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房屋顶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006阅读:16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房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房屋顶梁。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正在进行,这个过程会持续较长时间。在这段期间,各个领域各种行业都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在兴建大量的永久性建筑、构筑物及道路桥梁交通设施等的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均需要大量的临时性建筑与其配套,另外在长期需要野外工作、露天工作的行业,在紧急情况、救灾时,在旅游、节日人流高峰时都需要有满足不同要求的临时房屋。所以各种临时性建筑应运而生,随着时代的进步、劳动条件的改善、构件和谐社会的需要,国家对临时性建筑的安全、适用和居住条件的改善有了较高的要求。集装箱房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建筑,外形类似集装箱,可以拼接,运输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吊装,使用十分方便,集装箱房屋可以再次利用,拆装方便,稳定牢固,防震性能好,并且也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因此集装箱房屋的使用理念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使用率大为提高。

集装箱房屋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使用时,不仅需要在集装箱房屋的侧壁上安装保温结构,而且需要在集装箱房屋的顶壁上设置保温结构。例如,专利文献CN201354222Y公开了一种保温型集装箱,通过在内蒙皮层和外蒙皮层上使用粘接胶层固定保温层,来实现集装箱房屋内部使用温度环境的有效控制。但是由于保温层的强度一般较弱,如果仅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外蒙皮,特别是顶部的外蒙皮,则可能会出现外蒙皮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房屋顶梁,可以实现集装箱房屋顶部的外蒙皮的牢固固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房屋顶梁,所述集装箱房屋顶梁包括侧梁板、连接在所述侧梁板上端的上梁板和连接在所述侧梁板下端的下梁板,所述上梁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蒙皮的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上梁板包括与所述侧梁板垂直连接的第一梁板、与第一梁板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倾斜设置的第二梁板、与第二梁板的另一端连接并且与第一梁板平行的第三梁板、与第三梁板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的第四梁板,所述第二梁板与第一梁板连接的一端高于与第三梁板连接的一端,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四梁板的另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第五梁板,第五梁板能够卡入所述外蒙皮的固定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五梁板倾斜设置,第五梁板与第四梁板连接的一端高于第五梁板的自由端。

优选地,所述第四梁板能够与集装箱房屋的顶板贴合。

优选地,所述下梁板与所述侧梁板垂直连接,并且下梁板与上梁板位于侧梁板的同侧。

优选地,所述下梁板上还固定连接有第六梁板,所述第六梁板与所述侧梁板平行,并且所述第六梁板能够与墙板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六梁板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七梁板,所述第七梁板垂直于所述第六梁板,并且所述第七梁板能够压在所述墙板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侧梁板、上梁板和下梁板之间形成保温材料安装空间。

优选地,所述侧梁板、上梁板和下梁板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房屋顶梁通过由侧梁板、下梁板和上梁板组成,并且在上梁板上设置有固定件,在使用时,通过在顶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根顶梁,每根顶梁上的固定件可以分别固定顶板的外蒙皮相对的两端,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房屋顶梁可以实现集装箱房屋顶部的外蒙皮层的牢固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集装箱房屋顶梁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集装箱房屋顶梁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梁板;2-下梁板;21-第六梁板;22-第七梁板;3-上梁板;31-第一梁板;32-第二梁板;33-第三梁板;34-第四梁板;4-固定件;41-自由端;5-外蒙皮;51-固定槽;6-顶板;7-墙板;8-安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装箱房屋顶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零部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

适当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房屋顶梁包括侧梁板1、连接在所述侧梁板1上端的上梁板3和连接在所述侧梁板1下端的下梁板2,所述上梁板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蒙皮5的固定件4。

如图1所示,所述侧梁板1竖直设置,所述上梁板3和下梁板2可以通过各种适当地方式固定在侧梁板1上。例如可以将上梁板3和下梁板2焊接连接在侧梁板1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侧梁板1、上梁板3和下梁板2为一体成型。具体地,可以将一块钢板的两侧边通过折弯机弯折形成所述上梁板3和下梁板2。

需要注意的是,图1中示出了集装箱房屋顶梁的截面图,该集装箱房屋顶梁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适当的长度,其长度根据集装箱房屋的大小实际确定。

上述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集装箱房屋顶梁在使用时,可以将该顶梁通过下梁板2或者侧梁板1固定在墙板7上,并且在顶板6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顶梁,由于在每根顶梁上均设置有固定件4,每根顶梁上的固定件4可以分别固定顶板的外蒙皮5相对的两端,从而可以实现集装箱房屋顶部的外蒙皮5的牢固固定。根据需要,可以在顶板6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均设置有顶梁,从而可以将外蒙皮5的四周均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梁板3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结构,只要能够设置固定件4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所述上梁板3可以包括与所述侧梁板1垂直连接的第一梁板31、与第一梁板31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倾斜设置的第二梁板32、与第二梁板32的另一端连接并且与第一梁板31平行的第三梁板33、与第三梁板33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的第四梁板34。所述第二梁板32与第一梁板31连接的一端高于与第三梁板33连接的一端,即所述第三梁板33位于第一梁板31的下方。所述固定件4固定在所述第四梁板34的另一端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梁板3设置为由第一梁板31、第二梁板32、第三梁板33和第四梁板34依次连接的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集装箱房屋顶梁的结构强度。并且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上梁板3,可以更好地在所述侧梁板1、上梁板3和下梁板2之间形成保温材料安装空间8。从而在集装箱房屋顶梁内设置保温材料安装空间8,可以避免由于集装箱房屋顶梁形成冷桥而影响集装箱房屋内的温度。

当然,为了在集装箱房屋顶梁内形成保温材料安装空间8,所述上梁板3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侧梁板1、上梁板3和下梁板2形成横截面为U形的顶梁。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与外蒙皮5的固定,所述固定件4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结构,例如,固定件4可以采用具有螺栓孔或者铆接孔的固定板,外蒙皮5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件4上。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房屋顶梁结构简单、制造简便,并且便于与外蒙皮5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件4为第五梁板,第五梁板能够卡入所述外蒙皮5的固定槽51内。具体地,参考图2、图3所示,在所述外蒙皮5的边缘处将外蒙皮5的边缘弯折,形成固定槽51,固定槽51朝向外蒙皮5的内侧,所述第五梁板可以插入固定槽51内,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固定件4与外蒙皮5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五梁板倾斜设置,第五梁板与第四梁板34连接的一端高于第五梁板的自由端41,即第五梁板沿着远离外蒙皮5的方向向下倾斜,从而可以实现外蒙皮5更加牢固地固定。

如图3所示,所述第四梁板34能够与集装箱房屋的顶板6贴合。从而在安装好所述集装箱房屋顶梁后,可以使得集装箱房屋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参考图1所示,为了便于与墙板7的连接,所述下梁板2与所述侧梁板1垂直连接,并且下梁板2与上梁板3位于侧梁板1的同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参考图1所示,所述下梁板2上还可以固定连接有第六梁板21,所述第六梁板21与所述侧梁板1平行,并且所述第六梁板21能够与墙板7贴合。通过设置第六梁板21,不仅可以提高集装箱房屋顶梁的结构强度,而且通过使得第六梁板21与墙板7贴合,还可以增强集装箱房屋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装箱房屋顶梁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固定在墙板7上。例如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将顶梁固定在墙板7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六梁板21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七梁板22,所述第七梁板22垂直于所述第六梁板21,并且所述第七梁板22能够压在所述墙板7的上端。

参考图2、图3所示,当需要将上述结构的顶梁固定在墙板7上时,可以首先使得第六梁板21压在墙板7上,并使得第七梁板22压在墙板7上上端,然后通过固定在墙板7上的压板压在第六梁板21上,保证第六梁板21不向外移动(图中所示的向左移动),从而实现顶梁和墙板7的固定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压板可以具有较大的长度(即图示的压板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从而可以保证顶梁与墙板7的牢固固定。

以上实施方式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方式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