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保温幕墙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以铝合金或其他轻质金属轧制成金属边框,和功能玻璃一起预制成模块,然后固定安装在建筑外围的支撑结构上,形成的建筑外围结构或装饰结构。玻璃幕墙在建筑外围形成平整的大面积连续墙体,由于用的是镀膜玻璃,所以从外面看不到玻璃后面,只能看到整个墙体形成的大面积镜面效果,形成非常漂亮的一面大镜子,将天空和周围环境的景色映入其中,光线变化时,影像色彩斑斓、变化无穷,非常美观新颖,在光线的反射下,室内不受强光照射,视觉柔和,它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但是玻璃幕墙隔热保温性差,在寒冷的冬季,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因此室内的热量经过玻璃幕墙的铝合金型材和玻璃快速传递到室外,引起室内温度急剧下降,在炎热的夏季,室外的温度高于室内温度,铝合金型材的热传递效果明显,室内温度的提升又很快,为了保证室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人们不得不开启空调系统来对温度进行调节,导致玻璃幕墙建筑的空调能耗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幕墙结构,有效减少幕墙两侧的热传递,显著改善幕墙的保温隔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保温幕墙结构,包括玻璃墙,玻璃墙包括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玻璃墙两端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与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形成真空空间,玻璃墙两端靠近支撑座设有固定隔条,固定隔条两侧紧贴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设置,且固定隔条与支撑座之间填有密封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玻璃幕墙都为单层玻璃,玻璃两侧的室内和室外热传递大、保温效果差,冬天室内热量散失大,夏天室外热量进入室内造成高温,且室内室外温差造成冷热空气遇到玻璃墙形成水雾,而双层玻璃之间抽真空,玻璃幕墙两侧不会形成空气对流,因此可以对室内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作用。
优选的,玻璃墙两侧用铝合金框包裹,铝合金框底部位于玻璃墙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窗型材和第二窗型材,第一窗型材和第二窗型材的上端分别卡接有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分别抵触在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墙通过铝合金框形成一个个模块,方便安装和拆卸;玻璃墙通过第一窗型材和第二窗型材与铝合金框、基础安装固定,第一压紧件、第二压紧件通过压紧作用固定玻璃墙,省去了其他固定件,安装方便且固定牢靠。
优选的,第一压紧件内部设有若干空腔,抵触外层玻璃的一侧设有第一面接触部和若干第一点接触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紧件的内部设置空腔,在压紧玻璃墙的时候具有弹性和较大的可变形量,因此适配性更好;第一面接触部起到压紧作用,第一点接触部起到减少玻璃墙移动的作用。
优选的,第二压紧件抵触内层玻璃的一侧设有第二面接触部和若干第二点接触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面接触部起到压紧作用,第二点接触部起到减少玻璃墙移动的作用。
优选的,第一点接触部设置在第一面接触部下方,第二点接触部设置在第二面接触部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墙一侧的第一点接触部在下方,另一侧的第二点接触部在上方,玻璃墙两侧的点接触部反向设置,可以起到稳定玻璃墙的作用,进一步减少玻璃墙与第一压紧件、第二压紧件产生相对移动。
优选的,第二窗型材下方设有隔热窗型材,隔热窗型材与第一窗型材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隔热条,且第二窗型材和隔热窗型材之间卡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合金的热传导效率高,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连接时由于铝合金的热传导率高,会对玻璃幕墙的保温隔热效果造成影响,因此设置隔热窗型材,将第一窗型材和第二窗型材用隔热条隔开,以减少玻璃墙两侧室内室外之间的热传递,改善保温效果。
优选的,第一窗型材和隔热窗型材下方设有固定窗底板,固定窗底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在窗钢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与窗钢座固定安装。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保温幕墙结构,大大减少了室内室外的热传递,室外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变小,室内能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作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保温幕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玻璃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局部B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玻璃墙;101、外层玻璃;102、内层玻璃;2、支撑座;3、固定隔条;4、密封胶;5、铝合金框;6、第一窗型材;7、第二窗型材;8、隔热窗型材;9、第一压紧件;901、第一面接触部;902、第一点接触部;10、第二压紧件;1001、第二面接触部;1002、第二点接触部;11、隔热条;12、固定窗底板;13、玻璃外墙;1301、铝合金型材;1302、透明玻璃;14、隔离空间;15、电动换气窗;16、扁铁格栅;17、内防虫网;18、保温板;19、隔离板;20、铝合金百叶;21、外防虫网;22、电动遮阳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保温幕墙,包括玻璃墙1,玻璃墙1设置在楼板的上下方,玻璃墙1两侧用铝合金框5包裹。玻璃墙1包括外层玻璃101和内层玻璃102,玻璃墙1两端设有支撑座2,支撑座2与外层玻璃101、内层玻璃102形成真空空间。玻璃墙1两端靠近支撑座2设有固定隔条3,固定隔条3两侧紧贴外层玻璃101和内层玻璃102设置,且固定隔条3与支撑座2之间填有密封胶4。
楼层上方的铝合金框5底部位于玻璃墙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窗型材6和第二窗型材7,第二窗型材7下方设有隔热窗型材8。第一窗型材6和隔热窗型材8底部齐平且两者下方设有固定窗底板12,固定窗底板12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在窗钢座上。隔热窗型材8与第一窗型材6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隔热条11,第二窗型材7和隔热窗型材8之间卡接固定。
如图3~4所示,第一窗型材6和第二窗型材7的上端分别卡接有第一压紧件9和第二压紧件10,第一压紧件9和第二压紧件10分别抵触在外层玻璃101和内层玻璃102上。第一压紧件9内部设有若干空腔,抵触外层玻璃101的一侧设有第一面接触部901和若干第一点接触部902,第一点接触部902设置在第一面接触部901下方。第二压紧件10抵触内层玻璃102的一侧设有第二面接触部1001和若干第二点接触部1002,第二点接触部1002设置在第二面接触部1001上方。
如图2所示,第一窗型材6底部设有覆盖在窗钢座上方的复合铝板,复合铝板与第一窗型材6之间设有密封泡沫,密封泡沫外涂有密封胶4。第一窗型材6与固定窗底板12、隔热窗型材8与室内墙体之间都通过铆接固定。
如图1所示,玻璃墙1外间隔一段距离设有玻璃外墙13,玻璃外墙13与玻璃墙1之间设有隔离空间14。玻璃外墙13包括铝合金型材1301和外侧的透明玻璃1302,位于铝合金型材1301的内侧设有可开闭的电动换气窗15,电动换气窗15铰接在玻璃外墙13上,且电动换气窗15靠近玻璃外墙13的一侧设有外防虫网21。透明玻璃1302处对应电动换气窗15设有可开闭的铝合金百叶20。
楼层外墙体表面覆盖有保温板18,并通过钢转接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室内墙体上。保温板18、玻璃墙1与玻璃外墙13形成密闭的隔离空间14,隔离空间14内位于电动换气窗15下方设有水平放置的隔离板19,隔离板19下方设有可升降的电动遮阳帘22,隔离空间14内位于电动换气窗15上方设有水平放置的扁铁格栅16,扁铁格栅16上下方设有内防虫网17。
电动换气窗15、铝合金百叶20和电动遮阳帘22的控制开关都设置在室内。电动换气窗15、保温板18和隔离板19都采用复合铝板制成,复合铝板包括外层的铝板和内层包裹的防火岩棉。
生活中,可根据需要选择电动换气窗15、电动遮阳帘22、铝合金百叶20的开闭状态,配合玻璃墙1上的窗户的开闭情况,满足对室内的保温隔热、防晒、通风换气等不同需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