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的快速安装拆卸的支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395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的快速安装拆卸的支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快速安装拆卸的支座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随之发展越来越快速,建筑所使用的工具也不断地进步改进更新,人们为了更快更安全的建筑作业,所以发明改进了一些支撑作业结构,这种建筑支座结构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发展。

本设计人发现,现有的建筑支座结构移动略显不方便,安装使用略显复杂,结构设计略显复杂,支撑效果略差,现有的装置有待加强改进。

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的快速安装拆卸的支座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快速安装拆卸的支座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移动不便,结构复杂,安装不便,支撑效果略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的快速安装拆卸的支座结构,包括支座本体、支撑底座、插合连接口、橡胶防滑垫、上支撑托、支撑加长插合钢管、插合头、液压升高千斤顶、移动轮和支撑弹簧;所述支座本体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内部开设有轮槽,且轮槽上端顶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下端设置有移动轮;所述支撑底座上端设置有液压升高千斤顶;所述液压升高千斤顶的上端设置有插合连接口;所述插合连接口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加长插合钢管;所述支撑加长插合钢管的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托,所述上支撑托的上托面上覆盖设置有橡胶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插合头嵌装于插合连接口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加长插合钢管为自由叠加装置,所述支撑加长插合钢管根据支撑物体的高度进行加长添加。

优选的,所述支撑弹簧为移动轮上下弹力升降装置。

优选的,所述橡胶防滑垫为防滑装置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插合头嵌装于插合连接口的内部的设置,有利于使连接组装起来更加的便捷快速,并且是插合固定强度更高。

2.本实用新型支撑弹簧的设置,当移动轮受到过大的重力压制时,弹簧就会因重力挤压因素压缩,促使移动轮隐藏于轮槽当中,有利于保护移动轮不受重力损害。

3.本实用新型支撑加长插合钢管的设置,有利于该支撑装置能够根据支撑高度自由的组合加长,便于不同建筑高度情况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座本体,2-支撑底座,3-插合连接口,4-橡胶防滑垫,5-上支撑托,6-支撑加长插合钢管,7-插合头,8-液压升高千斤顶,9-移动轮,10-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的快速安装拆卸的支座结构,包括支座本体1、支撑底座2、插合连接口3、橡胶防滑垫4、上支撑托5、支撑加长插合钢管6、插合头7、液压升高千斤顶8、移动轮9和支撑弹簧10;支座本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2;支撑底座2内部开设有轮槽,且轮槽上端顶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下端设置有移动轮9;支撑底座2上端设置有液压升高千斤顶8;液压升高千斤顶8的上端设置有插合连接口3;插合连接口3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加长插合钢管6;支撑加长插合钢管6的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托5,上支撑托5的上托面上覆盖设置有橡胶防滑垫4。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插合头7嵌装于插合连接口3的内部,便于连接组装起来更加的便捷快速,并且使插合固定强度更高。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加长插合钢管6为自由叠加装置,支撑加长插合钢管6根据支撑物体的高度进行加长添加,便于不同高度的建筑物或物体进行支撑作业,方便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弹簧10为移动轮9上下弹力升降装置,当移动轮9受到过大的重力压制时,弹簧就会因重力挤压因素压缩,促使移动轮9隐藏于轮槽当中,有效保护移动轮不受重力损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橡胶防滑垫4为防滑装置设计,防止在支撑作业时产生滑塌,造成安全事故。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该装置通过移动轮9移动到需要支撑作业的位置,然后根据高度将支撑加长插合钢管叠加插入插合连接口当中,然后顶端插上支撑托5便于顶托,然后再通过液压升高千斤顶8进行实质性的向上支撑力,支座底部的移动轮9受到重力挤压,通过设有的支撑弹簧10隐藏于轮槽当中进行自我保护,进而完成一系列的操作流程。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