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水槽格栅角盖及其与溢水槽的固定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7127阅读:1898来源:国知局
溢水槽格栅角盖及其与溢水槽的固定方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设施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溢水槽格栅角盖及其与溢水槽的固定方式。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家对于冰雪项目的大力推广,游泳运动在全国区域内迅速开展,相应地,与游泳运动相关的泳池类配套产品也得以大范围兴建和发展,拆装式游泳池应运而生。

拆装式泳池主体结构包括池体和池边走道,人进出水池或在池边戏水时,池边走道极易积水浸湿,造成人员滑倒安全隐患,通过在池壁四周周圈设置溢水槽结构,可及时排出多余积水及池面漂浮物,保证池边走道清洁和安全。同时,为防止人员在溢水槽处踩空,溢水槽的上方需铺设格栅结构,但通常情况下,格栅是固定在溢水槽的槽边顶端面上,由于溢水槽的两侧槽边顶端面在泳池拐角处并不等长,致使格栅在拐角处的铺设出现悬空,极易踩踏断裂。

申请号为ZL201320574400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溢水槽角罩及其与溢水槽的连接结构,该方案通过在泳池拐角处安装一体化的角罩结构解决了格栅盖设不稳定的问题,但是其实际安装过程较为不便,一方面在进行角罩的安装扣置时,需要在与角罩外侧挡板贴合的池壁边缘预留或开设出大于外挡板壁厚的缺口作为安装位置,以使角罩外挡板能够扣合在溢水槽或外扣条外侧,另一方面在定期进行溢水槽槽腔清理及角罩的更换拆除时需要将挡板的翻边撬出,两侧挡板由于扣合较紧而不易拆掉,且易导致挡板应力断裂而不利于循环使用。

因此,开发一种能稳定盖设于溢水槽拐角处且拆装方便的格栅角盖,将有利于拆装式游泳池的安全使用及泳池组件的快捷更换,具备积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应用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溢水槽格栅角盖及其与溢水槽的固定方式,通过内侧挡板搭配外侧安装孔和自锁锚固件的结构方式,在无需改造池壁面板结构的情况下,既实现了格栅角盖与水池拐角的无缝稳定连接,同时又保证了角盖的拆装方便和快捷更换,方便了溢水槽槽腔的清理与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溢水槽格栅角盖结构,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溢水槽格栅角盖,安装于水池拐角的溢水槽及扣条上方,包括连接于格栅空缺处的L形直角平板,所述直角平板内侧直角边沿与板面垂直的方向向下延伸出挡板,直角平板的外侧直角边在边缘处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板的内侧壁设有与溢水槽或者内扣条的外侧壁相卡合的卡扣或凹槽,所述卡扣为设在挡板端部的向内侧壁一侧凸出的翻边,翻边与其所连接的挡板之间为圆滑过渡;卡扣或凹槽的设置对格栅角盖的内侧边有效起到限位的作用,而翻边连接处的圆滑式过渡则可避免该处产生锐面划伤人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孔为沿直角平板的外边缘周圈间隔布置的沉孔结构,且位于安装孔下方的溢水槽或外扣条上端面对应位置上垂直向下开设有与安装孔贯通的内孔槽,安装孔与内孔槽间通过自锁锚固件连接,其中,自锁锚固件可选择为塑料铆钉、自锁卡销等具备自锁功能的连接件,且内孔槽的直径不超过直角平板上所开设的安装孔的孔径以便于自锁锚固件自锁功能的实现;安装孔选择为沉孔结构既有利于美观又可防止连接件裸露在外划伤脚面,安装孔沿周圈间隔布置可保证角盖外侧边缘受力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自锁锚固件的使用方便了在不借助其它安装工具的情况下实现快捷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直角平板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纹理和溢水孔,直角平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结构加强件,从而进一步增强角盖表面防滑能力和结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溢水槽格栅角盖与溢水槽的固定方式,其结构为:

包括溢水槽、内扣条、外扣条以及格栅角盖;

所述溢水槽设于水池外围四周,溢水槽两侧槽边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内扣条和外扣条,内扣条和外扣条的内侧壁分别向内横向延展形成台阶面,格栅铺设于台阶面上;

所述格栅角盖包括L形直角平板,所述直角平板的内侧直角边沿与板面垂直方向向下延伸出挡板,外侧直角边在边缘处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

所述格栅角盖扣置于水池拐角处的内外扣条顶端,且格栅角盖挡板的内侧壁与内扣条的外侧壁相卡合,格栅角盖的外侧直角边通过贯通安装于安装孔和内孔槽间的自锁锚固件实现与外扣条和溢水槽的固定连接。

该种固定方式在进行角盖安装时无需考虑和计算拐角处内外扣条的长度与形状,也无需对原有池壁面板开设缺口,直接将角盖扣置于内外扣条顶端并按下自锁锚固件固定即可。

上述固定方式是将格栅角盖扣置于内外扣条顶端安装,由于格栅上端面与内外扣条上端面相平,导致格栅角盖上端面要高出格栅的上端面,从而使得格栅与格栅角盖的连接处不平整,为进一步优化两者连接位置的平整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溢水槽格栅角盖与溢水槽的固定方式,其固定方式为:

包括溢水槽、内扣条、外扣条以及格栅角盖;

所述溢水槽设于水池外围四周,溢水槽两侧槽边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内扣条和外扣条;

所述格栅角盖包括L形直角平板,所述直角平板的内侧直角边沿与板面垂直方向向下延伸出挡板,外侧直角边在边缘处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

所述格栅角盖扣置于水池拐角处的溢水槽两侧槽边顶端,格栅角盖挡板的内侧壁与内侧槽边的外侧壁相卡合,格栅角盖的外侧直角边通过贯通安装于安装孔和内孔槽间的自锁锚固件实现与溢水槽外侧槽边的固定连接,且直角平板的上端面与内外扣条的上端面相平。

该种固定方式可实现格栅与格栅角盖的无缝平整对接,但需将角盖安装位置下方的内外扣条除去。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制备的溢水槽格栅角盖,通过内侧卡扣搭配外侧安装孔和自锁锚固件的结构方式,既实现了格栅角盖与水池拐角的无缝稳定连接,同时又保证了角盖的拆装方便和快捷更换。

2、本实用新型制备的溢水槽格栅角盖,结构牢固,连接稳定,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安装,且安装时无需借助其它工具,也无需对池壁面板边缘进行安装位置的改造。

3、本实用新型制备的溢水槽格栅角盖,通体选用复合材料制备,质轻美观,防腐蚀,且拆除时不会对角盖结构件强度造成影响,有利于产品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未安装有本实用新型角盖前溢水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未安装有本实用新型角盖前溢水槽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溢水槽格栅角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溢水槽格栅角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溢水槽格栅角盖与图1 所示溢水槽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6为溢水槽格栅角盖与图2所示溢水槽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附图说明:1、溢水槽,2、直角平板,3、外扣条,4、内扣条,5、格栅,6、安装孔,7、挡板,8、防滑纹理,9、结构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制备的一种溢水槽格栅角盖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该角盖整体外观呈现为L形直角平板结构,直角平板2内侧直角边沿与板面垂直的方向向下延伸出挡板7,且挡板7的端部向内侧壁一侧延伸形成翻边结构,直角平板2的外侧直角边在边缘处周圈间隔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6;其中,翻边与其所连接的挡板7之间为圆滑过渡以避免该位置产生锐面划伤人体,同时为增强格栅盖板表面防滑能力,在直角平板2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理8,进一步地,为增强格栅盖板的支撑强度,在直角平板2下表面设置有结构加强件9。

该格栅角盖与溢水槽1的固定方式如图5所示,该固定方式可与图1所示的未安装有该角盖的溢水槽1结构作对比;如图5所示,该固定结构包括溢水槽1、内扣条4、外扣条3以及格栅角盖。溢水槽1设置于水池外围四周,溢水槽1两侧槽边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内扣条4和外扣条3,内扣条4和外扣条3的内侧壁分别向内横向延展形成台阶面,格栅5铺设于台阶面上;格栅角盖的直角平板2扣置于水池拐角处的内外扣条顶端,直角平板2的内侧挡板通过其末端凸出的翻边与内扣条4的外侧壁紧密卡合;直角平板2的外侧直角边在边缘处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6,安装孔6开设为沉孔结构且位于安装孔下方的外扣条3和溢水槽1上端面对应位置上垂直向下开设有与安装孔6贯通的内孔槽,且内孔槽的直径不超过直角平板2上所开设的安装孔6的孔径,之后将合适长度的塑料铆钉贯穿安装于安装孔6及下方的内孔槽中,从而使得直角平板2的外侧直角边与外扣条3和溢水槽1固定连接在一起。

该种固定方式在进行角盖安装时无需考虑和计算拐角处内外扣条的长度与形状,也无需对原有池壁面板开设缺口,直接将角盖扣置于内外扣条顶端并按下塑料铆钉固定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溢水槽格栅角盖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中所述角盖结构相同,该格栅角盖与溢水槽1的固定方式如图6所示,该固定方式可与图2所示的未安装有该角盖的溢水槽1结构作对比;如图6所示,该固定结构包括溢水槽1、内扣条4、外扣条3以及格栅角盖。溢水槽1设置于水池外围四周,溢水槽1两侧槽边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内扣条4和外扣条3,内扣条4和外扣条3的内侧壁分别向内横向延展形成台阶面,格栅5铺设于台阶面上,同时,内外扣条沿溢水槽1轴向的铺设长度与格栅5的铺设长度相同,在水池拐角处的格栅5空缺处,该段的溢水槽1的槽边顶端的内外扣条也被除去;格栅角盖的直角平板2直接扣置于溢水槽1的槽边顶端,且使得直角平板2的上端面与内外扣条的上端面保持相平;直角平板2的内侧挡板通过其末端凸出的翻边与溢水槽1内侧槽边的外侧壁紧密卡合;直角平板2的外侧直角边在边缘处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6,安装孔6开设为沉孔结构且位于安装孔下方的溢水槽1上端面对应位置上垂直向下开设有与安装孔6贯通的内孔槽,且内孔槽的开设直径不超过安装孔6的孔径,之后将合适长度的塑料铆钉贯穿安装于安装孔6及下方的内孔槽中,从而使得直角平板2的外侧直角边与溢水槽1固定连接在一起。

该种固定方式可保证直角平板2的上端面与内外扣条的上端面基本保持相平,从而实现格栅5与格栅角盖的无缝平整对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