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嵌式组合铝模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055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嵌式组合铝模框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模框架,具体涉及一种可嵌式组合铝模框架。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模板都是使用实木方、木工字梁或者钢梁制作而成。使用木板既容易损坏又不防火,而用钢质则遇水、水泥等碱性物质容易生锈变形,木材料易腐烂。以上的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施工不安全。同时,这类的横梁使用寿命短,重量重,组装复杂,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嵌式组合铝模框架。其拆装快捷、组合方便、结构稳定,承载力高且安全可靠。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嵌式组合铝模框架,为由两根端梁1和两根侧梁3构成的矩形框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框架的两根侧梁3之间,设有若干Z字梁4支撑,所述的端梁1的两端,设有封板2,所述的封板2按照端梁1的截面外形冲裁而成,封板2与端梁1、侧梁3焊接为一整体;

所述的端梁1沿轴向的横截面相同,横截面结构为:端边竖肋5、支承横肋6、边竖肋 7、连接斜肋8、短边竖肋9、底部承接横肋10和实心圆弧形承重肋11;

所述的端边竖肋5下端与支承横肋6左端连接,支承横肋6右端与垂直90°向下的边竖肋7连接;

所述的端边竖肋5下端以一定角度斜向右下方连接斜肋8上端连接;所述的连接斜肋8 中部与一向下垂直的短边竖肋9上端连接,短边竖肋9、连接斜肋8以及边竖肋7三者的下端,分别连接一底部承接横肋10;

所述的承接横肋10中部连接一实心单边弧形承重肋11,承重肋11右侧垂直留有方形凹口;

如此,分别形成一个闭合直角三角形与一个直角梯形框架机构;

所述的支承横肋6左半段截面比右半段截面大;

所述的连接斜肋8上半段截面比下半段截面大;

所述的侧梁3包括边肋14、承重横肋15、承接竖肋16、底部连接横肋17和加强短竖肋18;

所述的边肋14中段水平向右被承重横肋15分隔上窄下宽两个竖直长方形肋条,承重横肋15右侧末端垂直向下延展出承接竖肋16,承接竖肋16末端再次向右水平延展出底部连接横肋17,底部连接横肋17末端向上90°延展出加强短竖肋18;

所述的Z字梁4包括凸筋横肋19、连接竖肋20和底部凸筋横肋21;

所述的凸筋横肋19一端带有正方形向下凸起,一端向下垂直延展出连接竖肋20,连接竖肋20末端向右水平延展出凸筋横肋21;所述的凸筋横肋21末端有一向上正方形凸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嵌式组合铝模框架,多功能连接、拆装快捷、组合方便、结构稳定,安全可靠的新型组合式铝合金模板,以解决现有的木横梁不平整、易损坏又不防火、易腐烂、钢梁平面焊接不平整、弯曲变形量大等使用不便的问题,满足各种施工工程场合之需求。

所述的新型可嵌式组合铝模框架的两边的铝端梁,底部均带有实心圆弧形承重肋,便于与铝主梁与连接,方便拆模。铝端梁、铝端梁封板、铝侧梁、Z字加强梁的材质相同,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保证焊接质量,有利于保证铝模框架表面平整度及可控制弯曲变形量,从而达到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平整度等质量要求,也满足了可嵌式组合铝模板在施工过程中的拆装快捷、组合方便、结构稳定,安全可靠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铝端梁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铝侧梁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Z字加强梁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铝主梁与嵌式组合铝模框架安装示意图;

图中:1-铝端梁、2-铝端梁封板、3-铝侧梁、4-Z字加强梁、端边竖肋5、变厚度支承横肋 6、边竖肋7、变厚度连接斜肋8、短边竖肋9、底部承接横肋10、实心圆弧形承重肋11、直边肋12、斜边肋13、变厚度加强边肋14、承重横肋15、承接竖肋16、底部连接横肋 17、底部加强短竖肋18、部带下凸筋横肋19、连接竖肋20、底部带上凸筋横肋2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可嵌式组合铝模框架,为由两根端梁1和两根侧梁3构成的矩形框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框架的两根侧梁3之间,设有若干Z字梁4支撑,所述的端梁1 的两端,设有封板2,所述的封板2按照端梁1的截面外形冲裁而成,封板2与端梁1、侧梁3焊接为一整体。

所述的端梁1沿轴向的横截面相同,横截面结构为:端边竖肋5、支承横肋6、边竖肋 7、连接斜肋8、短边竖肋9、底部承接横肋10和实心圆弧形承重肋11;

所述的端边竖肋5下端与支承横肋6左端连接,支承横肋6右端与垂直90°向下的边竖肋7连接;

所述的端边竖肋5下端以一定角度斜向右下方连接斜肋8上端连接;所述的连接斜肋8 中部与一向下垂直的短边竖肋9上端连接,短边竖肋9、连接斜肋8以及边竖肋7三者的下端,分别连接一底部承接横肋10。

所述的承接横肋10中部连接一实心单边弧形承重肋11,承重肋11右侧垂直留有方形凹口。

如此,分别形成一个闭合直角三角形与一个直角梯形框架机构。

所述的支承横肋6左半段截面比右半段截面大。

所述的连接斜肋8上半段截面比下半段截面大。

所述的侧梁3包括边肋14、承重横肋15、承接竖肋16、底部连接横肋17和加强短竖肋18;

所述的边肋14中段水平向右被承重横肋15分隔上窄下宽两个竖直长方形肋条,承重横肋15右侧末端垂直向下延展出承接竖肋16,承接竖肋16末端再次向右水平延展出底部连接横肋17,底部连接横肋17末端向上90°延展出加强短竖肋18。

所述的Z字梁4包括凸筋横肋19、连接竖肋20和底部凸筋横肋21;

所述的凸筋横肋19一端带有正方形向下凸起,一端向下垂直延展出连接竖肋20,连接竖肋20末端向右水平延展出凸筋横肋21;所述的凸筋横肋21末端有一向上正方形凸起。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