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508阅读:1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新型属于建筑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



背景技术:

在地下车库建筑设计中,坡道长度为地下车库深度的6-7倍,占用大量建筑面积,在场地狭小的建筑设计中,没有更大的空间来回旋,在车道所在位置,两侧布置停车位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其限制,不能实现有效面积的最大化利用。因此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建筑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该车库是一种在狭小的场地中,将原有的长坡道分解后,坡道两侧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提供车库的车位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包括:多层地下车库和多段式短坡道,顶层的地下车库包括入口坡道和出口坡道,所述的入口坡道和出口坡道连通地下车库内外,入口坡道底部连接沿地下车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道,第一车道两侧设置停车位;第一车道连接沿地下车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同层过渡坡道,第一同层过渡坡道底部连接沿地下车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车道,第二车道两侧设置停车位;第二车道一端连接出口坡道,另一端连接跨层出入口坡道,进入下一层地下车库,每层的地下车库盘旋设置多段式短坡道直到最底层地下车库;相邻两层的地下车库错层布置。

所述的第一车道高于第二车道,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

所述的入口坡道沿地下车库宽度方向设置,出口坡道沿地下车库长度方向设置。

所有的坡道与车道连接处均设置圆弧过渡。

第一车道2和第二车道5均为双车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该车库是一种在狭小的场地中,利用地势较低的部位用10米左右的短坡道进入地下车库,再利用地形将车库做错层处理,原来将近30米的坡道被分成两个短坡道,将原有的长坡道分解后,增加了多个车位,坡道两侧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减小了坡道的有效坡度,减小了斜坡的落差,使得操作者进行舒适的停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车库顶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下车库第二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2-2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沿1-1的剖面图;

其中,1为入口坡道;2为第一车道;3为第一同层过渡坡道;4为出口坡道;5为第二车道;6为跨层出入口坡道;7为第三车道;8为第二同层过渡坡道;9为第四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车库,包括:多层地下车库和多段式短坡道,顶层的地下车库包括入口坡道1和出口坡道4,入口坡道1和出口坡道4连通地下车库内外,入口坡道1底部连接沿地下车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道2,第一车道2两侧设置停车位;第一车道2连接沿地下车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同层过渡坡道3,第一同层过渡坡道3底部连接沿地下车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车道5,第二车道5两侧设置停车位;第二车道5一端连接出口坡道4,另一端连接跨层出入口坡道6,进入下一层地下车库。

如图2所示,跨层出入口坡道6连接第二层的沿地下车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车道7,第三车道7两侧设置停车位;第三车道7连接沿地下车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同层过渡坡道8,第二同层过渡坡道8底部连接沿地下车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四车道9,第四车道9两侧设置停车位;第四车道9连接下一个跨层出入口坡道,进入下一层地下车库。

如此重复设置,每层的地下车库盘旋设置多段式短坡道直到最底层地下车库;相邻两层的地下车库错层布置。所有的坡道与车道连接处均设置圆弧过渡。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车道2高于第二车道5,第一车道2和第二车道5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入口坡道1沿地下车库宽度方向设置,出口坡道4沿地下车库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车库结合场地高差进行短坡道设计与错层停车的组合模式,利用场地地势较低的部位,用10米左右的短坡道进入地下车库,在车库中继续向下延伸时,不再使用传统的长坡道一次性下一层的做法,而是用13米左右的短坡道,下半层,在错层范围内利用一条车道两侧停车的方式实现最大数量停车,在车道近端再设一个13米左右的短坡道,下半层,到地下二层,如此往复以实现代替长坡道,利用短坡道及错层解决多层车库的垂直交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和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