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地土壤清挖异味屏蔽系统,其属于环境修复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在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加堪忧。面对土壤污染的严峻局面,国家立法速度明显加快,环保部在新《环境保护法》中增加了土壤修复的内容。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在土壤修复工作进行中,异位修复需要对土壤进行开挖,但是被污染的土壤在开挖时容易因污染物扩散到大气中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散发异味,对周围的空气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使得土方清挖工作困难重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平地土壤清挖异味屏蔽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平地土壤清挖异味屏蔽系统,包括前后设有卷帘门的拱形棚支架和铺设在平地的钢板,在所述拱形棚支架外围覆有棚膜、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棚膜上设有进风管和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内置在出风管内的活性炭罐和由泵驱动的风机,所述活性炭罐连接出风口和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棚膜将开挖土壤区域密闭,防止异味散发至周边环境中。前后卷帘门的设置,也方便装载车和人员的出入;出风装置是针对异味空气做出的设计,在保证棚膜内空气流通的同时,保证排放到外部环境的气体污染物被去除,做到对挖掘周边空气质量无影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钢板为片与片拼接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钢板采用若干片拼接成迁移的道路,可以有规划地引导、移动拱形棚支架,也可以将后方的钢板循环至前方铺设,节约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拱形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在图中,1、出风装置;11、出风管;12、泵;13、风机;14、活性炭罐;15、出风口;2、棚膜;3、拱形棚支架;4、卷帘门;5、进风管;6、滚轮;7、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平地土壤开挖异味屏蔽系统,包括前后设有卷帘门4的拱形棚支架3和铺设在平地的钢板7,在所述拱形棚支架3外围覆有棚膜2、底部安装有滚轮6;所述棚膜2上设有进风管5和出风装置1,所述出风装置1包括内置在出风管11内的活性炭罐14和由泵12驱动的风机13,所述活性炭罐14连接出风口15和风机13。
本实用新型在建造时,开挖区域两侧铺设若干片钢板7为拼接成可移动道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装载车可由一侧卷帘门4进入棚膜2内、由另一侧卷帘门4驶出。风机13在泵12的驱动下转动,使得棚膜2内产生负压、促进空气流通,由进风管5吸入外部环境的空气,由出风口15经由活性炭罐14净化后排出出风管11而进入外部环境。在挖完该区域后,利用外力拉动拱形棚支架3前行,同时将后方的钢板7移动至前方进行循环铺设,直至下一个开挖区域即可。在移动拱形棚支架3前,可事先规划好移动路线,以使得钢板7循环铺设得以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