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簸箕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6265阅读:18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造柱簸箕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二次结构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构造柱簸箕口。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之前都是在构造柱顶部设置一个固定的簸箕口,混凝土通过簸箕口流入构造柱,混凝土成型后拆除簸箕口和剔掉簸箕口的混凝土。这种方法导致簸箕口混凝土的浪费,也浪费了劳动力,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需要对现有构造柱簸箕口进行改进,使其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可重复利用,并且不会浪费混凝土,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循环利用率高的构造柱簸箕口。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构造柱簸箕口,包括两块固定板、两块第一连接板、插板及簸箕槽;每块固定板包括第一横向板、第二横向板及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板和第二横向板的第二连接板,每块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两块第一横向板固定连接,每块固定板的第二横向板均设置有两块带孔耳板,所述簸箕槽包括槽体和两块第三连接板,所述每块第三连接板均设置有两个与所述耳板相对应的耳板孔,所述插板可抽插于所述两块第一横向板与构造柱模板形成的空隙。

上述方案中,每块第二横向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耳板孔为长方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构造柱簸箕口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耳板穿过所述耳板孔后锁住耳板从而固定所述簸箕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件为J型钢筋。

上述方案中,所述插板为L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柱簸箕口,通过定位孔将两块固定板钉在构造柱模板上,带孔耳板穿过用钢板焊接成的簸箕槽的耳板孔,用J型钢筋将两者固定,插板在构造柱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向上插入固定板与模板形成的空隙中将簸箕口内的混凝土与构造柱混凝土分开,卸下簸箕槽将混凝土倒出重新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保证构造柱混凝土成型质量,不需要后期剔除簸箕口的混凝土,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柱簸箕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两块固定板和两块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簸箕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固定板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造柱簸箕口,包括两块固定板、两块第一连接板4、插板5及簸箕槽6。

每块固定板包括第一横向板1、第二横向板2及两侧分别连接第一横向板1和第二横向板2的第二连接板3。每块第一连接板4的两端均分别与两块第一横向板1固定连接,每块固定板的第二横向板2均设置有两块带孔耳板7。每块第二横向板2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1。

簸箕槽6包括槽体8和两块第三连接板9。每块第三连接板9均设置有两个与耳板7相对应的耳板孔10。在本实施例中,耳板孔10为长方形。

插板5可抽插于两块第一横向板1与构造柱模板形成的空隙。在本实施例中,插板为L形。

构造柱簸箕口还包括固定件12。固定件12用于将耳板7穿过耳板孔10后锁住耳板7从而固定所述簸箕槽6。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2为J型钢筋。耳板孔10设孔的大小与J型钢筋的大小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两块固定板和两块第一连接板4焊接形成的整体通过钉子穿过定位孔11钉在构造柱模板顶部,带孔耳板7穿过耳板孔10通过J型钢筋12固定在一起,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向上插入L型插板5,取下簸箕槽6,倒出里面的混凝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