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0422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室内隔断墙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室内隔断墙在布线的时候,为了美观一般将线材埋装于墙体内,这就需要在隔断墙上开线槽,在开线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不但会造成室内脏污,还会影响工人的健康。此外,隔断墙的材质大多采用发泡材质或空心材质的砖体,这种砖体的强度大多不高,在开槽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就有可能会使砖体开裂,导致隔断墙的结构不牢固。并且布线的时候,一般需要在线材上套上线管再埋装于线槽中,这就需要对线管进行裁断、折弯和将管材固定于线槽等步骤,布线过程较为繁琐。

因此,采用现有的砖体制作的隔断墙在开线槽过程中具有会造成室内脏污、会影响工人健康和可能会造成墙体结构不牢固的缺点,而且对开好线槽的隔断墙进行布线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采用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在布线的时候不需要开槽,具有不会造成室内脏污、不会影响工人健康和不会造成墙体结构不牢固的优点,而且对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进行布线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包括由陶粒混凝土制成的长方体形的本体,本体的前侧面上嵌有线管组件;线管组件包括盖板和嵌入本体的底座,底座的前侧面上设有一条贯通的横向线槽和两条贯通的纵向线槽,横向线槽和纵向线槽的两端均设有挡板,底座前侧面上设有卡槽,盖板通过卡槽固定于底座的内部。所述的两条纵向线槽对称分布于本体前侧面纵向中线两侧且间距为本体左右侧面距离的一半。

前述的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中,所述的本体上设有两条凹槽,所述的凹槽沿本体的外表面依次贯穿本体的左侧面、顶面和右侧面,所述的两条凹槽分别靠近本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前述的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中,所述本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挂灰槽,挂灰槽位于两条凹槽之间。

前述的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中,所述的挂灰槽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上较长的直角边平行于本体的左侧面。

前述的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中,所述凹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前述的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中,所述的横向线槽处于本体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前述的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中,横向线槽和纵向线槽的交汇处设有圆角。

前述的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中,横向线槽和纵向线槽的两端均设有喇叭口。

前述的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中,所述挡板与横向线槽的连接处以及挡板与纵向线槽的连接处均设有折弯槽。

前述的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中,所述盖板的前侧面上设有横向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陶粒混凝土制作,不但具有良好的强度,而且隔音效果较好。采用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在布线的时候不需要开槽,不会造成室内脏污、不会影响工人健康和不会造成墙体结构不牢固;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在布线时不需要用到线管,免除了对线管加工的步骤,布线简单方便。当线材走向为竖向的时候,线材埋装于纵向线槽,当线材走向为横向的时候,线材埋装于横向线槽,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组合本发明用以砌墙,可以在隔断墙上组合出不同效果的线槽,可以满足线材的多种走向。通过合理设置两条纵向线槽的位置以及距离,当工人砌墙时采用半砖错开的方式逐层叠加本发明时,所形成的隔断墙上依然能形成纵向的线槽,以半砖错开方式砌成的隔断墙较为牢固。由于盖板固定于底座内部,仅仅遮盖了底座,当布线完毕对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进行粉刷的时候,粉刷材料和本体的结合面积大,粉刷材料和本发明的结合强度高,不易剥落。

通过在本体上设置两条凹槽,当本发明用于砌墙的时候,刮抹在本体上多余的泥灰进入凹槽,多余的泥灰不会掉落出来造成底面脏污。通过将设置挂灰槽可以将刮抹在本发明左右侧面上的泥灰勾住,泥灰不容易掉落,方便工人操作。通过合理设置挂灰槽的形状,使得泥灰不但容易被挂住,而且本发明还较为容易脱膜。通过将凹槽的截面设置成等腰梯形,本发明在制作完毕进行脱膜的时候较为容易。通过在横向线槽和纵向线槽的交汇处设置圆角,当线路老化需要更换线材的时候,新旧线材在本发明内部容易通过。通过在本发明上设置喇叭口,即使相邻的两块砌砖没有被安装齐平,线材在通过相邻两块砌砖结合处的时候也能平稳穿过,方便更换线材。通过折弯槽可以方便工人将挡板拆下。通过在盖板的前侧面设置横向筋,可以加强盖板强度,减少空鼓音,同时方便粉刷材料挂在盖板上并且增强粉刷材料和盖板的结合强度。

采用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在布线的时候不需要开槽,具有不会造成室内脏污、不会影响工人健康和不会造成墙体结构不牢固的优点,而且对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进行布线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前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卡槽在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砌成的一种隔断墙。

图5是采用本发明砌成的另一种隔断墙。

附图中的标记为:1-本体,2-横向线槽,3-纵向线槽,5-凹槽,6-挂灰槽,7-底座,8-盖板,9-挡板,10-卡槽,11-喇叭口,12-折弯槽,13-横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内置线管的陶粒砌砖,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由陶粒混凝土制成的长方体形的本体1,本体1的前侧面上嵌有线管组件;线管组件包括盖板8和嵌入本体1的底座7,底座7上设有一条贯通的横向线槽2和两条贯通的纵向线槽3,所述的两条纵向线槽3对称分布于本体1前侧面的纵向中线两侧且间距为本体1左右侧面距离的一半,横向线槽2和纵向线槽3的两端均设有挡板9,底座7前侧面上设有卡槽10,盖板8通过卡槽10固定于底座7的内部。

所述的本体1上设有两条凹槽5,所述的凹槽5沿本体1的外表面依次贯穿本体1的左侧面、顶面和右侧面,所述的两条凹槽5分别靠近本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所述本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挂灰槽6,挂灰槽6位于两条凹槽5之间。

所述的挂灰槽6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上较长的直角边平行于本体1的左侧面。

所述凹槽5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所述的横向线槽2处于本体1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所述横向线槽2和纵向线槽3的交汇处设有圆角。

所述横向线槽2和纵向线槽3的两端均设有喇叭口11。

所述挡板9与横向线槽2的连接处以及挡板9与纵向线槽的连接处均设有折弯槽12。

所述盖板8的前侧面上设有横向筋13。

工作原理:本发明采用陶粒混凝土制作,不但具有良好的强度,而且隔音效果较好。采用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在布线的时候不需要开槽,不会造成室内脏污、不会影响工人健康和不会造成墙体结构不牢固;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在布线时不需要用到线管,免除了对线管加工的步骤,布线简单方便。当线材走向为竖向的时候,线材埋装于纵向线槽,当线材走向为横向的时候,线材埋装于横向线槽,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组合本发明用以砌墙,可以在隔断墙上组合出不同效果的线槽,可以满足线材的多种走向。通过合理设置两条纵向线槽的位置以及距离,当工人砌墙时采用半砖错开的方式逐层叠加本发明时,所形成的隔断墙上依然能形成纵向的线槽,以半砖错开方式砌成的隔断墙较为牢固。由于盖板固定于底座内部,仅仅遮盖了底座,当布线完毕对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进行粉刷的时候,粉刷材料和本体的结合面积大,粉刷材料和本发明的结合强度高,不易剥落。

通过在本体上设置两条凹槽,当本发明用于砌墙的时候,刮抹在本体上多余的泥灰进入凹槽,多余的泥灰不会掉落出来造成底面脏污。通过将设置挂灰槽可以将刮抹在本发明左右侧面上的泥灰勾住,泥灰不容易掉落,方便工人操作。通过合理设置挂灰槽的形状,使得泥灰不但容易被挂住,而且本发明还较为容易脱膜。通过将凹槽的截面设置成等腰梯形,本发明在制作完毕进行脱膜的时候较为容易。通过在横向线槽和纵向线槽的交汇处设置圆角,当线路老化需要更换线材的时候,新旧线材在本发明内部容易通过。通过在本发明上设置喇叭口,即使相邻的两块砌砖没有被安装齐平,线材在通过相邻两块砌砖结合处的时候也能平稳穿过,方便更换线材。通过折弯槽可以方便工人将挡板拆下。通过在盖板的前侧面设置横向筋,可以加强盖板强度,减少空鼓音,同时方便粉刷材料挂在盖板上并且增强粉刷材料和盖板的结合强度。

施工步骤:如图4和图5所示,隔断墙采用半砖错开的方式逐层叠加砌成,其中隔断墙线材穿过处的砖体采用本发明,隔断墙其余部分采用和本发明同等大小的常用砖,图4所示本发明和常用砖组合排布后形成了一个“l”形的线槽,图5所示本发明和常用砖组合排布后形成了一个“丰”字形的线槽。当隔断墙施工完毕的时候,工人将线槽路径上的挡板9扳断,然后直接将线材铺设于线槽中,再将盖板8紧配安装于卡槽10上,完成线材的所有埋装工序。

因此,采用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在布线的时候不需要开槽,具有不会造成室内脏污、不会影响工人健康和不会造成墙体结构不牢固的优点,而且对本发明制作的隔断墙进行布线简单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