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396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循环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在城市建设中都会构建收集雨水的系统,在降雨时节,路面和屋顶都是收集雨水的优选地点,在对屋顶雨水进行收集时还能避免雨水在屋顶积留而造成建筑物的渗水。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672220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屋顶的雨槽,与所述雨槽相连接的雨水管,所述雨水管的出口处设置在雨水收集渠上方,所述雨水收集渠连接到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内设置有水泵。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雨水管将屋顶的雨水进行排出收集到位于地面上的雨水收集池,但是冲刷过屋顶顶面的雨水中会夹杂有各种杂质,容易对排水管造成堵塞,而无法顺利进行排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利用围绕于蓄水池边缘的集水板以及集水板上的过滤排水通道,能够避免雨水中夹杂的杂质会影响正常排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包括蓄水池,还包括设置于屋顶顶面且围绕于蓄水池边缘的集水板,所述集水板呈倾斜设置且其最低端连接于蓄水池边缘;所述集水板设有若干连通于蓄水池且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排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上降雨时节时,屋顶顶面上的雨水会顺着倾斜设置的集水板而流动至蓄水池中,在流动过程中一旦经过过滤排水通道,固定杂质会被截留,而雨水可以由过滤排水通道引流到蓄水池中,结合敞开式的蓄水池以及倾斜的集水板,屋顶顶面的雨水都能正常地流动到蓄水池中,而不会因为排水管的堵塞而无法正常排水,从而也避免了雨水在屋顶顶面的积留,防止积留的雨水造成建筑物的渗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板设有若干与过滤排水通道一一对应设置的排水孔,所述过滤排水通道包括连通于排水孔和蓄水池的排水管、嵌设于排水孔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设有若干过滤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顺着倾斜的集水板流动至排水孔处时,固定杂质会被过滤板截留,同时,雨水会从过滤网孔中通过排水管流动至蓄水池中,进而有效避免了雨水在屋顶顶面积留,保证雨水都能汇集到蓄水池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板表面设置有灌木植物,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水生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灌木植物和水生植物能够对雨水起到生物净化作用,避免使用化学药剂来处理污水,也利用植物对屋顶顶面起到绿化作用,使整个雨水收集循环系统更加环保;集水板上的灌木植物能够吸取一定的水分,进而避免集水板上产生雨水的积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连通有沉淀池,所述蓄水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排水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时节时打开排水阀门,将蓄水池中存满的雨水导流至沉淀池中,进而使雨水能够在沉淀池中进一步沉淀净化;也避免雨水在蓄水池中积满而满溢到屋顶顶面;而当干旱时节时,关闭排水阀门,而使蓄水池中能够保留有一定水量来维持水生植物的活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池连通有净水池,所述沉淀池与净水池之间设有净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沉淀池中经过沉淀的水通过净水组件而流至净水池中时,能够起到进一步净化作用,进而使净水池中的水资源可以运用到更多的方面,提升了净化后水资源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组件包括沿沉淀池至净水池方向依次设置的矿石滤料层、陶粒层、细砂层和活性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净水组件能够对沉淀池中流动至净水池中的雨水起到逐级净化作用,将雨水中的悬浮物起到吸附作用,矿石滤料层中的矿石滤料具有微孔,具有较强的吸附效果;陶粒层粒度均匀,强度高,表面多微孔,内部网纵横交错,不宜板结,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微生物生长在陶粒表面,这些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物絮凝作用,可以吸附截留一部分胶体物质,截留在陶粒表面生长成生物膜,生物膜之间存在生物絮体,使得陶粒滤池内滤料填充更加密实,孔隙率更小,发挥了良好的吸附、凝聚作用,达到良好的物理截留作用;细纱层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物理吸附能力强,起到的截留效果也越好;活性炭吸附能力强,比较稳定,不易解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池连通有生活用水管和绿化用水管,所述净水池设有用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净水池中的水资源通过用水泵分别泵出至生活用水管和绿化用水管中,进而可以使水资源得到不同的利用,提升了其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池覆盖有假山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假山保温层对净水池的覆盖作用,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净水池中储存的水会因屋顶顶面强烈的光照而温度升高,使净水池中的水的温度保持和用水管中的水的温度相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楼顶的可观赏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连通于绿化用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上干旱时节,蓄水池中存有的水量大大减少时,可以利用抽水泵来将绿化用水管中的水抽至蓄水池中,从而保持水生植物的活性,同时也达到一个水的循环,避免一部分雨水在蓄水池中停留较长时间后会发臭而导致水质变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合连通于净水池的绿化用水管以及通过抽水泵将绿化用水管和蓄水池相连通的设置,使水能够在整个系统中达到一个循环的效果,并且结合排水阀门来使水生植物能够维持较好的活性,也使蓄水池中的雨水可以进一步进行沉淀净化,使水质更好,进而提升过滤净化后雨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蓄水池;2、集水板;3、过滤排水通道;31、排水管;32、过滤板;321、过滤网孔;4、排水孔;5、灌木植物;6、水生植物;7、沉淀池;8、排水阀门;9、净水组件;91、矿石滤料层;92、陶粒层;93、细砂层;94、活性炭层;10、净水池;101、生活用水管;102、绿化用水管;11、用水泵;12、假山保温层;13、抽水泵;14、开口;15、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参照图1-2所示,包括一个设置于屋顶顶面的蓄水池1,蓄水池1嵌设于屋顶顶面之下并且具有一个敞开式的开口14;在蓄水池1开口14的边缘均连接有呈倾斜设置的集水板2,集水板2的最低端连接于蓄水池1开口14的边缘且高端抵触于屋顶顶面的侧壁;在集水板2表面分布有若干贯穿其上表面的排水孔4,排水孔4中嵌设有过滤板32,过滤板32上开设有若干过滤网孔321;每一个排水孔4均连通有一根排水管31,排水管31远离排水孔4的一端连通于蓄水池1;排水管31和过滤板32构成了过滤排水通道3,进而对雨水中的固体杂质起到截留作用,而使雨水能够正常导流排出。

为了对雨水起到生物净化作用,在集水板2上栽种中有若干灌木植物5,灌木植物5的土壤嵌设于集水板2中;此外,在蓄水池1中栽培有水生植物6;在蓄水池1中设置有用于调节其内部水的酸碱度的调节器15,水生植物6对酸碱度较为敏感,调节器15能够使蓄水池1中的水质有利于保持水生植物6的活性。

在蓄水池1的一侧连通有一个沉淀池7,蓄水池1的最高水位高于沉淀池7中的最高水位;在蓄水池1和沉淀池7之间设置有一个升降启闭的排水阀门8,排水阀门8能够使蓄水池1中的雨水流动至沉淀池7中起到进一步沉淀作用,进而起到固液分离。

沉淀池7背离排水阀门8的一侧壁通过净水组件9连通有一个净水池10,净水组件9包括沿着从沉淀池7至净水池1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矿石滤料层91、陶粒层92、细砂层93和活性炭层94;矿石滤料层91由具有吸附能力的矿石构成;陶粒层92由陶粒构成,陶粒又名膨胀粘土、发泡炼石等,轻质陶粒采用优质黏土、页岩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通过回转窑高温焙烧,经膨化而成,是一种优良的混凝土轻骨料,由于其内部呈蜂窝状结构;细砂层93由细砂构成,细砂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炭层94由活性炭组成,活性炭的晶格间生成空隙,形成许多不同形状与大小的细孔,细孔壁的比表面积达到500-1700m2/g。

在净水池10背离净水组件9的一侧壁设置有一个用水泵11,用水泵11连通有一根生活用水管101和一根绿化用水管102,生活用水管101通向楼房的水网系统,而绿化用水管102通向植物的浇灌用管道;其中,在蓄水池1中的水位较低时,绿化用水管102通过设置在蓄水池1上的抽水泵13能够将绿化用水管102中的水抽入到蓄水池1中,进而来维持水生植物6的活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遇上降雨时节时,一部分雨水直接滴落至敞开的蓄水池1中,一部分雨水会顺着倾斜的集水板2流至蓄水池1中,当在集水板2上流动时,一旦遇到排水孔4,雨水中夹杂的固体杂质则会被截留,其余雨水就会通过排水管31通入到蓄水池1中;蓄水池1中的雨水将会受到水生植物6的生物净化,其中一部分固体杂质将会沉到池底;与此同时,将排水阀门8打开,蓄水池1中的雨水将会溢流到沉淀池7中进行沉淀,沉淀池7中的雨水则会通过净水组件9最终流至净水池10中,经过净化后的雨水再由用水泵11来起到循环利用;当遇上干旱时节时,将排水阀门8关闭,当蓄水池1中的水位降低时,则利用抽水泵13将绿化用水管102中的部分水抽入到蓄水池1中来维持水生植物6的活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