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8407发布日期:2018-06-15 10:0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护栏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是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内,对用户进行保护的辅助结构,其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包括底板、支板和多组支杆,多组支杆均横向设置在底板顶端,且多组支杆顶端均与支板底端连接;这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使用时只需将底板安装在指定区域,之后对支杆和支板进行安装即可;这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使用中发现支杆长度固定,从而导致此护栏的高度固定,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支杆若使用金属材质制成,则其易生锈腐蚀,若使用使用木质材质制成,则老化速度较快,若使用钢筋混凝土,则制备过程较为麻烦,耗时较长,从而导致其使用性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对支杆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可对护栏的高度进行调节,降低使用局限性;同时提高使用性的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包括底板、支板和多组支杆;所述支杆包括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和多组连接杆,所述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和多组连接杆均为金属中空管;还包括多组固定环和多组固定块,所述下固定杆和多组连接杆顶端均设置有安装槽,多组固定环分别设置在上固定杆和多组连接杆底端,且多组固定环分别插入至多组安装槽内,所述多组固定块均横向设置在支板底端,且多组固定块分别插入至多组上固定杆内。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所述底板顶端横向设置有多组固定槽,多组下固定杆底端分别插入至多组固定槽内,且多组固定杆外侧壁底端分别与多组固定槽内侧壁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所述多组固定环外侧壁分别与多组安装槽内侧壁紧密接触。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所述多组固定块外侧壁分别与多组上固定杆内侧壁紧密接触。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所述多组支杆外侧壁上均镀有锌层。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所述底板和支板外侧壁上均设置有防火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对连接杆数量进行控制,以便对支杆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可对护栏的高度进行调节,降低使用局限性;同时可通过向中空的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和连接杆内部注入混凝土,从而增强支杆的强度,提高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1、底板;2、支板;3、支杆;4、上固定杆;5、下固定杆;6、连接杆;7、固定环;8、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包括底板1、支板2和多组支杆3;支杆包括上固定杆4、下固定杆5和多组连接杆6,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和多组连接杆均为金属中空管;还包括多组固定环7和多组固定块8,下固定杆和多组连接杆顶端均设置有安装槽,多组固定环分别设置在上固定杆和多组连接杆底端,且多组固定环分别插入至多组安装槽内,多组固定块均横向设置在支板底端,且多组固定块分别插入至多组上固定杆内;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对连接杆数量进行控制,以便对支杆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可对护栏的高度进行调节,降低使用局限性;同时可通过向中空的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和连接杆内部注入混凝土,从而增强支杆的强度,提高使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底板顶端横向设置有多组固定槽,多组下固定杆底端分别插入至多组固定槽内,且多组固定杆外侧壁底端分别与多组固定槽内侧壁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增强支杆与底板间的稳固性。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多组固定环外侧壁分别与多组安装槽内侧壁紧密接触;通过上述设置,可增强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和多组连接杆间的稳固性。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多组固定块外侧壁分别与多组上固定杆内侧壁紧密接触;通过上述设置,可增强支杆与支板间的稳固性。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多组支杆外侧壁上均镀有锌层;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锌本身的防腐性,增强支杆的防腐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底板和支板外侧壁上均设置有防火涂层;通过上述设置,可增强底板和支板的防火性能。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护栏结构,其在使用时先将底板安装在指定区域,之后将多组下固定杆底端分别插入至多组固定槽内,然后将多组固定环分别插入至多组安装槽内,同时通过对安装的连接杆的数量进行控制,从而对支杆长度进行控制,之后向中空的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和连接杆内部注入混凝土,注好后将将支板通过固定块安装在支杆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