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814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陶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及装饰业对仿天然石材砖的运用越来越多,对仿天然石材砖的要求也越来野搞,各种类型的仿天然石材砖也大量涌现,目前市场上的瓷质抛光砖均以“梦幻布料”、“多管布料”、“微粉多次布料”等工艺手段进行生产;为达到仿天然石材纹理的效果。这些工艺方式均把压机模框作为一个填充料平面,一次加料刮平处理,在所填原料的不同层面上各种不同性质、色彩的料的比例和变化大致相同,并且没有工艺控制和自由调节各层面原料的变化的属性,因而也不可能形成人们希望看到边界清晰、大分块状纹路、块状之间形成的石材缝隙纹理,只能形成可控性较差的色块变化和少量的短纹理。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仿天然石材大分块状纹路是通过布细粉形成分隔间隙而成,由于是都是粉料布料,其间隙与块状的分界不明显,边界不清晰,另一种具有颗粒状装饰效果的仿天然石材砖,即具有米粒装饰效果,其是通过在面料层布施米粒状装饰颗粒,形成长径小于4mm的小颗粒装饰效果(其中长径指的是粒径最长的直径),其颗粒直径小,只能充当石材中含有的晶体颗粒,而无法联络形成石材缝隙纹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的制备工艺,采用反打方式进行布料,将外裹有浆料层的块状料和普通陶瓷粉料共同用于砖坯压制中,可获得具有较大粒径的装饰颗粒的陶瓷砖,且其大颗粒的边界清晰,装饰效果丰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使用上述制备工艺制备获得的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其块状料形成的仿天然装饰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即便日后受到磨损,其砖面仍可保持仿天然的纹理,且其装饰面会随使用期增长磨损而更贴近天然石材的自然状态。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布料:于布料框内先布外裹有浆料层的块状料,后使用公知的陶瓷砖面料进行填料;

(2)预压;

(3)布底料:预压后布施公知的陶瓷砖底料于面料层的上方;

(4)压制,获得砖坯。

更进一步的说明,步骤(1)中所述块状料选用长径不少于2cm的块状料。

更进一步的说明,预压工序之后还包括二次填料工序,使用公知的陶瓷砖面料进行二次填料。

更进一步的说明,步骤(1)中所述块状料选用不同尺寸大小的块料,其中先布大块料,再布小块料。

更进一步的说明,步骤(1)中布块状料之后还包括装饰颗粒的布施。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预压工序中使用的压力为常规压制工序中使用的压力的1/3-1/2。

使用上述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的制备工艺制备获得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包括仿天然装饰层、面料层和底料层,所述仿天然装饰层嵌入所述面料层的上表面,所述仿天然装饰层由块状料组成。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块状料的长径不少于2cm。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块状料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尺寸大小或颜色的块料。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仿天然装饰层内嵌有装饰颗粒。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先布外裹有浆料层的块状料,后使用面料进行将块状料之间的间隙进行填补,避免底料经间隙跑到面料层去,避免后续烧成后底料影响面层的发色,后期烧成抛光后,可获得具有较大粒径的装饰颗粒的陶瓷砖,且其大颗粒的边界清晰,装饰效果丰富;其获得的砖坯,块状料形成的仿天然装饰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即便日后受到磨损,其砖面仍可保持仿天然的纹理,且其装饰面会随使用期增长磨损而更贴近天然石材的自然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砖坯烧成后的砖面效果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砖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块状料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块状料100、浆料层101、米粒装饰颗粒200、仿天然装饰层1、面料层2、底料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布料:于布料框内先布外裹有浆料层101的块状料100,后使用公知的陶瓷砖面料进行填料;

(2)预压;

(3)布底料:预压后布施公知的陶瓷砖底料于面料层的上方;

(4)压制,获得砖坯。

采用反打方式进行布料,将外裹有浆料层101的块状料100和普通陶瓷粉料共同用于砖坯压制中,成为坯体的一部分,先布外裹有浆料层101的块状料100,后使用面料进行将块状料之间的间隙进行填补,避免底料经间隙跑到装饰面层去,避免后续烧成后底料影响面层的发色,后期烧成抛光后,可获得具有较大粒径的装饰颗粒的陶瓷砖,且其大颗粒的边界清晰,装饰效果丰富,更优的,其块状料形成的仿天然装饰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即便日后受到磨损,其砖面仍可保持仿天然的纹理,且其装饰面会随使用期增长磨损而更贴近天然石材的自然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面料、底料为现有陶瓷砖面料、底料的公知组分,即以粘土、长石、砂等为主要原料,根据不同的装饰需要和性能要求添加色料或添加剂。经球磨除铁后干燥造粒,获得面料粉料或底料粉料。

上述外裹浆料层的块状料的加工工艺如下:A、将陶瓷粉料混合并辊压成不同形状或/和大小的块状料;B、将步骤A获得的块状料输送至下落口处,使块状料在空中做下落运动,并由设在该下落口下方的喷浆设备从多方向上对其表面进行喷浆,干燥后,获得外裹有浆料层的块状料。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裹浆料层的块状料的加工工艺不仅限于上述提出的方法,其他方式可制备获得对应的外裹浆料层的块状料均可适用于本发明提出的砖坯制备生产中。其中面料和底料与常规坯体的面料、底料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块状料选用长径不少于2cm的块状料。需要说明是的,块状料的长径是指以砖坯面为水平面,在其水平面上最大的直径。限定长径不少于2cm,减少坯体内各块状料之间的间隙,使各块状料烧成后,其外裹的浆料层可有效的联络起来,形成石材内部的缝隙纹理,提高装饰陶瓷砖表面的质感、仿天然石材效果更逼真,如图1中砖坯烧成抛光后的砖面效果图所示。

优选的,所述块状料的含水率为5.5-8%,避免砖坯在后续烧成时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

优选的,块状料外裹的浆料层中含有功能性成分或发泡剂,功能性成分是指防静电材料(半导体氧化物)、负离子粉或抗菌剂或发光材料等,使外裹有上述功能性成分浆料的块状料在用于陶瓷砖生产时,其烧成后砖体可具有防静电或释放负离子或抗菌或荧光等的作用;含有发泡剂时,如水玻璃、碳化硅、炭黑、十二烷基硫酸钠等,烧成的砖体具有洞石的效果,上述具有功能性作用的块状料可在陶瓷砖生产领域上有更广泛的应用。

优选的,其浆料层中含有在烧结过程中有降温效果的色料,块状料用于和普通陶瓷粉料进行压制获得砖坯,在烧成时可有效的降低色料烧成时的熔融温度,进一步的熔融,可使坯体内块状料与块状料之间的嵌合更紧密,也可使块状料与陶瓷粉料或颗粒之间的界面应力降低,烧成后强度更高,抗折强度达到35-45MPa,适用范围广。

优选的,预压工序之后还包括二次填料工序,使用公知的陶瓷砖面料进行二次填料。可避免漏底,可有效的提高砖坯生产的优品率。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块状料选用不同尺寸大小的块料,其中先布大块料,再布小块料。进一步的说明,小块料的目数为1目,可选用不同的块料,丰富砖坯面的装饰效果。先布大块料再布小块料,再由面料进行填料,可避免压制时块状之间间隙会出现的漏底现象。

实施例2

一种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布料:于布料框内先布外裹有浆料层101的块状料100(如图3所示的块状料剖面结构),后布施米粒装饰颗粒200,后使用公知的陶瓷砖面料进行填料;

(2)预压;

(3)布底料:预压后布施公知的陶瓷砖底料于面料层的上方;

(4)压制,获得砖坯,砖坯的剖面层状结构图见图2所示。

优选的,步骤(1)中布块状料之后还包括装饰颗粒200的布施。增加装饰颗粒200布料,可进一步的丰富砖面的装饰效果,提高装饰陶瓷砖表面的质感和装饰效果更接近天然米粒石材。进一步的说明,装饰颗粒200在压制时可压制与块状料的外露表面,如使用米粒状装饰颗粒,可使砖面效果可出现大颗粒包括米粒颗粒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装饰颗粒为常规的陶瓷粉料,其烧后与面料具有装饰反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米粒状装饰颗粒,块状料呈米黄色的陶瓷粉料压制,其浆料层为橙黄色,面料为烧后呈米黄色的陶瓷粉料,而米粒状装饰颗粒则为烧后呈暗灰色的陶瓷粉料,这样两者可在砖面上形成装饰反差,凸显烧后形成的米粒颗粒纹理。

优选的,所述预压工序中使用的压力为常规压制工序中使用的压力的1/3-1/2。设置预压,预压后再布底料,可有效的防止底料跑到面料层去,避免漏底,避免后续烧成后底料影响面层的发色。

使用上述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的制备工艺制备获得仿天然石材陶瓷砖砖坯,包括仿天然装饰层1、面料层2和底料层3,所述仿天然装饰层1嵌入所述面料层2的上表面。所述仿天然装饰层1由块状料组成,其块状料形成的仿天然装饰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即便日后受到磨损,其砖面仍可保持仿天然的纹理,且其装饰面会随使用期增长磨损而更贴近天然石材的自然状态。

优选的,所述块状料100的长径不少于2cm。

优选的,所述块状料100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尺寸大小或颜色的块料。可添加不同尺寸、颜色或不同性能的块料,丰富仿天然石材装饰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仿天然装饰层1内嵌有装饰颗粒200,如图2所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