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顶部支撑结构以及小型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986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帐篷顶部支撑结构以及小型帐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帐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帐篷顶部支撑结构以及小型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是户外宿营的必备之物,既能防风、防雨、防蚊虫,又有保暖功效。中国专利号为201520395050.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敞开式户外帐篷,其包括骨架和篷布,骨架由两根支撑杆以X型交叉而成,两根支撑杆的交叉部作为帐篷的顶部,两根支撑杆的末端作为帐篷的支撑脚,以骨架将帐篷分为两个侧面区域和两个正面区域,帐篷顶部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挑杆,挑杆的两端位于正面区域的上方,挑杆将遮挡幕布固定并张紧。该帐篷通过帐篷顶部增加挑杆来加强正面区域上方的帐篷的固定效果,使得帐篷在满足较大敞开空间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结构可靠性和良好的抗风性。但是该单挑杆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帐篷的顶部区域呈一个夹角的形状,使得帐篷的上部空间比较狭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帐篷上部空间更宽阔的顶部支撑结构,以及进一步提供具有该顶部支撑结构的小型帐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帐篷顶部支撑结构,包括顶篷面和位于顶篷面上方的主支撑架,所述的主支撑架包括两根X型分布的主支撑杆,顶篷面通过第一联接带组件连接于主支撑架上,所述的主支撑架上搁置有辅助支撑架,该辅助支撑架包括至少一对平行分布的副支撑杆,该辅助支撑架分布在顶篷面的外围上方,顶篷面通过第二联接带组件连接于辅助支撑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联接带组件包括多根第二联接带,所述的多根第二联接带分布连接于副支撑杆的两端部位。分布在副支撑杆连段部位的多根第二联接带把靠近副支撑杆两端的篷布向上提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顶篷面外边的中间部位通过宽幅布带与副支撑杆的中间区域连接。宽幅布带提起副支撑杆中间区域的帐篷;采用宽幅布带的形式提起顶篷面,顶篷面的提起效果较好,避免由于受力不均匀形成一个个锥形的扩展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宽幅布带从第一主支撑杆延伸到第二主支撑杆。宽幅布带把第一主支撑杆到第二主支撑杆之间的顶篷面向上提起,提起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联接带组件包括中心联接带和多个外围联接带,顶篷面的顶部通过中心联接带同时连接在两根主支撑杆上,外围联接带连接于第一主支撑杆或第二主支撑杆上。两根主支撑杆相互交叉呈X型,中心联接带联接两根主支撑杆的交叉部位,把顶篷面的最顶部向上提起,外围联接带顶碰面的周围区域向上提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外围联接带为搭扣式联接带。搭扣式联接带拆卸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主支撑杆和副支撑杆均为纤维杆。纤维杆重量较轻,携带方便,强度较大,支撑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宽幅布带缝制在顶篷面的外边上并形成贯穿通道,副支撑杆穿过所述的贯穿通道使宽幅布带处于张紧状态。贯穿通道用于把副支撑杆和顶篷布相连,宽幅布带把顶篷布向上拉扯使宽幅布带张紧。

小型帐篷,包括篷布和支撑架,所述的篷布包括侧篷面和顶篷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主支撑架和辅助支撑架,所述的主支撑架包括两根X型分布的主支撑杆,顶篷面通过第一联接带组件连接于主支撑架上,所述的主支撑架上搁置有所述的辅助支撑架,该辅助支撑架包括至少一对平行分布的副支撑杆,该辅助支撑架分布在顶篷面的外围上方,顶篷面通过第二联接带组件连接于辅助支撑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联接带组件包括多根第二联接带,所述的多根第二联接带分布连接于副支撑杆的两端部位,顶篷面外边的中间部位通过宽幅布带与副支撑杆的中间区域连接。宽幅布带提起副支撑杆中间区域的帐篷;采用宽幅布带的形式提起顶篷面,顶篷面的提起效果较好,避免由于受力不均形成一个个锥形的扩展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主支撑架通过第一联接带支撑整个帐篷,搁置在主支撑架外围上方的辅支撑架通过第二联接带和顶篷面相连,辅支撑架把顶篷面向上提起,在帐篷的内侧形成了较大顶部空间;该支撑结构扩大顶部空间的效果较好,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帐篷顶部支撑结构,包括顶篷面1和位于顶篷面1上方的主支撑架2,主支撑架2包括两根X型分布的主支撑杆21,顶篷面1通过第一联接带组件3连接于主支撑架2上,主支撑架上2搁置有辅助支撑架4,该辅助支撑架4包括至少一对平行分布的副支撑杆5,该辅助支撑架4分布在顶篷面1的外围上方,顶篷面1通过第二联接带组件6连接于辅助支撑架4上。

如图2、图3所示,第二联接带组件6包括多根第二联接带61,多根第二联接带61分布连接于副支撑杆5的两端部位。分布在副支撑杆5连段部位的多根第二联接带61把靠近副支撑杆5两端的篷布向上提起。顶篷面1外边的中间部位通过宽幅布带7与副支撑杆5的中间区域连接。宽幅布带7提起副支撑杆5中间区域的帐篷;采用宽幅布带7的形式提起顶篷面1,顶篷面1的提起效果较好,避免由于受力不均匀形成一个个锥形的扩展空间。宽幅布带7从第一主支撑杆211延伸到第二主支撑杆212。宽幅布带把第一主支撑杆到第二主支撑杆之间的顶篷面向上提起,提起效果较好。第一联接带组件3包括中心联接带31和多个外围联接带32,顶篷面1的顶部通过中心联接带31同时连接在两根主支撑杆21上,外围联接带32连接于第一主支撑杆211或第二主支撑杆212上。两根主支撑杆2相互交叉呈X型,中心联接带31联接两根主支撑杆2的交叉部位,把顶篷面1的最顶部向上提起,外围联接带32顶碰面的周围区域向上提起。外围联接带32为搭扣式联接带。搭扣式联接带拆卸比较方便。主支撑杆21和副支撑杆5均为纤维杆。纤维杆重量较轻,携带方便,强度较大,支撑性较好。宽幅布带7缝制在顶篷面1的外边上并形成贯穿通道8,副支撑杆5穿过贯穿通道8使宽幅布带7处于张紧状态。贯穿通道8用于把副支撑杆5和顶篷布1相连,宽幅布带7把顶篷布1向上拉扯使宽幅布7带张紧。

如图1所示,小型帐篷,包括篷布9和支撑架10,所述的篷布9包括侧篷面11和顶篷面1,支撑架10包括主支撑架2和辅助支撑架4,主支撑架2包括两根X型分布的主支撑杆21,顶篷面1通过第一联接带组件3连接于主支撑架2上,主支撑架上2搁置有辅助支撑架4,该辅助支撑架4包括至少一对平行分布的副支撑杆5,该辅助支撑架4分布在顶篷面1的外围上方,顶篷面1通过第二联接带组件6连接于辅助支撑架4上。第二联接带组件6包括多根第二联接带61,多根第二联接带61分布连接于副支撑杆5的两端部位,顶篷面1外边的中间部位通过宽幅布带7与副支撑杆5的中间区域连接。宽幅布带7提起副支撑杆5中间区域的帐篷;采用宽幅布带7的形式提起顶篷面1,顶篷面1的提起效果较好,避免由于受力不均形成一个个锥形的扩展空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帐篷顶部支撑结构以及小型帐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