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圆锥顶与曲面顶组合篷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026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圆锥顶与曲面顶组合篷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建筑领域,尤指一种半圆锥顶与曲面顶组合篷房。



背景技术:

篷房是一种新型的户外活动用临时建筑,是篷房的一种应用,储运轻便,被称之为“流动房产”。主要由可移动的框架和便于拆卸的篷布组成。其中,框架一般由若干根铝合金矩管和钢材拼接成,而篷布以膜材料制成。依此,拆装和贮存均十分便利,具有体积小,易运输等特性。

在实际使用中对于篷房两个方向的长度比例有不同的要裘,比如需要狭长型的篷房,此时就需要有面积大并且结构稳固的篷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圆锥顶与曲面顶组合篷房,使得篷房面积大并且结构稳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半圆锥顶与曲面顶组合篷房,包括篷房框架以及装设在所述篷房框架上的篷布,所述篷房框架包括主屋脊连接角、副屋脊连接角、屋脊分度盘、主斜梁、第一副斜梁、第二副斜梁、纵梁、承重柱以及基座。

其中,所述主屋脊连接角与所述副屋脊连接角均为“人”字型的支架;所述屋脊分度盘包括底板、第一夹板、半多边形框以及第二夹板,所述底板为半圆形板,所述半多边形框的表面为弧面的板,所述第一夹板以及所述第二夹板均为一对平行且有一定间隙的板;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以及所述半多边形框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第二夹板沿所述底板的半圆直径设置,且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大致等于所述底板的半圆直径;所述半多边形框沿所述底板外圆弧方向设置,且所述底板在所述半多边形框的外侧留有用于装设所述第一夹板的空间,所述半多边形框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一夹板设置在所述半多边形框的外壁面上;所述主屋脊连接角的中部插入所述第二夹板内紧固。

所述第一夹板间紧固设置有第一副斜梁并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主斜梁、所述屋脊分度盘、所述主屋脊连接角以及若干所述第一副斜梁组成半圆锥顶;

若干所述副屋脊连接角与所述主屋脊连接角并排平行设置,并通过纵梁互相连接紧固,若干所述副屋脊连接角与所述屋脊分度盘位于所述主屋脊连接角的异侧;所述主屋脊连接角两端倾斜向下设置有主斜梁,所述副屋脊连接角两端倾斜向下设置有第二副斜梁;所述主屋脊连接角、副屋脊连接角、所述纵梁以及所述第二副斜梁构成曲面顶;

所述主斜梁、所述第一副斜梁以及所述第二副斜梁的下端均与所述承重柱相连,所述承重柱通过基座紧固于地面。

篷房由半圆锥顶与曲面顶两部分组成,篷房容积大、受力情况好。连接主斜梁的主屋脊连接角与构造半圆锥顶的屋脊分度盘为分体结构,主屋脊连接角通过屋脊分度盘第二夹板两个板的夹持紧固。结构稳定性高,且能承担多个方向的风阻作用。通过在半圆形的底板上设计半多边形框以装设紧固斜梁的第一夹板,并将半多边形框与第二夹板连接紧固,连接可靠。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半多边形框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底板垂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盖板。加强板以及盖板的设置加强了屋脊分度盘的承载能力。

具体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若干圆孔,且越靠近所述半多边形框的圆孔直径越大。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了屋脊分度盘的重量,节省材料且减少篷房整体承重。

具体的,相邻的所述主斜梁与所述第一副斜梁之间以及相邻所述第一副斜梁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梁与第一钢缆连接紧固。

具体的,同一副屋脊连接角上的两个所述第二副斜梁的末端通过第二连接梁紧固,所述副屋脊连接角以及所述第二副斜梁下方通过与地面垂直的竖直梁支撑。

具体的,所述篷房框架还包括有装设篷布的四孔铝型材,所述四孔铝型材为方形管结构,所述方形管结构的四个棱设置有向所述方形管结构内凹的圆柱形安装位;所述主屋脊连接角与所述副屋脊连接角均以两段方管各作为“人”字形的一条边,所述方管上下表面均间断设置有长方体凸块,所述四孔铝型材套设在所述人型架外,所述长方体凸块插设于所述圆柱安装位之间。

具体的,所述人型架的两段方管之间的夹角为170°~178°。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圆锥顶与曲面顶组合篷房,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篷房由半圆锥顶与曲面顶两部分组成,篷房容积大、受力情况好。

2、主屋脊连接角通过屋脊分度盘第二夹板两个板的夹持紧固,通过在半圆形的底板上设计半多边形框以装设紧固斜梁的第一夹板,并将半多边形框与第二夹板连接紧固,连接可靠。

3、加强板以及盖板的设置加强了屋脊分度盘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半圆锥顶与曲面顶组合篷房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半圆锥顶与曲面顶组合篷房的主视图。

图2是半圆锥顶与曲面顶组合篷房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图1的C向视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屋脊分度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主屋脊连接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半圆锥顶,110、主屋脊连接角,111、方管,112、长方体凸块,120、屋脊分度盘,121、底板,122、第一夹板、123、半多边形框,124、加强板,125、第二夹板,126、盖板,130、主斜梁,140、第一副斜梁,150、第一连接梁,160、第一斜撑梁,170、第一钢缆,200、曲面顶,210、副屋脊连接角,220、第二副斜梁,230、竖直梁,240、第二连接梁,250、第二斜撑梁,260、第二钢缆,261、卸扣,262、花篮螺栓,270、纵梁,300、承重柱,310、基座,320、第三钢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半圆锥顶与曲面顶组合篷房的实施例,包括篷房框架以及装设在篷房框架上的篷布,篷房框架包括主屋脊连接角110、副屋脊连接角210、屋脊分度盘120、主斜梁130、第一副斜梁140、第二副斜梁220、纵梁270、承重柱300以及基座310。

其中,如图7所示,主屋脊连接角110与副屋脊连接角210均为“人”字型的支架;如图6所示,屋脊分度盘120包括底板121、第一夹板122、半多边形框123以及第二夹板125,底板121为半圆形板,半多边形框123的表面为弧面的板,第一夹板122以及第二夹板125均为一对平行且有一定间隙的板;第一夹板122、第二夹板125以及半多边形框123均固定设置在底板121上并与底板121垂直,第二夹板125沿底板121的半圆直径设置,且第二夹板125的长度大致等于底板121的半圆直径;半多边形框123沿底板121外圆弧方向设置,且底板121在半多边形框123的外侧留有用于装设第一夹板122的空间,半多边形框123的两端均与第二夹板125连接,若干个第一夹板122设置在半多边形框123的外壁面上;主屋脊连接角110的中部插入第二夹板125内紧固。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一夹板122间紧固设置有第一副斜梁140并倾斜向下设置,主屋脊连接角110两端倾斜向下设置有主斜梁130,主斜梁130、屋脊分度盘120、主屋脊连接角110以及若干第一副斜梁140组成半圆锥顶100。在俯视图图2中,半圆锥形顶100即为右侧的半圆部分,图3为图1的B向视图,也即半圆锥顶的侧视图,上部的圆锥顶部分即为半圆锥顶100,半圆锥顶的下方通过承重柱300和基座310支撑,即主斜梁130与第一副斜梁140的下端均与承重柱300相连,承重柱300通过基座310紧固于地面。半圆锥形,即是圆锥形从对称轴分开后的一半形状。本处的半圆锥形顶是一种形状上近似的说法,实际生产构造出的并非是严格标准的半圆锥形。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是半圆锥顶100与曲面顶200的衔接处,纵梁270连接在主屋脊连接角110的中部,与其相邻的一个副屋脊连接角210连接紧固,主屋脊连接角110与副屋脊连接角之间,以及副屋脊连接角互相之间的连接均是通过设置其表面的若干纵梁270实现的,为进一步加强连接,纵梁之间进一步通过第二钢缆260紧固,第二钢缆260通过花篮螺栓262以及卸扣261紧固。

如图2和图4所示,若干副屋脊连接角210与主屋脊连接角110并排平行设置,并通过纵梁270互相连接紧固,若干副屋脊连接角210与屋脊分度盘120位于主屋脊连接角110的异侧;副屋脊连接角210两端倾斜向下设置有第二副斜梁220;主屋脊连接角110、副屋脊连接角210、纵梁270以及第二副斜梁220构成曲面顶200;在俯视图图2中,曲面顶200即为左侧的矩形部分;图4为图1的C向视图,即为曲面顶200的侧视图,上部即为曲面顶200,其下方同样通过承重柱300和基座310支撑。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夹板125与半多边形框123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与底板121垂直的加强板124,加强板12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盖板126。加强板124以及盖板126的设置加强了屋脊分度盘120的承载能力。进一步的,盖板126上设置有若干圆孔,且越靠近半多边形框123的圆孔直径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相邻的主斜梁130与第一副斜梁140之间以及相邻第一副斜梁14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梁150与第一钢缆170连接紧固。如图4所示,同一副屋脊连接角210上的两个第二副斜梁220的末端通过第二连接梁240紧固,副屋脊连接角210以及第二副斜梁220下方通过与地面垂直的竖直梁230支撑。承重柱300上还设置有起辅助支撑作用的斜撑梁,其中,在曲面顶200部分支撑第二副斜梁240的为第二斜撑梁250,如图4;在半圆锥顶100部分支撑第一副斜梁140的第一斜撑梁160所示,如图3。在半圆锥顶100下方的承重柱300之间还通过第三钢缆320连接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篷房框架还包括有装设篷布的四孔铝型材,四孔铝型材为方形管结构,方形管结构的四个棱设置有向方形管结构内凹的圆柱形安装位;主屋脊连接角110与副屋脊连接角210均以两段方管111各作为“人”字形的一条边,方管111上下表面均间断设置有长方体凸块112,四孔铝型材套设在人型架外,长方体凸块112插设于圆柱安装位之间。优选的,人型架的两段方管111之间的夹角为170°~178°。半多边形框123可以选用为正二十四边形的一半。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