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场网架结构弧形储煤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8356阅读:1716来源:国知局
煤场网架结构弧形储煤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煤棚,具体涉及一种煤场网架结构弧形储煤棚。



背景技术:

煤矿、港口、电厂等场所需要储存大量的松散煤炭,这些松散煤炭的储存,长期以来大多采用露天堆放,这样的存放方式如诸多缺点,比如,长时间的露天堆放因受风吹雨淋、日晒会造成煤质下降,甚至会引起自燃的情况发生,还会因长时间的露天堆放释放出有害气体而污染环境。为此,现在广泛采用封闭式储煤棚来进行煤炭的存储。

现有的封闭式储煤棚中储煤转运的出料机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且笨重,这种出料机构不仅使储煤棚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变低,而且也导致储煤棚的投资成本过高;另外,传统的储煤棚中的出料机构不能实现定量的出料,不利于储煤的转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场网架结构弧形储煤棚,该储煤棚中出料机构结构简单、体积小且占地空间小,能降低储煤棚整体的投资成本,且同实现定量的出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场网架结构弧形储煤棚,包括位于地面上由混凝土转成的圆环形的承重墙、安装在所述承重墙上部的封闭式半球形封盖、将原煤运进来的输煤皮带机、落煤漏斗和出料机构,所述半球形封盖由半球形网架结构并附封闭外罩组成,所述承重墙内侧上部固定设置有承重平台,所述输煤皮带机的里端架设在位于承重平台中心区域的支撑柱的上端,输煤皮带机的外端通过设置在承重墙上部的通孔延伸到承重墙的外围;所述承重墙在承重平台下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右侧底部通过贯通承重墙前后方向的运煤通道与承重墙的外部连通,所述落煤漏斗上部的大开口端与承重平台右侧下部固定连接,落煤漏斗下部的小开口端与位于运煤通道上方的出料机构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承重平台对应落煤漏斗的大开口端的区域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落煤孔;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壳体、转轴和挡板,所述进料口设置在壳体上端的右侧,所述壳体下端设有延伸到运煤通道内上方的出料口,所述壳体内中部具有断面为圆形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部设置有转盘,转盘上设置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腰形孔,转盘的外圆周面与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转盘相垂直地装配在转盘的中心,其另一端竖直地向上延伸并穿过壳体上部与固定设置在壳体外侧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容纳空间在转盘下方固定地装配有固定盘,固定盘的外径与容纳空间的内径相一致,固定盘在远离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二腰形孔的位置与转盘上第一腰形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腰形孔的尺寸与第一腰形孔的尺寸相适配,固定盘的上表面与转盘的下表面之间间隙配合;所述挡板纵向地设置在容纳空间右侧的上部,挡板的下端与转盘的上表面之间间隙配合,挡板将转盘以上的容纳空间隔离为落料空间和进料空间;所述落料空间上方通过排气管路与容纳腔连通。

进一步,为了调整输煤皮带机的出料端的高度以适应煤堆高度的升高,所述支撑柱为液压支柱,所述液压支柱的上端与输煤皮带机之间铰接连接。

进一步,为了便于降尘,所述半球形封盖内上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部连接有圆环形的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下部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头,所述排水管路与位于半球形封盖的外部的供水管路连通。

进一步,为了方便进行出料的转运,所述运煤通道内在对应出料机构的出料口的位置设置有转运皮带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圆环形的承重墙上部设置有承重平台,并使承重平台上部和半球形封盖之间的空间用于储煤,使出料机构设置在承重平台以下的空间中,并通过连通承重平台与出料机构进料口的落煤漏斗进行排料,这样,能使出料机构不占用储煤空间,从而使储煤空间利用率显著提高,通过使出料机构的出料口连通到承重墙下部的运煤通道中,这样,即能在运煤通道中设置有转动皮带机进行排煤的运走,也可以在运煤通道中设置有转动车辆,使出料机构排料直接装载到转动转车辆上以直接运走。出料机构由步进电机驱动转盘转动,设置在转盘上的一个第一腰形孔在转入进料空间后被进入的煤炭填满,转盘转动过程中,被填满的第一腰形孔转动落料空间中,这个过程中挡板会将处于被填满的第一腰形孔上部多余的煤炭挡在进料空间中,当填满煤炭的第一腰形孔转到第二腰形孔的位置时,煤炭通过第二腰形孔和出料口排出,同时,另一个第一腰形孔进入进料空间并被煤炭填满。通过依次进入进料空间和落料空间的两个第一腰形孔可以交替进行定量的取料和排料,从而能方便实现定量的出料。该出料机构只通过步进电机驱动转盘转动即可以实现定量的出料,其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墙,2、半球形封盖,3、输煤皮带机,4、落煤漏斗,5、出料机构,6、半球形网架结构,7、封闭外罩,8、承重平台,9、支撑柱,10、容纳腔,11、运煤通道,12、壳体,13、转轴,14、挡板,15、容纳空间,16、转盘,17、第一腰形孔,18、步进电机,19、固定盘,20、第二腰形孔,21、落料空间,22、进料空间,23、排气管路,24、支撑架,25、排水管路,26、喷头,27、进料口,28、出料口,29、转运皮带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煤场网架结构弧形储煤棚,包括位于地面上由混凝土转成的圆环形的承重墙1、安装在所述承重墙1上部的封闭式半球形封盖2、将原煤运进来的输煤皮带机3、落煤漏斗4和出料机构5,所述半球形封盖2由半球形网架结构6并附封闭外罩7组成,所述承重墙1内侧上部固定设置有承重平台8,所述输煤皮带机3的里端架设在位于承重平台8中心区域的支撑柱9的上端,输煤皮带机3的外端通过设置在承重墙1上部的通孔延伸到承重墙1的外围;所述承重墙1在承重平台8下部具有容纳腔10,所述容纳腔10的右侧底部通过贯通承重墙1前后方向的运煤通道11与承重墙1的外部连通,所述落煤漏斗4上部的大开口端与承重平台8右侧下部固定连接,落煤漏斗4下部的小开口端与位于运煤通道11上方的出料机构5的进料口27连通;所述承重平台8对应落煤漏斗4的大开口端的区域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落煤孔;所述出料机构5包括壳体12、转轴13和挡板14,所述进料口27设置在壳体12上端的右侧,所述壳体12下端设有延伸到运煤通道11内上方的出料口28,所述壳体12内中部具有断面为圆形的容纳空间15,所述容纳空间15中部设置有转盘16,转盘16上设置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腰形孔17,转盘16的外圆周面与容纳空间15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转轴13的一端与转盘16相垂直地装配在转盘16的中心,其另一端竖直地向上延伸并穿过壳体12上部与固定设置在壳体12外侧的步进电机18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容纳空间15在转盘16下方固定地装配有固定盘19,固定盘19的外径与容纳空间15的内径相一致,固定盘19在远离进料口27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二腰形孔20,所述第二腰形孔20的位置与转盘16上第一腰形孔17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腰形孔20的尺寸与第一腰形孔17的尺寸相适配,固定盘19的上表面与转盘16的下表面之间间隙配合;所述挡板14纵向地设置在容纳空间15右侧的上部,挡板14的下端与转盘16的上表面之间间隙配合,挡板14将转盘16以上的容纳空间15隔离为落料空间21和进料空间22;所述落料空间21上方通过排气管路23与容纳腔10连通。通过使圆环形的承重墙1上部设置有承重平台8,并使承重平台8上部和半球形封盖2之间的空间用于储煤,使出料机构5设置在承重平台8以下的空间中,并通过连通承重平台8与出料机构5进料口的落煤漏斗4进行排料,这样,能使出料机构5不占用储煤空间,从而使储煤空间利用率显著提高,通过使出料机构5的出料口28连通到承重墙1下部的运煤通道11中,这样,即能在运煤通道11中设置有转动皮带机29进行排煤的运走,也可以在运煤通道11中设置有转动车辆,使出料机构5排料直接装载到转动转车辆上以直接运走。出料机构5由步进电机18驱动转盘16转动,设置在转盘16上的一个第一腰形孔17在转入进料空间22后被进入的煤炭填满,转盘16转动过程中,被填满的第一腰形孔17转动落料空间21中,这个过程中挡板14会将处于被填满的第一腰形孔17上部多余的煤炭挡在进料空间22中,当填满煤炭的第一腰形孔17转到第二腰形孔20的位置时,煤炭通过第二腰形孔20和出料口28排出进入运煤通道11中,同时,另一个第一腰形孔17进入进料空间22并被煤炭填满。通过依次进入进料空间22和落料空间21的两个第一腰形孔17可以交替进行定量的取料和排料,从而能方便实现定量的出料。该出料机构只通过步进电机18驱动转盘16转动即可以实现定量的出料,其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

为了调整输煤皮带机3的出料端的高度以适应煤堆高度的升高,所述支撑柱9为液压支柱,所述液压支柱的上端与输煤皮带机3之间铰接连接。

为了便于降尘,所述半球形封盖2内上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架24,所述支撑架24下部连接有圆环形的排水管路25,所述排水管路25下部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头26,所述排水管路25与位于半球形封盖2的外部的供水管路连通。

为了方便进行出料的转运,所述运煤通道11内在对应出料机构5的出料口28的位置设置有转运皮带机2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