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模块及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4373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幕墙模块及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特别涉及一种幕墙模块及幕墙。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日益发展,对建筑物的外围护的性能及样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各种建筑对幕墙的要求,不断的有新的幕墙被研发出来。由于幕墙造型是建筑的外衣,是建筑效果最直接的表达,所以幕墙的美观性与功能性也随着建筑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都处在海滨、郊外等飓风多发地区。在飓风区域或沿海暴风多发区域,建筑幕墙既要承受大风压又必须能承受树木、石块等其他物体的撞击,这就意味着幕墙结构本身及玻璃面材需要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及安全性能,而现有单元幕墙的结构却无法满足此类环境的要求。

根据飓风典型代表区域福罗里达州戴德郡迈阿密的规范要求:单元幕墙的组件应该能够承受高达150mph即67m/s(飓风持续3秒钟)飓风风力,只有在此条件下仍能保证单元幕墙各项基本性能的建筑幕墙才能被视为合格的产品。

现有技术中的幕墙,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幕墙各个模块面积较大,不便安装,同时难以运输。有些幕墙采用钢材、石材等材料制成,重量较大,一方面难以安装,尤其在高楼大厦中,更是难以安装;另一方面,重量较大的幕墙在出现损坏,从较高位置掉落时,对幕墙下方的人和物造成极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幕墙模块,包括面板和侧板;

所述侧板沿所述面板的周围设置;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不大于所述侧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底部通过连接板与所述侧板连接形成所述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幕墙模块的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幕墙模块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有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夹板上和所述幕墙模块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外侧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设置为波浪状或者网状。

进一步地,所述幕墙模块由铝合金材料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胶垫。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幕墙,包括:龙骨和如上任意所述的幕墙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幕墙模块的形状为四边形;

所述幕墙模块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有所述卡槽;

所述卡槽的夹板上和所述幕墙模块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外侧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龙骨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底板上的安装孔与所述龙骨上的安装孔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的底部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夹板上的安装孔与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的安装孔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墙角拼接件;所述墙角拼接件的侧板上设有卡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模块通过在面板的周围设置侧板,侧板上设置卡槽,幕墙模块拼接时,侧板的底部位于卡槽内,将多个幕墙模块拼接固定于龙骨上,可以形成整个幕墙。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模块,安装时,可将侧板置于卡槽内,再对幕墙模块进行锁紧,安装方便,重量轻,运输也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幕墙模块优选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幕墙模块优选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龙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面板 21 第一侧板 22 第二侧板

23 第三侧板 24 第四侧板 25 底板

30 卡槽 31 夹板 32 连接板

40 安装孔 50 胶垫 60 龙骨

70 墙角拼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幕墙模块,包括面板10和侧板;所述侧板沿所述面板10的周围设置;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卡槽30;所述卡槽30的宽度不大于所述侧板的厚度。

具体实施时,在幕墙模块面板10的周围设置侧板,侧板的外侧设置卡槽30,卡槽30的宽度不大于侧板的厚度,安装时,幕墙模块上没有设置卡槽的侧板插入卡槽30内,由于幕墙模块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卡槽30对侧板具有夹紧和固定作用,然后再用螺栓对各个幕墙模块进行锁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模块通过在面板的周围设置侧板,侧板上设置卡槽,幕墙模块拼接时,侧板的底部位于卡槽内,将多个幕墙模块拼接固定于龙骨上,可以形成整个幕墙。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模块,安装时,可将侧板置于卡槽内,再对幕墙模块进行锁紧,安装方便,重量轻,运输也方便。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夹板31,所述夹板31的底部通过连接板32与所述侧板连接形成所述卡槽30。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卡槽30由侧板、夹板31和连接板32组成。较佳地,卡槽30可由侧板经过冲压工艺一次成型,即夹板31和连接板32原来和侧板为整体板料,采用冲压一次成型,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较佳地,夹板31的顶部往卡槽30的外部倾斜,便于侧板插入卡槽30内。

优选地,所述幕墙模块的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幕墙模块的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上设有所述卡槽30;所述卡槽30的夹板31上和所述幕墙模块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安装孔40。

具体实施时,如图3和图4所示:幕墙模块的形状为四边形,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相邻,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上设有卡槽30,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相邻,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没有设置卡槽30,安装时,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分别插入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上设有卡槽30内,再用螺栓通过夹板31、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上的安装孔40将不同的幕墙模块锁紧拼接,从而将多个幕墙模块拼接成的幕墙。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的底部外侧设有底板25,所述底板25上设有安装孔40。

具体实施时,在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的底部边缘外侧设置底板25,在底板25上设置安装孔40,便于将幕墙模块固定于龙骨60上。

优选地,所述面板10设置为波浪状或者网状。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将面板10设置为波浪状,可以增加幕墙模块的强度;同时,可在面板10上冲压书凹凸不平的微小花纹,同样可以增加幕墙模块的强度。

如图4所示:将面板10设置成网状,一方面,可以减轻幕墙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幕墙的透光性。

优选地,所述幕墙模块由铝合金材料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

具体实施时,采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作幕墙模块,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同时,铝合金或者而不锈钢较易成型,容易加工。较佳地,幕墙模块也可以采用其他轻质合金制成。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胶垫50。

具体实施时,在幕墙模块的侧板的外侧设置胶垫50,一方面可以防止不同幕墙模块安装于一起时,不同模块之间的侧板直接摩擦;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幕墙受到较大震动时,幕墙模块之间震动较小,幕墙与龙骨60,幕墙与幕墙之间的螺栓不会松动,幕墙模块不会脱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幕墙,包括龙骨60和如上任意所述的幕墙模块。

具体实施时,先将龙骨60固定于墙壁上,再将幕墙模块拼接安装固定于龙骨60上,形成幕墙。

优选地,所述幕墙模块的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幕墙模块的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上设有所述卡槽30;所述卡槽30的夹板31上和所述幕墙模块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上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安装孔40;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的底部外侧设有底板25,所述底板25上设有安装孔40;所述龙骨60上设有安装孔40;所述底板25上的安装孔40与所述龙骨60上的安装孔40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三侧板23与所述第四侧板24的底部位于所述卡槽30内;所述夹板31上的安装孔40与所述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上的安装孔40通过螺栓固定。

具体实施时,如图5所示:先将龙骨60固定于墙壁上,再将其中一块幕墙模块固定于龙骨60上,底板25上的安装孔40与龙骨60上的安装孔40通过螺栓固定;接着,安装其余的幕墙模块,其余幕墙模块的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分别插入已安装的幕墙模块的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上设有的卡槽30内,再用螺栓通过夹板31、第三侧板23和第四侧板24上的安装孔40将不同的幕墙模块锁紧拼接,从而将多个幕墙模块拼接成的幕墙。

优选地,还包括墙角拼接件70;所述墙角拼接件70的侧板上设有卡槽30。

具体实施时,如图6所示:幕墙还包括墙角拼接件70,墙角拼接件70根据墙壁的不同走向设置,在墙角拼接件70的外侧设置卡槽30,便于将处于不同平面的幕墙模块拼接于一起,形成幕墙。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面板,侧板,底板,卡槽,夹板,连接板,安装孔,胶垫,龙骨,墙角拼接件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