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快接支撑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22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快接支撑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支撑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快接支撑件。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是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钢梁、钢柱和钢桁架等构件,各构件之间再采用焊接、螺栓或铆钉连接而成的建筑结构。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快捷、环保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高层建筑等领域。

在钢结构中经常需要在框架中间设置支撑件,以提高钢结构框架的强度。现有的钢结构建筑支撑件通常是由工字钢、槽钢、角钢、钢管及各种型钢材料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制作成的,其存在通用性差、施工困难、施工周期长、操作技术要求高、人工劳动强度大、施工质量差、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快接支撑件,以解决现有支撑件通用性差、施工困难、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快接支撑件,包括两个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背面中心处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背面中心处通过铰轴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连接角板;所述连接角板包括第一板体和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内板面侧沿上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铰接在支撑杆的背面,且所述第一板体的外板面与支撑杆的背面相接触,所述支撑板的端沿不凸出于第一板体的侧沿,所述第二板体垂直于支撑杆的背面,在所述第二板体上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支撑杆为角钢、槽钢、C型钢或钢管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快丝钉,所述快丝钉穿设在所述连接角板的第二板体上的连接孔中。

施工时,首先根据钢结构框架的两根立柱之间的间距调节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夹角,使两个支撑杆端部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立柱间距;然后将调整好角度的支撑件置于两根立柱之间,调整连接角板,使连接角板的第二板体的外板面贴合在与其紧邻的立柱的侧面;将四个连接角板均调整好之后,向连接角板的第二板体上的连接孔内打入快丝钉,以将连接角板与立柱固定连接,当完成四个连接角板的固定后,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支撑杆与连接角板之间的位置关系也相对固定,即完成支撑件的快速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可实现快速连接,安装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并且连接强度高。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可适用于不同间距的钢材之间的支撑连接,适应性强,解决了现有支撑件无法通用的问题,大大简化了施工流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连接角板,4、第一板体,5、第二板体,6、连接孔,7、快丝钉,8、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1的背面中部与第二支撑杆2的背面中部通过铰轴铰接,以使两个支撑杆的夹角可根据实际施工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并保证两个支撑杆上端之间的间距与两个支撑杆下端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连接角板3,用于与钢结构框架的立柱8固定连接。连接角板3呈L形,包括第一板体4和垂直设置在第一板体4内板面侧沿处的第二板体5,第一板体4与第二板体5的交汇沿形成连接角板3的棱沿,该棱沿在支撑杆的端沿之外。

第一板体4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支撑杆的背面,且第一板体4的外板面与支撑杆的背面相接触,支撑杆的端沿不凸出于第一板体4的侧沿,第一板体4可绕铰接轴旋转,以实现连接角板3与支撑杆夹角的灵活调整。第二板体5垂直于支撑杆的背面,在第二板体5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6,用于穿设快丝钉7。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保证无论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之间的夹角如何改变,连接角板3的第二板体5的外板面均能保持与立柱8侧面相平行,从而实现与钢结构框架的立柱8连接时,第二板体5的外板面可与立柱8侧面完全贴合(如图2所示),提高支撑连接强度。

支撑杆可以为角钢,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为角钢时,第一支撑杆的一个外侧面的中心处通过铰接轴与第二支撑杆的一个外侧面的中心处铰接,在第一支撑杆的该外侧面的两端和第二支撑杆的该外侧面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角板。

支撑杆也可以为槽钢、C型钢或钢管等钢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