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抱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077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抱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抱箍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层建筑施工时,部分钢结构为倾斜形式,部分倾斜结构重心偏出结构边缘,为了解决这类易失稳构件的安装,需要在安装时需进行临时支撑,需要将临时支撑安装于原结构钢梁上,由于原结构钢梁尺寸多样性,给支撑定位带来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抱箍装置,可以根据原结构钢梁不同尺寸进行调节的抱箍装置,以方便将临时支撑安装于原结构钢梁上,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抱箍装置,可以安装于不同尺寸的原结构钢梁上,便于临时支撑固定于安装于原结构钢梁上的抱箍装置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的抱箍装置,设置于横向原结构钢梁上用以支撑临时支撑,包括上支撑构件以及下支撑构件,所述上支撑构件包括上支撑板以及垂直固定连接于上支撑板上的一对相平行的竖向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沿着竖向间隔一排供螺栓穿越的圆孔,所述下支撑构件包括下支撑板以及垂直固定连接于下支撑板上的一对相平行的竖向的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沿着竖向间隔一排竖向的供螺栓穿越的腰形孔,相邻圆孔的中心距与相邻腰形孔的中心距相等,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中,所述下支撑板上相平行的所述下连接板的相背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上支撑板上的相平行的所述上连接板的相对面的距离相匹配,使得所述下支撑板上相平行的所述下连接板能够插置于所述上支撑板上的相平行的所述上连接板之间。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中,所述上支撑板上相平行的所述上连接板的相背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下支撑板上的相平行的所述下连接板的相对面的距离相匹配,使得所述上支撑板上相平行的所述上连接板能够插置于所述下支撑板上的相平行的所述下连接板之间。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中,所述圆孔与所述腰形孔的数量相等,所述上连接板沿着竖向间隔设置四至六个所述圆孔,所述下连接板沿着竖向间隔设置四至六个所述腰形孔。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中,所述上支撑板的上顶面支撑所述临时支撑。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中,所述下支撑板的下底面由一临时辅助支撑件支撑。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设置于横向原结构钢梁上用以支撑临时支撑,包括上支撑构件以及下支撑构件,所述上支撑构件包括上支撑板以及垂直固定连接于上支撑板上的一对相平行的竖向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沿着竖向间隔一排供螺栓穿越的圆孔,所述下支撑构件包括下支撑板以及垂直固定连接于下支撑板上的一对相平行的竖向的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沿着竖向间隔一排竖向的供螺栓穿越的腰形孔,相邻圆孔的中心距与相邻腰形孔的中心距相等,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螺栓连接所需位置的圆孔与腰形孔,可以调节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使得抱箍装置安装于具有不同高度腹板的原结构钢梁上,保证临时支撑的顺利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与原结构钢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下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抱箍装置、1-原结构钢梁、11-腹板、2-临时支撑、3-上支撑板、 4-上连接板、41-圆孔、5-下支撑板、6-下连接板、61-腰形孔、7-螺栓、8-临时辅助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抱箍装置100,设置于横向原结构钢梁1上用以支撑临时支撑2,该临时支撑2用于支撑超高层建筑的倾斜钢柱,以防止倾斜钢柱失稳,所述原结构钢梁1采用工字钢,该工字钢包括两翼缘板(即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以及连接于两翼缘板之间的腹板11。所述可调节的抱箍装置100包括上支撑构件以及下支撑构件,所述上支撑构件包括上支撑板3以及垂直固定连接于上支撑板3上的一对相平行的竖向的上连接板4,所述上连接板4之间的间距大于原结构钢梁1的翼缘板宽度,所述上连接板4与所述下连接板6通过螺栓7连接,所述上连接板4沿着竖向间隔一排供螺栓7穿越的圆孔41,所述下支撑构件包括下支撑板5以及垂直固定连接于下支撑板5上的一对相平行的竖向的下连接板6,所述上连接板4之间的间距大于原结构钢梁1的翼缘板宽度,所述下连接板6沿着竖向间隔一排竖向的供螺栓7穿越的腰形孔61,相邻圆孔41的中心距与相邻腰形孔61的中心距相等,所述上连接板4与所述下连接板6通过螺栓7连接,通过螺栓7连接所需位置的圆孔41与腰形孔61,可以调节上支撑板3与下支撑板5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使得抱箍装置100安装于具有不同高度腹板11的原结构钢梁1 上,保证临时支撑2的顺利固定。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100中,可以选用如下形式:

相平行的上连接板4位于相平行的下连接板6之间,即所述下支撑板5 上相平行的所述下连接板6的相背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上支撑板3上的相平行的所述上连接板4的相对面的距离相匹配,使得所述下支撑板5上相平行的所述下连接板6能够插置于所述上支撑板3上的相平行的所述上连接板4之间。

或者,相平行的上连接板4位于相平行的下连接板6之间,即所述上支撑板3上相平行的所述上连接板4的相背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下支撑板5上的相平行的所述下连接板6的相对面的距离相匹配,使得所述上支撑板3上相平行的所述上连接板4能够插置于所述下支撑板5上的相平行的所述下连接板6 之间。

或者,相平行的上连接板4之间的间距与相平行的下连接板6之间的间距相等,相平行的上连接板4与相平行的下连接板6交错穿插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100中,所述圆孔41与所述腰形孔 61的数量相等,所述上连接板4沿着竖向间隔设置四至六个所述圆孔41,所述下连接板6沿着竖向间隔设置四至六个所述腰形孔61。在相邻圆孔41之间间距一定的情况下,所述圆孔41的数量越多,上支撑板3与下支撑板5之间的间距的可调节范围越大。所述腰形孔61用于所述上支撑板3与所述下支撑板5之间的间距的微调,从而使得所述上支撑板3紧贴于原结构钢梁1的上翼缘板上。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板3的上顶面支撑所述临时支撑2,所述临时支撑2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上支撑板3上,实现原结构钢梁1 对临时支撑2的牢固支撑。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板5的下底面由一临时辅助支撑件8支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可调节的抱箍装置100,设置于横向原结构钢梁1上用以支撑临时支撑2,包括上支撑构件以及下支撑构件,所述上支撑构件包括上支撑板3以及垂直固定连接于上支撑板3上的一对相平行的竖向的上连接板4,所述上连接板4沿着竖向间隔一排供螺栓7穿越的圆孔41,所述下支撑构件包括下支撑板5以及垂直固定连接于下支撑板5上的一对相平行的竖向的下连接板6,所述下连接板6沿着竖向间隔一排竖向的供螺栓7穿越的腰形孔61,相邻圆孔41的中心距与相邻腰形孔61的中心距相等,所述上连接板4与所述下连接板6通过螺栓7连接,通过螺栓7连接所需位置的圆孔 41与腰形孔61,可以调节上支撑板3与下支撑板5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使得抱箍装置100安装于具有不同高度腹板11的原结构钢梁1上,保证临时支撑2的顺利固定。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