32,避免所述排线32受外力晃动而拉扯该发光元件3的本体31,造成所述发光元件3显示的画面闪烁。如同所述发光元件3形成图案或是影像之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塑胶瓶101的瓶盖4可以漆上红色、绿色或是蓝色,而在该建筑结构板100由所述塑胶瓶101之瓶盖4所构成的一侧面(如图6所示)显示排列出想要的图案、文字或是影像。如此一来,该建筑结构板100不论哪一侧面皆具有图案、文字或是影像。

参阅图3,每一凸块102设置在相邻塑胶瓶101的凹槽147间以使相邻的塑胶瓶101借由彼此凹槽147间的凸块102可拆卸地相互固定,借由所述凸块102可以使所述塑胶瓶101快速地组装成一板体。更具体地说,在所述塑胶瓶101组装成一板体时,每一凸块102的其中一端是固定于相邻两个塑胶瓶101中其中之一塑胶瓶101之凹槽147内,而该凸块102的另一端则固定于其中另一塑胶瓶101的凹槽147内。亦即,两彼此相邻的塑胶瓶101是借由该两个塑胶瓶101的该两凹槽147之间的凸块102连接固定,且该两塑胶瓶101的相邻之所述结合面145互相抵靠。

参阅图1、2、4,所述塑胶瓶101的底壁13皆朝向同一方向,而该框架103是嵌入位于最外圈之所述塑胶瓶101的卡固槽146内。该框架103于所述塑胶瓶101的外围施加一压迫力,使所述彼此组合固定的塑胶瓶101更加牢固。在本实施例中,该布体104是以螺锁的方式固定在该框架103之内侧且呈一紧绷状态的一防火布,该布体104具有多个供所述塑胶瓶101之围绕壁14的环壁部141的下区段144穿伸的穿孔106,该布体104之作用如同一般糊于墙面之壁纸,其作用在于增加该建筑结构板100的美观以及提高耐火温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线材107是一尼龙线,该线材107缠绕所述塑胶瓶101且位于每一塑胶瓶101的该围绕壁14之组合部142与环壁部141之上区段143的交界,而该线材107之两端分别以固定件(图未示)固定在两个金属方管105上,该线材107的作用在于更进一步增强该建筑结构板100的结构强度。虽然本实施例的所述塑胶瓶101皆包括一发光元件3,但是在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以仅在部分塑胶瓶101内设置发光元件3并且在未设有发光元件的塑胶瓶101之瓶体1的底壁13上贴上壁纸(图未示)来替代发光元件3。

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是先将所述塑胶瓶101借由所述凸块102相互固定之后,接着将该框架103设置在所述塑胶瓶101的最外圈且将该布体104固定在该框架103内侧,再来把两个金属方管105分别固定在两个钢骨支柱200上,最后将该框架103之两侧以螺锁之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金属方管105且以该线材107缠绕所述塑胶瓶101并且将该线材107之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金属方管105。如此,即可轻易地将该建筑结构板100固定在两个钢骨支柱200之间以形成一固设在该基础上的墙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结构板100的框架103是借由两个金属方管105固定在两个钢骨支柱200之间,但是在其他实施态样时,也可以直接在该框架103的两相反侧设置固定件以与所述钢骨支柱200固定。特别当上述金属方管105与所述钢骨支柱200以螺锁或焊接等加强金属材质固接的方式使该建筑结构板100与所述钢骨支柱200结合时,可提升墙面的结构强度而有效抵档强风等外力。

本实施例是当作一般房屋的墙板,但是在其他实施态样中,该建筑结构板100也可以当作楼板或是屋顶,而所述塑胶瓶101的发光元件3可以改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以作为屋内的照明,甚至可以在所述塑胶瓶101的容置空间12内注入一些水和漂白剂(添加漂白剂的目的为防止藻类孳生,以维持水质的清澈)而使所述发光元件3所发出的光经过水而往四面八方折射。此外,本实施例当作屋顶时,所述瓶盖4上也可以装设太阳能发电板(图未示)来提供所述发光元件3所需要之电力。再者,该建筑结构板100还可以组装成温室的屋顶(图未示),且所述塑胶瓶101的发光元件3可以选择用以增进植物生长的发光二极管(LED植物生长灯)。该用以增进植物生长的发光二极管是一红蓝双色发光二极管,其红色与蓝色的色谱比例约为7-10:1,且该蓝光之光谱范围约为450-465nm;红光之光谱范围约为630-670nm,但该用以增进植物生长的发光二极管不以此为限制,可依照温室内所种植的植物种类不同而选用发出其他颜色与光谱范围的发光二极管。

综上所述,所述塑胶瓶101借由所述凸块102能够轻易且快速地相互固定而组合成墙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成型的方式可大幅缩短施工时间以及减少人力成本,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此外,所述发光元件3以及所述瓶盖4可以在该建筑结构板100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想要的图案而美化该建筑结构板100。再者,本实施例属于轻型的建筑结构,相较现有技术中重量大的钢筋混凝土墙有着较佳的抗震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