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马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280阅读:1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马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加强件的辅助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支撑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的钢筋马凳。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施工荷载和施工人员混乱的踩踏,楼板上部钢筋和负弯矩钢筋的位置难以控制和固定,保护层厚度始终达不到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这已成为建筑质量一大通病。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件中,负弯矩钢筋作为主要的受力钢筋,施工时是否能保证其位置的准确性,也会直接影响到该类构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当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时,会降低构件在该部位的承载能力,导致现浇楼板沿支座处出现裂缝影响楼板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当保护层厚度过薄,会使得钢筋提早开始生锈并加快锈蚀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目前,为保证现浇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原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工程中多采用马凳(钢筋马凳或塑料马凳)将负弯矩钢筋支撑到设计位置(马凳置于负弯矩钢筋下部),然后浇筑混凝土。但目前工程中常见的马凳都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缺点,传统的钢筋马凳位于钢筋下方,与混凝土浇注为一体,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901983U)公开的一种通用钢筋马凳为支架形状,所述支架由两根立杆、上横杆、下横杆和斜撑四部分组成,两根立杆的上端与上横杆相互垂直连接,每根立杆的下端各与一根下横杆相互垂直连接,且下横杆与上横杆在水平方向投影的夹角是45°夹角,立杆的上部两侧设斜撑,斜撑一端与立杆连接,另一端与上横杆连接。虽然该马凳结构简单,承载力高,但存在不能重复利用的缺陷,这样会消耗大量钢筋,不但会增加工程造价,且不符合“低碳、环保、节能”的要求,且由于造价高,工程不同程度存在少放甚至不放的现象,影响了现浇板负弯矩钢筋实际保护层厚度,进而影响工程质量。相比于钢筋马凳,塑料马凳造价较低,但其强度低于混凝土强度,与混凝土的粘结性差,且易老化,使得塑料马凳的分布点成为混凝土强度的薄弱点,影响主体构造安全。为了解决马凳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现有技术也有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前可抽出的马凳,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554158U)公开的可周转使用的现浇楼板钢筋马凳,设有由三根支腿组成的三角撑架,三根支腿的上段相交,并在交汇处焊接连接,三角撑架的至少一个支腿上部设有横向伸出的支撑短杆,各支腿之间分别由三根水平钢筋焊接相连并形成连接三根支腿的水平三脚架。该马凳显然结构简单,实现了重复利用的功能,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拉出马凳时,操作人员需要让马凳倾斜一定的角度才能确保支撑短杆脱离支撑点,马凳身处混凝土中,直接取出已经很费力了,要想倾斜后再取出马凳就更困难了。该结构的马凳在取出过程中会带出大量混凝土,造成浪费,并影响现浇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马凳,克服现有马凳使用不方便,取出后易带出大量混凝土造成浪费,并影响浇筑质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筋马凳,包括由钢筒制成的三脚架,位于三脚架上方的提拉把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做出如下改进:所述马凳还包括一个空心棱柱,三脚架活动连接在空心棱柱的底部,所述三脚架任意两个支腿上相对设置有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为拉杆式结构,两支撑构件完全展开时其自由端对接夹住待夹钢筋,支撑构件活动端固定钢绞线,所述钢绞线依次贯穿支撑构件、三脚架支腿、空心棱柱连接至提拉把手。在使用马凳时,三脚架以合适的支撑角度放置,支撑构件完全展开夹住负弯矩钢筋或构造钢筋,浇筑完毕,混凝土未完全凝固前提拉提拉把手,钢绞线受力拉动支撑构件回缩,支撑构件脱离负弯矩钢筋或构造钢筋,一次性将马凳顺畅从混凝土中取出,马凳可重复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构件内部靠近支撑构件与三脚架支腿连接处固设有弹簧固定片,所述弹簧固定片上固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长度不大于支撑构件内径最大一节的长度。马凳被拉出混凝土后松开提拉把手,支撑杆件内径较小的部分在弹簧的作用下可完全展开。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棱柱底部固设有三根钢轴,所述三脚架各支腿与钢轴分别连接并绕钢轴旋转。保证三脚架的灵活度以及提拉起马凳的过程中三脚架的三个支腿能够从倾斜状态自然垂直,避免带出大量的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棱柱上设置有对三脚架支腿支撑角度限位的限位构件。确保三脚架站立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限位构件限制三脚架支腿与地面呈60°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构件为由钢片焊接成的三棱台,限制三脚架支腿与地面呈60°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在空心棱柱内部的钢绞线焊接在一钢球上并伸出空心棱柱外部与提拉把手焊接在一起。确保钢绞线的位置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构件与三脚架支腿垂直焊接在一起,焊接处为圆弧状。确保钢绞线提拉时更为流畅。

进一步的,所述三脚架支腿支撑角度限位在60°的钢筋马凳,其支腿底端到空心棱台顶面的垂直高度与浇筑的楼板的厚度一致。也就是说马凳处于工作状态时,其对楼板浇筑可以起到标示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将钢筋马凳放置于负弯矩钢筋与构造钢筋交汇处,使两拉杆式支撑构件自由端对接夹住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确保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的安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钢绞线贯穿两拉杆式支撑构件一直延伸到提拉把手,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前后,操作人员只要提拉提拉把手即可使两拉杆式支撑构件分离,取出马凳,使拉杆式支撑构件脱离钢筋,实现马凳的完全重复利用,大大节约了资源,降低了工程造价,免去倾斜或者晃动马凳等操作,非常便利省力。

2、三脚架、空心棱柱以及钢轴的构造,取出马凳的过程中三脚架由倾斜变为竖直,不会带出三脚架上部的混凝土;取出马凳时拉杆式支撑构件在提拉力的作用下,直径较小的部分收缩到直径最大的一节内,使提拉过程中仅有少量混凝土被带出,减少混凝土浪费,保证浇筑质量。

3、马凳取出后拉杆式支撑构件在内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回弹到初始状态,实现了部分自动化,减少了劳动力。

4、钢绞线采用高碳钢丝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质,施工人员进行抹平时钢绞线能顺势弯倒,有利于抹平,抹平后由于弹性较好,能自动回弹到竖直方向,有利于抹平后确定马凳的位置。

5、三脚架支腿支撑角度限位在60°的钢筋马凳,其支腿底端到空心棱台顶面的垂直高度与浇筑的楼板的厚度一致,在浇筑过程中对现浇板厚度起到标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筋马凳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拉杆式支撑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拉杆式支撑构件脱离待夹钢筋时钢筋马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空心棱柱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中三脚架支腿与钢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限位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限位构件与三脚架支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浇筑后抹平时钢绞线变化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中提取马凳过程马凳结构示意图。

1、三脚架,2、支撑构件,3、空心棱柱,4、钢绞线,5、限位构件,6、提拉把手,7、待夹钢筋,8、钢轴,A1、三脚架支腿,B1、三脚架支腿,A2、支撑构件,B2、支撑构件,A3、弹簧固定片,B3、弹簧固定片,A4、弹簧,B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具体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2,所述一种钢筋马凳,包括由钢筒制成的三脚架1,所述三脚架1任意两个支腿(A1、B1)上相对设置有由钢筒制成的支撑构件(A2、B2),由薄钢焊接而成的空心棱柱3。所述两支撑构件(A2、B2)为拉杆式结构,其分别包括三节(A2-1、A2-2、A2-3,B2-1、B2-2、 B2-3),所述A2-3的内径大于A2-2大于A2-1,同理所述B2-3的内径大于B2-2大于B2-1,两支撑构件(A2、B2)完全展开时其活动端对接夹住待夹钢筋7,两支撑构件(A2、B2)活动端固定钢绞线4,所述钢绞线4依次分别贯穿两支撑构件(A2、B2)、两三脚架支腿(A1、B1)、空心棱柱3连接至提拉把手6。所述两支撑构件(A2、B2)内部靠近两支撑构件(A2、B2)与两三脚架支腿(A1、B1)连接处固设有弹簧固定片(A3、B3),所述两弹簧固定片(A3、B3)上分别固设有弹簧(A4、B4),所述两弹簧(A4、B4)的长度不大于两支撑构件(A2、B2)内径最大一节(A2-3、B2-3)的长度。参照图3,在两支撑构件(A2、B2)完全展开状态下提拉提拉把手6时,钢绞线带动两支撑构件(A2、B2)内径小的两节回缩至内径最大的那节里,两支撑构件(A2、B2)脱离待夹钢筋7。当松开提拉把手6时,在两弹簧(A4、B4)的弹力作用下两支撑构件(A2、B2)内径小的两节复位。为了确保钢绞线在马凳内部特别是两支撑构件(A2、B2) 与两三脚架支腿(A1、B1)的连接处能顺畅运动,两支撑构件(A2、B2)与两三脚架支腿(A1、B1) 垂直焊接在一起,焊接处为圆弧状。

参照图4,在所述空心棱柱3内部的钢绞线4焊接在一钢球3-1上,并伸出空心棱柱3 外部与提拉把手6焊接在一起。

参照图5—7,所述空心棱柱3底部固设有三根钢轴8,所述三脚架1各支腿与钢轴8分别连接并绕钢轴8旋转。所述空心棱柱3上焊接有对三脚架1支腿支撑角度限位的限位构件 5。所述限位构件5为由钢片焊接成的三棱台,所述限位构件5两三角形侧面为直角三角形,并且两锐角分别为30°和60°,这样即可限制三脚架1支腿与地面呈60°的角度。

三脚架1支腿支撑角度限位在60°的钢筋马凳,其支腿底端到空心棱台3顶面的垂直高度与浇筑的楼板的厚度一致,这样一来,能对现浇板厚度进行标示,便于浇筑。

参照图8,浇筑完成后进行抹平,伸出空心棱柱3外部的钢绞线4能够在抹平时顺势弯倒,为抹平提供方便,抹平后自动回弹到竖直方向,有利于抹平后确定钢筋马凳的位置。

参照图9,取出钢筋马凳过程中三脚架1脱离限位构件5的限制,由倾斜变为竖直,不会带出三脚架1上部的混凝土,有利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浇筑厚度不会因带出混凝土而与设计值有较大差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