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组合钢结构的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83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壁组合钢结构的房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指一种薄壁组合钢结构的房屋。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房屋一般是不可移动且不可工业化生产的结构体系,比如纯砖混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钢结构现场焊接的构造物等。此类建筑物都需事先在建筑设计院进行提前分析设计,施工进度缓慢,在建筑完成后很难将其拆解并物流运输至目的地。在施工时,会产生不可预测的施工误差,难以再回转修改;在后期运行维护时,由于构件的破坏需要维修,需要重新进行人工操作,对于建筑的人员影响很大,不适合对于施工要求简单,人员较少的建筑项目工程。而目前采用的拼装式墙体和房顶,大多采用外敷面板中间夹层的方式,由于夹层一般采用轻质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纤维板,聚氨酯,岩棉等,其质地松散,造成墙体结构和房顶结构不便于二次装修,在日常使用中墙面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薄壁组合钢结构的房屋,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壁组合钢结构的房屋,整体结构牢固,方便二次装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壁组合钢结构的房屋,包括单元杆件、脚件,所述脚件包括化学锚栓、底座、柱连接器,所述底座的两底边上各固设有两个柱连接器,柱连接器用于扣接单元杆件,每个单元杆接内侧两边各设置一个柱连接器,所述化学锚栓从底座中穿设而过、用于连接底座和混凝土;而所述单元杆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构件,构件截面两侧弯折两次呈c型结构,且将构件的底边也经过弯折后,使构件之一的一侧边能扣合在构件之二的另一侧边形成的容腔之内,从而形成两个构件互相扣合,再通过螺栓将两个构件固定,单元杆件通过互相堆叠或链接形成房屋的主体框架。

进一步,所述构件之间设置弹簧,使弹簧位于两个对应的螺孔之间,且能使螺栓的螺杆部分旋入弹簧中,增加螺杆的紧固力。

进一步,所述脚件为l型脚件,在l型脚件上的两个单元杆件之间通过内柱拼接件与外柱拼接件连接,内柱拼接件设置在两个单元杆件的夹角内侧,外柱拼接件设置在内柱拼接件对应的两个单元杆件的夹角外侧,且内柱拼接件、外柱拼接件通过梁连接片与单元杆件固定设置。

进一步,所述脚件为t型脚件,在t型脚件上的两个单元杆件形成t型柱,t型柱上连接有主梁或次梁,主梁由两根单元杆件堆叠而成,而次梁为单个的单元杆件;主梁通过梁连接片垂直设置在t型柱上,次梁通过梁连接片垂直设置在t型柱上,且主梁和次梁也互相垂直,两个单元杆件之间的直角拐角处通过角钢连接,将梁连接片与梁连接片夹设在角钢与t型柱之间增加连接点的稳定性。

进一步,在所述主梁或次梁上皆可设置角钢构件和墙夹固件,角钢构件用于搁置各种类型的楼板,墙夹固件用于夹固各类墙板。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能够将墙体与薄壁组合结构主体进行有效结合,薄壁组合结构属于对c型钢的组合利用,整体结构牢固,具有隔热保温,隔音,方便二次装修,相比与普通结构的房屋,更加方便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合钢结构房屋的示意图;

图2是单元杆件的示意图之一;

图3是单元杆件的示意图之二;

图4是脚件的示意图之一;

图5是脚件的示意图之二;

图6是单元杆件配合示意图之一;

图7是单元杆件配合示意图之二;

标号说明

构件1,弹簧2,化学锚栓3,底座4,柱连接器5,

内柱拼接件6,外柱拼接件7,梁连接片8,角钢构件9,

墙夹固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薄壁组合钢结构的房屋,包括单元杆件、脚件,单元杆件构成房屋的各种框架,比如房屋的各种支持柱、竖梁、横梁、屋顶框架,单元杆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构件1,构件1截面两侧弯折两次呈c型结构,且将构件1的底边也经过弯折后,使构件1之一的一侧边能扣合在构件1之二的另一侧边形成的容腔之内,从而形成两个构件1互相扣合,且扣合后整个钢柱的表面还是平整的。构件1的折边上还开设有若干螺孔,通过螺栓将两个构件1固定在一起。还可以通过在构件1之间设置弹簧2,使弹簧2位于两个对应的螺孔之间,且能使螺栓的螺杆部分旋入弹簧2中,增加螺杆的紧固力。

而脚件包括化学锚栓3、底座4、柱连接器5,柱连接器5固设在底座4的两底边上,化学锚栓3从底座4中穿设而过、用于连接底座4和混凝土,底座4与柱连接器5焊接在一起,柱连接器5为u型结构,柱连接器5的u型结构中部向内凸出,用于扣接单元杆件的内侧,单元杆件内侧两边各设置有一个柱连接器5,使单元杆件与底座4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柱连接器5两侧内设置有若干螺栓座,螺栓座上开设有对应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将单元杆件与柱连接器5固定在一起;在混凝土基础底座4上预先埋置化学锚栓3,将工厂预先焊接好的柱连接器5和底座4安装在混凝土基础底座4上,最终将单元杆件插入柱连接器5即可,装上螺栓完成柱脚安装。

根据脚件所在的位置不同,可做成l型的脚件与t型的脚件,如图5,而相应的,如在房屋的拐角处,一般设置l型的脚件,而在l型脚件上的两个单元杆件之间通过内柱拼接件6与外柱拼接件7连接,内柱拼接件6设置在两个单元杆件的夹角内侧,外柱拼接件7设置在内柱拼接件6对应的两个单元杆件的夹角外侧,且内柱拼接件6、外柱拼接件7通过梁连接片8与单元杆件固定设置,其方法是在上述部件上都开设螺栓孔,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在房屋的中间作为支撑的单元杆件,一般底下设置t型脚件,如图4,在t型脚件上的两个单元杆件形成t型柱,t型柱上可连接主梁和次梁(图7),主梁由两根单元杆件堆叠而成,而次梁为单个的单元杆件。主梁通过梁连接片8垂直设置在t型柱上,次梁通过梁连接片8垂直设置在t型柱上,且主梁和次梁也互相垂直,两个单元杆件之间的直角拐角处通过角钢连接,将梁连接片8与梁连接片8夹设在角钢与t型柱之间增加连接点的稳定性。在主梁或次梁上皆可设置角钢构件91和墙夹固件10,角钢构件91用于搁置各种类型的楼板,墙夹固件10用于夹固各类墙板。

上述单元杆件、脚件皆可在工程可以进行分类加工生产,让一个项目的各个部分可以同时进行;在工厂内部可以低成本大批量复制,甚至随着金属3d激光打印技术的发展,此种体系可以零人工化概念地进行预制生产,金属构件1的特性,轻度低,强度高;有利于生产上的车间转移、材料加工以及在物流货运的难度上降低,时间、成本上的降低。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同时凡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词,仅作参考用,并非绝对限定,凡利用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指一种薄壁组合钢结构的房屋,包括单元杆件、脚件,所述脚件包括化学锚栓、底座、柱连接器,所述底座的两底边上各固设有两个柱连接器,柱连接器用于扣接单元杆件,每个单元杆接内侧两边各设置一个柱连接器,所述化学锚栓从底座中穿设而过、用于连接底座和混凝土;而所述单元杆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构件,构件截面两侧弯折两次呈C型结构,且将构件的底边也经过弯折后,使构件之一的一侧边能扣合在构件之二的另一侧边形成的容腔之内,从而形成两个构件互相扣合,再通过螺栓将两个构件固定,单元杆件通过互相堆叠或链接形成房屋的主体框架。采用上述方案后,具有整体结构牢固,生产方便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如堂;张如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普天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09
技术公布日:2017.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