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楼盖用的填充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458阅读:1637来源:国知局
空心楼盖用的填充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空心楼盖用的填充体结构。



背景技术:

空心楼盖是一种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也叫现浇无梁空心楼盖,安装芯模产品后现浇而成的空心无明梁楼盖,它包括钢筋、砼、芯模(填充体),芯模埋置在钢筋砼中,空心楼盖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桥梁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易于施工、强度高、性能稳定的空心楼盖用的填充体结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空心楼盖用的填充体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矩形体且由泡沫/石膏/蜂窝陶瓷制成;当所述本体由泡沫/石膏制成时,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包裹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铝箔纸/塑料编织袋,当本体上包裹的为塑料编织袋时,所述塑料编织袋的表面上还喷涂有砂浆层。

优选的,在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本体顶端的一侧边上设有一台阶,在与所述台阶相向设置的本体顶端的另一侧边上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板,当相邻两个本体紧贴设置时,其中一个本体上的延伸板压在另一个本体顶端的台阶上。

优选的,在所述台阶上设有一沿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在所述延伸板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棱。

优选的,所述凹槽及所述凸棱均呈弧形。

优选的,在所述本体的顶部两端及所述本体底部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垫块。

优选的,所述垫块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交叉设置且呈“十”字形的卡槽。

优选的,在所述本体上设有一呈倒置U形结构的U形槽,所述U形槽的开口位于本体的底部中部,且所述U形槽的顶部呈弧形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U形槽一侧的本体端部侧壁上设有一间隔块。

优选的,所述间隔块呈矩形板状且横向设置。

优选的,在所述本体内设有一呈“D”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顶部为弧形,通孔的底部为平面结构,且所述通孔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贯穿本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施工中易于施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设计更易进行安装施工,且实施中工序较现有技术简单,再者,本设计的结构相对稳定,施工中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可站于上板筋之上,且不会发生上板筋沉降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1.本体;2.保护层;3、4、5、6.垫块;7.U形槽/通孔;8.间隔块;9.卡槽;10.通孔的底部;11.台阶;12.凹槽;13.凸棱;14.延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空心楼盖用的填充体结构,参见图1包括本体1;本设计中的所述本体1为矩形体且由泡沫/石膏/蜂窝陶瓷制成;当所述本体1由泡沫/石膏制成时,还在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包裹有保护层2,所述保护层2为铝箔纸/塑料编织袋,而当本体上包裹的为塑料编织袋时,所述塑料编织袋的表面上还喷涂有砂浆层。通过保护层可以对本体进行保护,特别是当本体由泡沫制成时,保护层2可以避免本体的破损,同时还能防止混凝土对本体造成腐蚀,而当保护层使用塑料编织袋及砂浆层时,可以提高本体的整体强度。

实施例2,参见图1、图3,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本体1顶端的一侧边上设有一台阶11,在与所述台阶11相向设置的本体顶端的另一侧边上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板14,同时,还在所述台阶11上设有一沿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12,在所述延伸板14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棱13,所述的凹槽及所述凸棱均呈弧形;而当相邻两个本体1或本填充体紧贴设置时,其中一个本体上的延伸板14压在另一个本体顶端的台阶上,此时,凸棱卡在凹槽内。

实施例3,参见图1、图2、图3,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设计在所述本体1的顶部两端及所述本体1底部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垫块3、4、5、6,所述垫块3、4、5、6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交叉设置且呈“十”字形的卡槽9,通过卡槽9可以将上板筋及下板筋中的钢筋与本垫块进行相对的固定,避免本填充体/本体出现晃动现象的发生。进一步的,还在所述U形槽7一侧的本体1端部侧壁上设有一间隔块8,所述间隔块呈矩形板状且横向设置。通过本间隔块8可以将两个本体间隔设置。

实施例4,参见图2,与实施例3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设还在所述本体上设有一呈倒置U形结构的U形槽7,所述U形槽7的开口位于本体的底部中部,且所述U形槽7的顶部呈弧形结构;该U形槽7的设计在不影响本填充体整体强度的情况下还能降低本体的整体质量。

实施例4,参见图3,与实施例3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设还在所述本体1内设有一呈“D”形的通孔7,所述通孔7的顶部为弧形,通孔的底部为平面结构,且所述通孔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贯穿本体1设置;该通孔7的设计在不影响本填充体整体强度的情况下还能降低本体的整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