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腋角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8560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下腋角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涵洞、管廊以及有施工要求的墙壁下腋角施工的浇筑用模板。主要涉及专利分类号E04建筑物E04G脚手架、模壳;模板;施工用具或其他建筑辅助设备,或其应用;建筑材料的现场处理;原有建筑物的修理,拆除或其他工作E04G9/00一般用途的模壳或模板构件E04G9/08可折叠的,可拆卸的,或可卷起的模板或类似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逐步暴露出一些列因为追求盲目的经济发展速度而一直忽略的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就是其中的典型,暴雨过后城市内涝,造成的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已经屡见不鲜。

国家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正是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相关的工程也开始如火如荼的展开,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建设城市地下管廊、涵洞等工程,而处于结构强度和排水要求,此类管廊、涵洞要求设置相应的下腋角。

在现有的浇筑过程种,有专门的用于浇筑下腋角的铸铁材质的模板以及复杂的脚手架固定组件,由于铸铁材质过于沉重,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使用较为困难,而且过大的自重也使得固定组件的强度要求非常高,而且容易造成模具的整体垮塌,延误工期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组合铝模板,包括:一种下腋角混凝土浇筑模板,包括:

多个等尺寸的骨架板和金属蒙皮;

所述的骨架板形状近似直角梯形;

组合状态下,多个骨架板相互固定,各所述骨架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各骨架板的正侧面投影相互重合;

多个所述骨架板包覆蒙皮后,形成外形为梯台的整体模板,模板的上底面与施工目标墙壁贴合,模板斜腰与模板下底面的结合部与施工目标地面贴合;

充满所述斜腰与施工目标墙壁和地面的所成空间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墙面和地面过渡的下腋角。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骨架板为至少包括松木、杨木和杉木的轻质木材;所述的金属蒙皮为铝合金薄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多个骨架板中包括位于梯台两侧面的端板;

所述的蒙皮包括覆盖所述多个骨架板上底的上底板,覆盖斜腰的斜腰板以及覆盖直腰的直腰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底板、斜腰板和直腰板一体成型;通过铆钉与骨架板的端面固定贴合。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多个骨架板通过贯穿的一个或多个固定杆维持相互固定状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模板通过固定组件与所述的施工目标墙壁或钢筋构件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贯穿施工目标墙壁或钢筋构件的螺丝杆;

位于螺丝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螺丝杆螺纹配合的承托固定件和由承托固定件承托的沿模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管材;

组合状态下,承托固定件通过螺纹挤压所述管材,固定所述的螺丝杆和模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板/骨架板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板实施例1的底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板实施例2的底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I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II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图6所示:

一种下腋角混凝土浇筑模板,主要包括:

多个切割成等尺寸,具有一定厚度的木质骨架板1和铝合金模板弯折冲压形成的蒙皮2。如图1所示,所述的骨架板1形状近似直角梯形,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骨架板1的上底和下底可不要求严格的相互平行。

组合形成整体的模板状态下,多个骨架板1相互固定,即保持相对位置固定,以保证模板的整体强度。各所述骨架板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各骨架板的正侧面投影相互重合,保证整体模板的立体形状稳定。

多个所述骨架板包覆蒙皮后,形成外形为梯台的整体模板,模板的上底面与施工目标墙壁9贴合,模板斜腰与模板下底面的结合部与施工目标地面贴合;充满所述斜腰与施工目标墙壁和地面的所成空间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墙面和地面过渡的下腋角9a。

当作为蒙皮的铝合金薄板具有一定厚度时,可以将模板作为固定基材固定所述的多个骨架板1,即可保证整体强度。当蒙皮的铝合金模板的厚度较薄时,可选择使用附加的固定件固定多个骨架板1。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同时保证模板的低自重,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述的骨架板为至少包括松木、杨木和杉木的轻质木材。一般可选择与木质叉车托盘相同材质的松木。

更进一步的,为了减少铝合金模板基材的使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多个骨架板中包括位于梯台两侧面的端板。此时,蒙皮包括覆盖所述多个骨架板上底的上底板,覆盖斜腰的斜腰板以及覆盖直腰的直腰板即可,可不用完整的包覆骨架板,尤其是模板下底面(骨架板1下底)的部分,如图2和图3 所示,只需要预留保证强度的折边3即可,图中2a为梯形的折边,即上底面和斜腰面的结合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上底板、斜腰板和直腰板一体成型,即可采用一整张铝合金板轧制弯折成型,成型后,通过铆钉与骨架板的端面固定贴合。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多个骨架板通过贯穿的一个或多个固定杆4 维持相互固定状态。在图3所述的实施例中可选择2根平行杆的形式,固定杆4 的两端与端板通过螺栓固定即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模板通过固定组件与所述的施工目标墙壁或钢筋构件固定。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贯穿施工目标墙壁或钢筋构件的螺丝杆5.

位于螺丝杆5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螺丝杆5螺纹配合的承托固定件6 (可选择通常施工中常用的三字件等类似能够固定两根横向管材的组件)和由承托固定件承托的沿模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管材6,以及必要的螺母。

组合状态下,承托固定件6通过螺纹旋转挤压所述管材8,进而固定所述的螺丝杆5和模板。

如图6所示,图中,施工目标墙壁9为模板贴合的基体,施工目标墙壁也可以是由浇筑模板组和形成的,具有钢筋的待浇筑模具组。钢管8通过承托固定件6固定在螺丝杆5上,拧紧螺栓7,即可保证模板整体紧贴墙壁9(或者浇筑模具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