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气模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87153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修整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原位气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标本的不规则性,在人们从野外将上亿年上万年的古脊椎动物化石采集回来后,经过修理研究成为标本。这些化石标本脱离了原来的埋藏环境风化问题在所难免。为了确保我们的工作不留遗憾,我们要为重要的化石标本做模具模型以备份。有了模具我们可以做出更多模型以供研究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生物的发展进化历程。

说到模具模型从无到有都离不开材料和技术。在硅橡胶材料出现之前,石膏就是制作模具模型的主要材料。石膏虽然有很好的可塑性,对标本上的纹路和痕迹也有很好的表现性,却也存在着很多不可克服的缺点。比如石膏缺乏韧性极易破碎,极易受潮使模具粉掉。工艺繁复且笨重。尤其是翻制大型化石标本时,这些缺点尤为突出。所以人们一直试图寻找更好的材料替代石膏。

当硅橡胶进入到模具领域后,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和可塑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硅橡胶的柔韧性正好克服了石膏易碎的缺点。硅橡胶是高密度的材料,因此不易受潮。有了硅橡胶使模具工艺一下变的简单。人们不必再因石膏模具的结构问题而分散太多精力。对于简单标本只要分好模具涂上硅橡胶,再用石膏将模具定型托住即可。但是脊椎动物化石的标本不都是简单、单一的。比如连接在一起的颈椎、胸椎、荐椎等,要做模具都是很复杂的。由于这类标本凹凸起伏,形态复杂、结构繁复,除了分好模具线,在标本上涂好硅橡胶后,还要做很多修整模,以适应外盖模的需要。模具做好后,当把标本从模具中取出后就出现了新的问题,用硅橡胶加石膏做模具虽好,但是却失去了石膏做模具的结构,修整模不能与盖模相连接,造成修整模脱节下沉,使得硅橡胶内模严重变形。当时没有合适的办法解决,只能在模具内做些填充。

我们在使用硅橡胶结合石膏做模具时除了发现以上的一些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那就是石膏材料相对笨重的问题。

九十年代由于国际间古生物工作的交流与合作让我们领略到国外制作模具模型材料的优越性。国外无论模具还是模型全部采用了玻璃钢工艺,这种材料既坚固又轻便,其特征正是我们需要的。

玻璃钢是由树脂与玻璃纤维结合而成的。用它做盖模又坚固又轻便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我们开始制作玻璃钢模具时,并没有预想到会出现哪些问题,树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我们仍然用石膏做修整模,虽然在上玻璃钢盖模前对,用锡纸黄油对石膏修整模做了一些隔离措施,但是当玻璃钢盖模做好后,开模时发现树脂与石膏还是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粘结,给开模造成很大麻烦。由此可见石膏修整模对于玻璃钢模具来说并不是理想的修整模材料。需要寻求其他途径和材料来完善解决修整模的环节。

国外在处理修整模时,采用硅橡胶与蛭石结合的办法。在需要做修整模的位置涂上分离剂,然后将加了蛭石的硅橡胶做成修整模,再将修整模表面贴上锡纸。这样就比较好的解决了树脂的渗透问题。我们没有蛭石就改良了国外的材料,用碎海绵渣代替蛭石。(这样我们又增加了一项工作,剪碎海绵渣)。

将混合好碎海绵渣的硅橡胶放在需要做修整模的位置,然后贴上纱布并涂上硅橡胶,待硅橡胶凝固后就可以做玻璃钢盖模了。这样就解决了树脂的渗透问题,我们在开模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修整模与主模分不开,而修整模又是实体的,脱模时它反而成了障碍。看来这种方法也不完善,还需要改进。

让修整模以什么方式存在,既能满足防止树脂的渗透问题,又不影响脱模呢?结合国外与我们的做法加以分析,不难发现,做修整模时无论是加蛭石还是加碎海绵渣都离不开硅橡胶。硅橡胶不仅是很好的模具材料也是最好的抗渗透材料。如何将硅橡胶的优良性能极大地发挥出来,是需要我们重新考虑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原位气模的制作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原位气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用橡皮泥将标本分割成模具状态;

s2:要在分割成模具状态的标本表面上涂上硅橡胶,形成底模;

s3:在底模涂第三层硅橡胶后,将标本在模具上形成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用纱布绷起来,沿着突起走向将布边贴实;

s4:待底模硅橡胶凝固,再在所述纱布上涂硅橡胶,待所述硅橡胶凝固,形成气模。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涂三层硅橡胶。

进一步的,在涂第二层硅橡胶后增加一层纱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气模能够有效的与标本分离,脱模效果好,大大的减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减轻了模具的重量,并且操作简便,适应材料广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原位气模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原位气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用橡皮泥将标本分割成模具状态;

s2:要在分割成模具状态的标本表面上涂上硅橡胶,形成底模;

s3:在底模涂第三层硅橡胶后,将标本在模具上形成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用纱布绷起来,沿着突起走向将布边贴实;

s4:待底模硅橡胶凝固,再在所述纱布上涂硅橡胶,待所述硅橡胶凝固,形成气模。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涂三层硅橡胶。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涂第二层硅橡胶后增加一层纱布。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本发明的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用橡皮泥将标本分割成模具状态;然后在分割成模具状态的标本表面上涂上硅橡胶,形成底模,硅橡胶需要涂三层,为了增强硅橡胶的韧性,在涂第二层后需要增加一层纱布;其次,在底模涂第三层硅橡胶后,将标本在模具上形成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用纱布绷起来,沿着突起走向将布边贴实;最后,待底模硅橡胶凝固后,这些布就与底模形成了空间,再在纱布上涂上硅橡胶,待硅橡胶凝固后,一种与底膜相连的修整气模就形成了。

本发明所述的这种修整气模应用范围很广,不仅适用于玻璃钢模具也同样适用于石膏模具,同时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越是大面积、越是标本复杂的模具越能体现它的优势,一块布可以涵盖许多需要做修整模的地方,大大的减化了工作程序,将复杂的工序一下变得简单了;对于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强度,加快工作进度,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气模能够有效的与标本分离,脱模效果好,大大的减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减轻了模具的重量,并且操作简便,适应材料广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