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装饰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0868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装饰板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装饰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简称。建筑装饰是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建筑装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现有的建筑装饰板,尤其是室外墙体使用的装饰板是静态的,因为不具有动态感,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外墙装饰的更高需求,该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用装饰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装饰板结构,包括:

表层,所述表层由假草区、LED显示屏区相间排列构成;

所述表层的左侧设有风道层,所述风道层呈空腔状;所述风道层与假草区通过出气管相连,所述风道层还通过进气管与风机相连;所述风道层的左侧设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左侧设有第一金属空腔,所述第一金属空腔的左侧设有第二金属空腔,所述第一金属空腔与第二金属空腔之间设有单向进水装置、单向抽水装置;所述第二金属腔的左侧设有珍珠棉层;所述珍珠棉层的左侧设有陶瓷基层。

优选的,所述风机为直流电机驱动的鼓风机。

优选的,所述假草区、LED显示屏区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单向进水装置是将液体从第二金属空腔泵入到第一金属空腔中进水泵;所述单向抽水装置是将液体从第一金属空腔抽入第二金属空腔中的抽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空腔、第二金属空腔,通过调节两个空腔的存储液体的体积,从而改变橡胶层的状态,如改变去曲面状态,从而间接改变表层的平整状态,如呈平面状或曲面状,表面设有假草、显示屏,如果表面呈波动状,从远处观看外墙就会更具有动态美感,从而让人赏心悦目,满足更高的审美需求,并且,通过设置风机,可以将假草吹动,从而使墙体更具有动态感,如风吹草动般的动态美感,本实用新型的装饰板能满足人们这方便的审美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假草区10;LED显示屏区20;风道层30;出气管301;进气管302;风机31;橡胶层40;第一金属空腔50;单向进水装501;第二金属空腔60;单向抽水装置601;珍珠棉层70;陶瓷基层8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装饰板结构,包括表层,所述表层由假草区10、LED显示屏区20相间排列构成;所述表层的左侧设有风道层30,所述风道层30呈空腔状;所述风道层30与假草区10通过出气管301相连,所述风道层30还通过进气管302与风机31相连;所述风道层30的左侧设有橡胶层40;所述橡胶层40的左侧设有第一金属空腔50,所述第一金属空腔50的左侧设有第二金属空腔60,所述第一金属空腔50与第二金属空腔60之间设有单向进水装501置、单向抽水装置601;所述第二金属腔的左侧设有珍珠棉层70;所述珍珠棉层70的左侧设有陶瓷基层80。所述LED显示屏区20可以用于显示广告等。通过设置珍珠棉层70用于降低第一金属空腔50、第二金属空腔60所产生的应力,从而提升装饰板的稳定性。而橡胶层40具有一定的柔性,从而可呈曲面状。所述橡胶层40与第一金属空腔50之间还设有拉力弹簧,使橡胶层40在常态下呈朝向右侧的凹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机31为直流电机驱动的鼓风机3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假草区10、LED显示屏区20之间留有间隙,由于留出间隙,避免假草区10、LED显示屏区20发生位置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单向进水装501置是将液体从第二金属空腔60泵入到第一金属空腔50中进水泵;所述单向抽水装置601是将液体从第一金属空腔50抽入第二金属空腔60中的抽水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空腔50、第二金属空腔60,通过调节两个空腔的存储液体的体积,从而改变橡胶层40的状态,如改变去曲面状态,从而间接改变表层的平整状态,如呈平面状或曲面状,表面设有假草、显示屏,如果表面呈波动状,从远处观看外墙就会更具有动态美感,从而让人赏心悦目,满足更高的审美需求,并且,通过设置风机31,可以将假草吹动,从而使墙体更具有动态感,如风吹草动般的动态美感,本实用新型的装饰板能满足人们这方便的审美需求。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