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及精准控制挂墙板安装缝隙的装配式型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409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可快速及精准控制挂墙板安装缝隙的装配式型条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快速及精准控制挂墙板安装缝隙的装配式型条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水平的提升,装饰挂墙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到机场、地铁等重大工程项目,小到一个快餐店、服装店,各种装饰挂墙板的身影几乎是无处不见,众多新工艺、新材质制成的新型装饰挂墙板应运而生,装饰挂墙板材行业可谓是日新月异、异彩纷呈。虽然,各大装饰挂墙板材厂家在聚焦大量精力开发新工艺、新材质新型挂墙板,但都没能很好解决板材之间安装拼缝美观度的问题,一套科学精致美观的板材拼缝组件系统的开发已是摆在各大挂墙板厂家及建筑装饰行业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现行装饰挂墙板的安装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直接密拼法;直接密拼法对挂墙板基层及挂墙板本身的平整度要求都极高,该平整度的误差需要严格控制在1mm以内才能获得一种理想的装饰效果,但在实际施工中,如果要把基层和挂墙板材料的误差标准都控制到1mm以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会出现大量接缝高低不平的现象,在实际使用状况中的一些密拼的挂墙板项目都是经不起细看的,直接密拼法,没有办法体现挂墙板的横平竖直的装饰线条效果。

第二种是借鉴瓷砖行业的人工留缝打胶修缝法;这种安装方式所留缝隙的大小均匀度受制于安装工人的施工水平和经验,打胶修缝存在施工周期长、环境污染大,甲醛危害健康、质量无法控制等问题,挂墙板装饰效果的美观性和稳定性都很难保证。

第三种挂墙板接缝的方案是U型槽间隔压扣法。这种接缝方案虽然能够把板与板之间的接缝大小的均匀性控制准,但因为这种接缝最小的缝隙宽度为8mm,8mm的接缝比较偏大,墙面是所有建筑空间里与人们最亲近的地方,大部分建筑设计师都比较难以接受8mm的接缝宽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快速及精准控制挂墙板安装缝隙的装配式型条组件,这种装配式型条组件是由挤压成型的标准型条组合而成,组合型条可根据建筑设计师的要求,使相邻两挂墙板之间的接缝灵活精准控制在1.5-6mm之间,板面接缝明快、干净,线条感强,装饰效果非常精致美观且质量稳定,比传统挂墙板的安装效率至少提高3倍以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可快速及精准控制挂墙板安装缝隙的装配式型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角位用的第一固定型条、与第一固定型条配合的第一型条;其中:

所述第一型条包括水平安装位、框形承托位、纵向抵靠位及水平抵靠位;所述水平安装位的左端与框形承托位的右垂直面固定连接,水平安装位通过紧固件可固定在墙体上;所述纵向抵靠位呈阶梯状,纵向抵靠位的下纵臂端部与框形承托位上方的水平面固定连接,纵向抵靠位的上纵臂、纵向抵靠位的水平臂及承托在框形承托位水平面的水平方向的装饰板的左部形成纵向插槽;所述水平抵靠位呈阶梯状,水平抵靠位的右水平臂的右端与框形承托位左方的垂直面固定连接,水平抵靠位的左水平臂、水平抵靠位的垂直臂及抵靠在框形承托位垂直面与垂直方向的装饰板的上部形成横向插槽;

所述第一固定型条包括转角位、垂直定位插及水平定位插;所述垂直定位插固定在转角位的水平部,垂直定位插插在纵向插槽中,垂直定位插的深度加纵向抵靠位的下纵臂长度与水平装饰板的厚度相适应;所述水平定位插固定在转角位的垂直部,水平定位插插在横向插槽中,水平定位插的深度加水平定位插的右水平臂长度与垂直方向的装饰板的厚度相适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可快速及精准控制挂墙板安装缝隙的装配式型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面用的第二固定型条及与第二固定型条配合的第二型条;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型条包括左水平承托位、“L”型连接位及扣接位;其中所述左水平承托位的右端及右扣接位的左端分别固定在“L”型连接位的长纵臂的左右两侧,左水平承托位可承托水平方向的装饰板,“L”型连接位的水平臂通过紧固件可固定在墙体上;

第二型条包括右水平承托位、纵壁及左扣接位;所述左扣接位的右端及右水平承托位的左端分别固定在纵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右扣接位与左扣接位相互搭接或扣接从而将第二型条与第二固定型条定位,右扣接位位于左扣接位的上方,所述右水平承托位可承托水平装饰板。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L”型连接位水平臂的端部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支撑右水平承托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右扣接位及左扣接位均呈平板状,右扣接位搭在左扣接位上从而防止左扣接位向上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右扣接位及左扣接位均呈钩状,右扣接位的钩与左扣接位的钩相钩扣从而从而防止左扣接位向上或水平移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可快速及精准控制挂墙板安装缝隙的装配式型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面用的第二固定型条及与第二固定型条配合的第二型条;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型条包括左水平承托位及“L”型连接位;其中所述左水平承托位的右端固定在“L”型连接位的长纵臂的左侧,左水平承托位可承托水平方向的装饰板,在“L”型连接位的长臂上位于左水平承托位的下方设有插槽,“L”型连接位的水平臂通过紧固件可固定在墙体上;

第二型条包括右水平承托位、纵壁及左扣接位;所述左扣接位的右端及右水平承托位的左端分别固定在纵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扣接位插在插槽中从而将第二型条与第二固定型条定位,所述右水平承托位可承托水平装饰板。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L”型连接位水平臂的端部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支撑右水平承托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L”型连接位的长臂的上端设有横向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靠在纵壁的上端从而限制第二型条向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这种装配式型条组件是由挤压成型的标准型条组合而成,组合型条可根据建筑设计师的要求,可以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使相邻两挂墙板之间的接缝灵活精准控制在1.5-6mm之间,板面接缝明快、干净,线条感强,装饰效果非常精致美观且质量稳定,比传统挂墙板的安装效率至少提高3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二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局部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水平”、“垂直”、“上”、“下”、“左”及“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及“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及图2所示,其是一种可快速及精准控制挂墙板安装缝隙的装配式型条组件,包括转角位用的第一固定型条1、与第一固定型条1配合的第一型条2;其中:

所述第一型条2包括水平安装位24、框形承托位21、纵向抵靠位22及水平抵靠位23;安装时,所述框形承托位21的上水平面承托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该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的左端通过粘胶与框形承托位21的上水平面固定,框形承托位21的左垂直面可以抵靠垂直方向的装饰板3,该垂直方向的装饰板3的上端通过粘胶与框形承托位21的左垂直面固定;所述水平安装位24呈平板装,水平安装位24的左端与框形承托位21的右垂直面固定连接,水平安装位24通过紧固件可固定在墙体6上,从而将第一型条2固定在墙体6上;所述纵向抵靠位22呈阶梯状,纵向抵靠位22的下纵臂端部与框形承托位21的上水平面固定连接,纵向抵靠位22的上纵臂、纵向抵靠位22的水平臂与承托在框形承托位21上水平面的水平方向装饰板3的左端部形成纵向插槽;所述水平抵靠位23呈阶梯状,水平抵靠位23的右水平臂的右端与框形承托位21左垂直面固定连接,水平抵靠位23的左水平臂、水平抵靠位23的垂直臂与抵靠在框形承托位21左垂直面的垂直方向的装饰板3的上部形成横向插槽;

所述第一固定型条1包括转角位11、垂直定位插12及水平定位插13;所述垂直定位插12固定在转角位11的水平部,垂直定位插12插在纵向插槽中,垂直定位插12的底部与纵向抵靠位22的水平臂固定,垂直定位插12的深度加纵向抵靠位22的下纵臂长度与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的厚度相适应,这样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才能卡在由垂直定位插12及纵向抵靠位22的下纵臂组成的卡槽中;所述水平定位插13固定在转角位11的垂直部,水平定位插13插在横向插槽中,水平定位插13的底部与水平抵靠位23的垂直臂固定,水平定位插13的深度加水平定位插13的右水平臂长度与垂直装饰板7的厚度相适应,这样垂直方向的装饰板3才能卡在由水平定位插13及水平抵靠位23右水平臂组成的卡槽中。垂直定位插12插在纵向插槽中及水平定位插13插在横向插槽中,从而将第一固定型条1固定在第一型条2上,并分别将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及垂直方向的装饰板3卡住定位。

实施例二

如图1及图3所示,其是一种可快速及精准控制挂墙板安装缝隙的装配式型条组件,包括平面用的第二固定型条4、与第二固定型条4配合的第二型条5及装饰卡条7;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型条4包括左水平承托位41、“L”型连接位42及扣接位43;其中所述左水平承托位41呈平板状,为了增加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与左水平承托位41的摩擦力,左水平承托位41的表面有波浪纹,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通过粘胶与左水平承托位41固定;左水平承托位41的右端及右扣接位43的左端分别固定在“L”型连接位42的长纵臂的左右两侧;安装时,左水平承托位41承托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并通过粘胶固定,“L”型连接位42的水平臂通过通过紧固件可固定在墙体6上;

第二型条5包括右水平承托位51、纵壁52及左扣接位53;其中所述右水平承托位51呈平板状,为了增加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与右水平承托位51的摩擦力,右水平承托位51的表面有波浪纹,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通过粘胶与右水平承托位51固定;左扣接位53的右端及右水平承托位51的左端分别固定在纵壁52的左右两侧,所述右扣接位43与左扣接位53相互搭接或扣接从而将第二型条5与第二固定型条4定位,右扣接位43位于左扣接位53的上方,从而限制第二型条5向上移动;安装时,所述右水平承托位51承托水平装饰板3并通过粘胶固定,在“L”型连接位42水平臂的端部设有支撑臂44,所述支撑臂44支撑右水平承托位51;

所述装饰卡条7呈“T”形,装饰卡条7的纵臂卡设在“L”型连接位42的长纵臂与纵壁52之间,装饰卡条7的左横臂与水平方向的或垂直方向的装饰板3相抵靠,装饰卡条7的右横臂与另一块水平方向的或垂直方向的装饰板3相抵靠。

安装时,如需在有转角位的墙体安装装饰板,需采用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将第一型条2的水平安装位24通过紧固件固定墙体6上,使框形承托位21的右垂直面与墙体6的垂直面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样第一型条2固定在墙体6上;又将所有的第二固定型条4 的“L”型连接位42通过紧固件固定墙体6上,这样第二固定型条4固定在墙体6上;将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的左端承托在框形承托位21上平面上并通过粘胶固定,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的右端承托在左水平承托位41并通过粘胶固定,将另一块垂直方向的装饰板3的上端抵靠在框形承托位21的左垂直面上并通过粘胶固定,在第一型条2上装上第一固定型条1,即将垂直定位插12插在纵向插槽中及水平定位插13插在横向插槽中,这样将第一固定型条1固定在第一型条2上,且进一步将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及垂直方向的装饰板3卡住定位。又将第二型条5的左扣接位53搭接或钩接在扣接位43上,此时,“L”型连接位42的支撑臂44支撑右水平承托位51 ,这样将第二型条5固定在第二固定型条4上,又将另一块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 的左端承托在右水平承托位51 上并通过粘胶固定,将装饰卡条7纵臂插在的“L”型连接位42的长纵臂与相邻的纵壁52之间,装饰卡条7的左横臂抵靠位于其下方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的右端,装饰卡条7的右横臂抵靠位于其下方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的左端,这样将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安装固定,以此类推安装另一块水平方向的装饰板及垂直方向的装饰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右扣接位43及左扣接位53均呈平板状,右扣接位4搭在左扣接位53上从而防止左扣接位53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右扣接位43及左扣接位53均呈钩状,右扣接位43的钩与左扣接位53的钩相钩扣从而从而防止左扣接位53向上或水平移动。

实施例三

如图4及图5所示,其是一种可快速及精准控制挂墙板安装缝隙的装配

式型条组件,包括平面用的第二固定型条4及与第二固定型条4配合的第二型条5;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型条4包括左水平承托位41及“L”型连接位42;其中所述左水平承托位41的右端固定在“L”型连接位42的长纵臂的左侧,左水平承托位41承托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并通过粘胶固定,在“L”型连接位42的长臂上位于左水平承托位41的下方设有插槽421,“L”型连接位42的水平臂通过紧固件可固定在墙体6上;

第二型条5包括右水平承托位51、纵壁52及左扣接位53;所述左扣接位53的右端及右水平承托位51的左端分别固定在纵壁52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扣接位53呈平板装,左扣接位53插在插槽421中从而将第二型条5与第二固定型条4定位,所述右水平承托位51承托水平装饰板3并通过粘胶固定,“L”型连接位42水平臂的端部设有支撑臂44,所述支撑臂44支撑右水平承托位51。

安装时,将所有的第二固定型条4 的“L”型连接位42通过紧固件固定墙体6上,这样第二固定型条4固定在墙体6上;将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的右端承托在左水平承托位41并通过粘胶固定,又将第二型条5的左扣接位53插在插槽421中,此时,“L”型连接位42的支撑臂44支撑右水平承托位51 ,这样将第二型条5固定在第二固定型条4上,将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 的左端承托在右水平承托位51 上并通过粘胶固定,这样水平方向的装饰板3即安装安装,以此类推安装另一块水平方向的装饰板及垂直方向的装饰板。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第二型条5与第二固定型条4定位,在“L”型连接位42的长臂的上端设有横向的限位块422,所述限位块422抵靠在纵壁52的上端从而限制第二型条5向上移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