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气密、水密及隔热性能的单元式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456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气密、水密及隔热性能的单元式幕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气密、水密及隔热性能的单元式幕墙,属于单元式幕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单元式幕墙分为隐框单元式幕墙和明框单元式幕墙且这两种类型的幕墙已在各个建筑领域被普遍使用。单元式幕墙具有安装简单便捷,工程质量易控制,施工工期易把握等优点,但其已有的大多数单元式幕墙的排水系统仍存在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水密性能不佳,且已有的大多数单元式幕墙同时还存在气密性能不佳,因隔热断桥设计不合理而造成隔热性能差的缺点。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以及隔热性能的单元式幕墙,是日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气密、水密及隔热性能的单元式幕墙,其具有可靠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以及隔热性能,安装简单便捷,加工工艺难度低,施工工期短,工程质量有保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气密、水密及隔热性能的单元式幕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互相插接的幕墙单元体,幕墙单元体包括公立柱、母立柱、顶横梁、底横梁连接构成的矩形框架,框架上安装玻璃面板,其中:

顶横梁包括具有封闭腔的框体,框体顶部后侧、中间部位分别向上设有第一、第二插接腿,第二插接腿与框体顶部前侧之间设有排水腔;

底横梁包括板体,板体上从板体后侧到前侧向下依次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插接壁和前壁板,第一插接壁与第二插接壁形成插接顶横梁第一插接腿的容置空间,第三插接壁与第四插接壁形成插接顶横梁第二插接腿的容置空间;

公立柱包括侧板,侧板上从侧板后侧到前侧依次设有第一、第二插接腿和前壁板;

母立柱包括侧板,侧板上从侧板后侧到前侧依次设有第一、第二插接壁和前壁板,第一、第二插接壁上分别安装有用于卡住公立柱第一、第二插接腿的卡位件。

当竖向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幕墙单元体相插接时,上面的所述幕墙单元体的所述底横梁的所述第一插接壁与下面的所述幕墙单元体的所述顶横梁的所述第一插接腿共同形成横梁的后壁,上面的所述幕墙单元体的所述底横梁的所述前壁板与下面的所述幕墙单元体的所述顶横梁的所述框体前侧共同形成横梁的前壁;

当水平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幕墙单元体相插接时,左边的所述幕墙单元体的所述公立柱的所述第一插接腿与右边的所述幕墙单元体的所述母立柱的所述第一插接壁共同形成立柱的后壁,左边的所述幕墙单元体的所述公立柱的所述前壁板与右边的所述幕墙单元体的所述母立柱的所述前壁板共同形成立柱的前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单元式幕墙具有可靠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以及隔热性能,安装简单便捷,立柱、横梁型材结构简单实用,大大减轻了型材重量,降低了加工工艺难度,施工工期短,工程质量可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隐框单元式幕墙的纵剖节点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隐框单元式幕墙的横剖节点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明框单元式幕墙的纵剖节点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明框单元式幕墙的横剖节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气密、水密及隔热性能的单元式幕墙包括互相插接的幕墙单元体,幕墙单元体包括公立柱70、母立柱80、顶横梁10、底横梁20连接构成的矩形框架,框架朝向室外的一面安装玻璃面板50,其中:

顶横梁10包括具有封闭腔的框体101,框体101的封闭腔内设有钉槽16,框体101顶部后侧、中间部位分别向上设有相分离的第一插接腿11、第二插接腿12,第二插接腿12与框体101顶部前侧之间设有排水腔13。

底横梁20包括板体201,板体201上从板体201后侧到前侧向下依次设有相分离的第一插接壁21、第二插接壁22、第三插接壁23、第四插接壁24和前壁板25,第一插接壁21与第二插接壁22形成插接顶横梁10第一插接腿11的容置空间,第三插接壁23与第四插接壁24形成插接顶横梁10第二插接腿12的容置空间,在板体201上,第二插接壁22与第三插接壁23之间、第四插接壁24与前壁板25之间、前壁板25上分别设有钉槽26。

公立柱70包括侧板701,侧板701上从侧板701后侧到前侧依次设有相分离的第一插接腿71、第二插接腿72和前壁板73。

母立柱80包括侧板801,侧板801上从侧板801后侧到前侧依次设有相分离的第一插接壁81、第二插接壁82和前壁板83,第一插接壁81上安装有提供闭腔作用力的、用于卡住公立柱70第一插接腿71的卡位件85,第二插接壁82上安装有提供闭腔作用力的、用于卡住公立柱70第二插接腿72的卡位件85。

当竖向上下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体相插接时,上面的幕墙单元体的底横梁20的第一插接壁21与下面的幕墙单元体的顶横梁10的第一插接腿11共同形成横梁的后壁,上面的幕墙单元体的底横梁20的前壁板25与下面的幕墙单元体的顶横梁10的框体101前侧共同形成横梁的前壁,而上面的幕墙单元体的底横梁20的板体201即形成横梁的上壁,下面的幕墙单元体的顶横梁10的框体101底部即形成横梁的下壁。

当水平左右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体相插接时,左边的幕墙单元体的公立柱70的第一插接腿71与右边的幕墙单元体的母立柱80的第一插接壁81共同形成立柱的后壁,左边的幕墙单元体的公立柱70的前壁板73与右边的幕墙单元体的母立柱80的前壁板83共同形成立柱的前壁,而左边的幕墙单元体的公立柱70的侧板701即形成立柱的左壁,右边的幕墙单元体的母立柱80的侧板801即形成立柱的右壁。

如图1和图3,顶横梁10的第一插接腿11与第二插接腿12之间安装有U型加强筋31,U型加强筋31与将要插入的底横梁20的第二插接壁2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挡胶隔气的发泡海绵胶条33。底横梁20的第三插接壁23与第四插接壁24之间的容置空间内设有用于挡胶隔气的发泡海绵胶条32。

如图1、图3,在实际设计中,顶横梁10的第一插接腿11的头部设有起气密作用的气密胶条35,顶横梁10的第二插接腿12的头部两侧分别设有对横向缝隙起气密作用的气密胶条35、起插接导向作用的导向胶条34。公立柱70的第一插接腿71、第二插接腿72的头部均设有起气密作用的气密胶条84。

在实际设计中,如图1和图3,顶横梁10的第二插接腿12的一部分、框体101顶部的一部分分别作为排水腔13的两个腔壁且分别开设有排水孔14、15,落入顶横梁10的第一插接腿11与第二插接腿12之间的水从第二插接腿12上的排水孔14流入排水腔13后从框体101顶部的排水孔15流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横梁内腔排水方式,水不会发生可逆流动,本实用新型形成的排水通道只能流出水,水不能从排水通道进入,从而大大提高了水密性能。

如图1、图3,底横梁20的后侧设有踢脚板扣盖40,踢脚板扣盖40上嵌装胶条41。

在实际设计中,当单元式幕墙为隐框单元式幕墙时:

如图1所示,顶横梁10、底横梁20的前侧均设有护边槽口、胶条按压槽口(图中未标出),胶条按压槽口内按压入密封胶条91,护边槽口内设有隔热条61后卡装有玻璃护边60,底横梁20上的玻璃护边60具有胶条槽口,各玻璃护边60与玻璃面板50上相应的横向边缘之间的间隙用聚乙烯条62填充后通过密封胶63覆盖住间隙,玻璃面板50与顶横梁10、底横梁20的前侧之间填充有密封胶92。

如图2所示,公立柱70、母立柱80的前侧均设有护边槽口、胶条按压槽口(图中未标出),胶条按压槽口内按压入密封胶条93,护边槽口内设有隔热条66后卡装有玻璃护边65,各玻璃护边65与玻璃面板50上相应的纵向边缘之间的间隙用聚乙烯条67填充后通过密封胶68覆盖住间隙,公立柱70的前壁板73、母立柱80的前壁板83相对的部位上均设有密封胶条120,当公、母立柱70、80插接后,两个密封胶条120相接触,玻璃面板50与公立柱70、母立柱80的前侧之间填充有密封胶94。

在本实用新型中,聚乙烯条62的做法代替了传统泡沫棒的做法,优点在于泡沫棒在挤压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及起泡会导致密封胶起鼓,而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做法完全解决了密封胶63、68起鼓不美观的缺点。

在实际设计中,当单元式幕墙为明框单元式幕墙时:

如图3所示,顶横梁10、底横梁20的前侧均设有隔热条槽口、胶条按压槽口(图中未标出),胶条按压槽口内按压入密封胶条109,隔热条槽口内设有O型隔热条103,底横梁20的前侧还设有卡装托板200的槽口(图中未标出),托板200用于托住玻璃面板50,各O型隔热条103上嵌装有连接件100,连接件100上安装有扣盖110,玻璃面板50与顶横梁10、底横梁20的前侧之间填充有密封胶102。

如图4所示,公立柱70、母立柱80的前侧均设有隔热条槽口、胶条按压槽口(图中未标出),胶条按压槽口内按压入密封胶条105,隔热条槽口内设有O型隔热条107,各O型隔热条107上嵌装有连接件130,连接件130上安装有扣盖140,玻璃面板50与公立柱70、母立柱80的前侧之间填充有密封胶106。

在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胶条91、93、109、105的按压设计比穿入密封胶条的安装方式要方便得多。

在本实用新型中,立柱朝向室外的一侧为前侧,形成前壁,朝向室内的一侧为后侧,形成后壁,其余两侧形成左、右壁,相似地,横梁朝向室外的一侧为前侧,形成前壁,朝向室内的一侧为后侧,形成后壁,其余两侧形成上、下壁。并且,从图2或图4来看,定义图中示出的公立柱70属于左边的幕墙单元体,母立柱80属于右边的幕墙单元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单元式幕墙具有可靠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以及隔热性能,安装简单便捷,立柱、横梁型材结构简单实用,大大减轻了型材重量,降低了加工工艺难度,施工工期短,工程质量可得到保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