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快速养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679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快速养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快速养护箱,特别是涉及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快速养护箱。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法国Richard P等以超细粒聚密水泥和宏观无缺陷水泥为基础,研发了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现欧洲通常将采用RPC制备原理的水泥基材料称为超高性能混凝土。与原有混凝土相比,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极高的抗压强度,优良的抗冲击、抗疲劳性能以及极佳的耐久性。超高性能混凝土因其优异性能将成为21世纪建筑材料方向上的研究重点。但是超高性能的养护需要高温热水或蒸汽养护,90℃左右的高温养护可有效加速硅粉参与二次水化反应,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混凝土快速养护箱存在着养护容积小,养护条件造价高等缺点限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快速养护箱,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的原理,依靠太阳能来提高水温,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箱体聚氨酯发泡保温层的安装,降低了能量损耗;箱体结构的任意性,解决了养护不同混凝土的养护问题以及因为养护容积小而造成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快速养护箱,所述养护箱包括水箱外胆、聚氨酯发泡保温层、不锈钢内胆、水温计、排水阀、循环泵、上循环管、下循环管、真空集热管、水箱盖、橡塑管;加热系统包括上循环管、下循环管、真空集热管;箱体中装设有水箱外胆、聚氨酯发泡保温层、不锈钢内胆、水温计、排水阀;箱体与加热装置之间经上循环管和下循环管连接,水箱外胆和水箱内胆之间填充聚氨酯发泡保温层;箱体侧面安置水温计,箱体下部安置排水阀,箱体侧面上端安置上循环管下端安置下循环管,上循环管和下循环管连接至箱体中;下循环管上安置循环泵,上循环管以及下循环管连接真空加热管。

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快速养护箱,所述上循环管外循环管表面由橡塑保温套管包裹。

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快速养护箱,所述箱体上部设有水箱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再生资源太阳能的利用,节约了能源;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极大地降低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条件的造价;养护箱箱体的形状和容积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制作,满足养护各种结构的需要。

2.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的原理,依靠太阳能来提高水温,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箱体聚氨酯发泡保温层的安装,降低了能量损耗;箱体结构的任意性,解决了养护不同混凝土的养护问题以及因为养护容积小而造成的损耗。

3.本实用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快速养护箱分为箱体和加热系统装置两部分;加热装置部分主要依靠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加热水达到所需要的温度,节约了资源,降低了造价;箱体加工制作简单,在形状和体积上可根据所需要来加工,提高了箱体的利用率;箱体水箱外胆和水箱内胆之间安置聚氨酯发泡保温层,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快速养护箱包括有水箱外胆1、聚氨酯发泡保温层2、不锈钢内胆3、水温计4、排水阀5、循环泵6、上循环管7、下循环管8、真空集热管9、水箱盖10、橡塑管11;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快速养护箱水温度所需能量全部由上循环管7、下循环管8、真空集热管9组成的加热系统来提供;箱体与加热装置之间由上循环管7和下循环管8来连通,依靠循环泵6来保证热水和冷水之间的顺利循环,由真空集热管9进行加热,热水输送到由水箱外胆1、聚氨酯发泡保温层2、不锈钢内胆3、水温计4、排水阀5构成的箱体中进行保温养护。

本实用新型水箱外胆1和水箱内胆3采用硬度较高、抗拉强度较高型号为0Cr19Ni10NbN的不锈钢,保证水箱内外胆的抗腐蚀能力及硬度;水箱外胆1和水箱内胆3之间填充聚氨酯发泡保温层2来进行保温,减少能量损耗;箱体侧面安置水温计4来记录箱内水温的变化;箱体下部安置排水阀5进行养护完成后水的排放;箱体侧面上端安置上循环管7下端安置下循环管8,上循环管7和下循环管连结到箱体中;下循环管7上安置循环泵6保证热水与冷水之间的顺利循环;上循环管7以及下循环管8连接真空加热管9进行水的加热;其中上循环管7外循环管8表面由橡塑保温套管包裹;箱体上部有水箱盖,其材质和箱体一致,由外胆、聚氨酯发泡保温层以及内胆组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