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699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岛用的雨水排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核岛大面积厂房屋面排水的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核电站的核岛屋面设计中,面积均相对较大,尤其是NX核辅助厂房、QX核废物厂房、AR运行服务厂房屋面,并且,出于需求考虑,每个厂房的屋面又有相同的高度,积聚的雨水不易排出,因此,一般的排水系统应用于核岛时常常出现排水不畅的问题;尤其是与水量较大时,雨水斗处会产生漩涡,空气随漩涡进入排水管路,并且排水管路中还会有部分空间作为空气通道,因此单位排水量不足,需要更多的管路才能达到预设效果。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排水量不足、排水不畅的问题。

尚没有采用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先例。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是按照虹吸满管压力流原理设计、可有效控制管内雨水流速和压力的屋面雨水排水技术。它具有用材省、水平管道不需设坡度、安装空间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公共建筑或工业建筑的大型屋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路和与所述排水管路导通的虹 吸式雨水斗;所述排水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悬吊管、立管和过渡管;所述虹吸式雨水斗与所述悬吊管导通;所述虹吸式雨水斗设置在核辅助厂房、核废物厂房和运行服务厂房的屋面;每个厂房的屋面上至少设置两个虹吸式雨水斗;所述屋面上还设置有溢流口。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所述悬吊管的直径大于所述虹吸式雨水斗的直径。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所述过渡管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立管直径。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所述溢流口底部标高高于建筑物屋面完成面80—120m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每个厂房至少设置两条排水管路;同一厂房的所述排水管路分别与该厂房的屋面上的不同虹吸式雨水斗导通。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同一屋面上的所述虹吸式雨水斗中,靠近相邻屋面一侧的虹吸式雨水斗直径大于其余虹吸式雨水斗直径。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管路上不设置检查口。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每条排水管路至少与两个虹吸式雨水斗导通,所述悬吊管由多个管节拼接而成,所述立管和与该立管导通距离最近的虹吸式雨水斗之间的悬吊管的管节直径大于其余管节。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所述悬吊管为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所述核废物厂房和与其相邻的厂房之间设置有虹吸式雨水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核岛的大面积厂房屋面设置虹吸式雨水斗,减少了雨水斗设置数量、雨水排水管道数量;并且较小的雨水斗口径、雨水排水管道的管径便能满足排水需求;排水的悬吊管没有坡度要求,管道布置灵活,设置简便;在形成虹吸的过程中,雨水在管道内高速流动,可以实现自净功能,管道不易堵塞,无需设置检查口,减少管道漏点。在核岛屋面设置虹吸式雨水斗,能够消除漩涡,利用负压将管路内的雨水排出,管路的使用率高,方便了室内各个系统管道的布置,在厂房防内部水淹安全性上有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核岛厂房屋面内排雨水区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核辅助厂房(5NX)的屋面虹吸式雨水斗、雨水管、溢流口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核废物厂房(7QX)的屋面虹吸式雨水斗、雨水管、溢流口布置示意图(接纳5SR厂房屋面汇集雨水量);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核废物厂房(7QX)的屋面虹吸式雨水斗、雨水管、溢 流口布置示意图(不接纳5SR厂房屋面汇集雨水量);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运行服务厂房(5AR)的屋面虹吸式雨水斗、雨水管、溢流口布置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虹吸式雨水斗;2、悬吊管;3、立管;4、过渡管;5、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5所示为将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应用于某核岛的实施例。

该核岛的排水区域俯视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厂房屋面(5DA、5LX、5AR、5FR、5SL、5RX、5SR、7QX、5KX、5NX、5DB和5KY);其中屋面面积较大的厂房为运行服务厂房(5AR)、核废物厂房(7QX)和核辅助厂房(5NX)。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岛新型雨水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路和与所述排水管路导通的虹吸式雨水斗1。在核岛屋面设置虹吸式雨水斗1,能够消除漩涡,利用负压将管路内的雨水排出,管路的使用率高,方便了室内各个系统管道的布置,在厂房防内部水淹安全性上有良好的效果。所述排水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悬吊管2、立管3和过渡管4;所述虹吸式雨水斗1与所述悬吊管2导通;所述虹吸式雨水斗1设置在核辅助厂房、核废物厂房和运行服务厂房的屋面;每个厂房的屋面上至少设置两个虹吸式雨水斗1;所述屋面上还设置有溢流口5。所述悬吊管2的直径大于所述虹吸式雨水斗1的直径。所述过渡管4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立管3直径。所述溢流口5底部标高高于建筑物屋面完成面80-120mm,本实施例中为100mm。

每个厂房至少设置两条排水管路;同一厂房的所述排水管路分别与该厂房的屋面上的不同虹吸式雨水斗1导通。所述虹吸式雨水斗1靠近相邻屋面一侧的虹吸式雨水斗1直径大于其余虹吸式雨水斗1直径,便于快速排出雨 水,避免雨水积存。所述排水管路上不设置检查口。每条排水管路至少与两个虹吸式雨水斗1导通,所述悬吊管2由多个管节拼接而成,所述立管3和与该立管3导通距离最近的虹吸式雨水斗1之间的悬吊管2的管节直径大于其余管节。所述导通距离是指流体在悬吊管2中流过的距离。所述悬吊管2为水平设置,无需坡度设置,安装要求低,且可避免排水过程中水流受坡度影响发生流速变化。

以核辅助厂房(5NX)为例,如图2所示,在核辅助厂房(5NX)的屋面均匀分分布设置9个虹吸式雨水斗1,其中每3个虹吸式雨水斗1与同一排水管路导通,排水管路包括悬吊管2、立管3和过渡管4;所述立管3和与该立管3导通距离最近的虹吸式雨水斗1(最靠近溢流口5一侧的虹吸式雨水斗1)之间的悬吊管2的管节直径(本实施例中为200mm)大于其余管节(本实施例中为100mm)。

本实施例中,运行服务厂房(5AR)的排水布置如图5所示,该厂房屋面上均匀设置6个虹吸式雨水斗1,分别通过两个排水管路排水。排水管路上悬吊管2的设置与上述核辅助厂房(5NX)的设置类似。

在核岛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方案时,可将虹吸式雨水斗1直接设置面积较大的厂房屋面,利用该面积较大的厂房屋面接收面积较小的厂房屋面的雨水。如图3所示,核废物厂房(7QX)的屋面与5SR厂房屋面相邻,且这两个厂房屋面之间留有疏散区域,以便5SR厂房屋面的雨水通过该区域疏散至核废物厂房(7QX)。该图3所示的方案中,核废物厂房(7QX)屋面均匀设置了14个虹吸式雨水斗1,分别通过6条排水管路进行排水。

当然,也可在核废物厂房和与其相邻的厂房之间设置有虹吸式雨水斗1;上述相邻的厂房的汇集雨水直接通过上述设置在厂房之间的虹吸式雨水斗1排出(如图4所示)。在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中,核废物厂房(7QX)的屋面设置了11个虹吸式雨水斗1,通过5条排水管路进行排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