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铝合金组合挤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57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铝合金组合挤压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铝合金组合挤压模。
目前生产铝合金空心型材和管材多采用组合模,这种组合模虽具有可拆换、易加工、低成本和便于分离残料等优点,但由于在结构上焊合腔要容纳上模的进料孔,其平面形状受到局限,因此金属成型时各部流动速度的均匀性主要由型孔的工作长度来控制,故型孔的工作长度精度要求很高,实际设计时限难达到要求(多依赖于经验计算),这样导致金属(铝合金)变形均匀性差,需经多次修模调整才能使金属流速趋于各部一致,特别对截面形状复杂的非对称型材更是如此,由于存在上述这个情况,故在生产组合模的工艺中,将提高模具抗疲劳、磨损的氮化处理放在试模修模之后,这给模具加工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试模之后修模之前必须经碱煮模具,清除残铝,清理型腔,又造成了铝合金的浪费和人工时间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铝合金组合挤压模,该挤压模可改善金属流动的均匀性,使金属最终成型变形过程趋于均匀,而不过份依赖于工作带的阻碍作用,从而大幅提高一次试模成功的概率,进而减少修模带来的金属材料和工时的浪费,以及由此而耽误生产的损失。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1、图2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由上模1、中模2、下模3、模片4(型孔嵌片)及定位销5组成,三模之间分别采用止口和定位销5定位,以保证对位精确,从图中可看出,上模1包括进料孔6,中模2包括焊合腔7和导流孔8,下模3包括型孔9和制品出孔10,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于将原组合模的下模分为两部分即中模和下模,并且设计了导流孔8,该导流孔8位于焊合腔7的底部,其形状与型孔9相似,这样金属(铝合金)在焊合之后可经过一次预成型,然后再通过型孔9形成制品,由于预成型已使金属截面形状相似于型孔,故金属通过型孔时的变形各部均趋于一致,速度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因此进料孔6、焊合腔7的加工误差对制品成型的影响,在经预成型后已变得十分微小,故挤压制品的弯曲和扭拧变得容易控制,这时合理的工作带长度设计,就可以十分有效地控制各部金属流动速度的均匀一致,进而可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特别是可有效解决模具加工的“可重复性”问题。
上述组合模中下模3的型孔由可更换的模片4构成,当型孔9超差后只须更换模片4,而无须更换整个下模,从而达到节约材料和工时的目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也适用于平面型材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明显改善了金属最终变形时各部位流动的均匀性,使一次试模的成功率大幅提高,减少了修模带来的金属材料和工时的浪费以及由此而耽误生产的损失;(2)可有效解决模具加工的“可重复性”问题;(3)使得焊合腔与导流孔的加工方便易行,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得以很大提高,其结果是减少了变形金属的摩擦阻力,使金属成型更加容易。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铝合金组合挤压模,它包括上模、下模、模片和定位销,其中上模和下模通过止口和定位销定位,模片嵌在下模内,其特征在于下模分为两部分即中模和下模,中模包括焊合腔和位于焊合腔底部其形状与型孔相似的导流孔,下模包括型孔和制品出口,上模包括进料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合金组合挤压模,该挤压模由上模、中模、下模和模片组成,上模为进料孔,中模为焊合腔和导流孔,下模为型孔和制品出口,三模之间均采用止口和销钉定位,与原组合模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明显改善金属最终变形时各部位流动的均匀性,使一次试模成功的概率大幅提高,从而减少修模带来的金属材料和工时的浪费以及由此而耽误生产的损失。
文档编号B21C25/02GK2344107SQ98229209
公开日1999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31日
发明者谢增厚 申请人:谢增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