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车的臂架和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089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泵车的臂架和混凝土泵车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泵车的臂架和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对于两桥短臂架混凝土泵车来说,主要运用于农村、山区等道路通过性较差的地区,因此要求整车高度低、宽度窄、长度短,但是泵送高度要尽量高。目前,两桥短臂架混凝土泵车的泵送高度一般在26-28米左右,若想提高泵送高度,通常采用增加各节臂的长度的方式增加臂架的整体长度,但是臂架折叠后,第二节臂和第三节臂的铰接点靠近第一节臂支撑油缸,受到第一节臂支撑油缸的位置限制,则第二节臂和第三节臂只能向后延伸,导致臂架尾部伸出底盘的长度较长,会使整车行驶不稳定,并且在转弯时臂架容易晃动,造成转向不稳,影响行驶安全。因此,目前两桥短臂架混凝土泵车的泵送高度依然局限在26-28米左右,很难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的臂架和混凝土泵车,该臂架能够在一定整车长度的情况下提高泵送高度,并且臂架的尾部不会伸出底盘太长,保证整车行驶稳定性和转弯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的臂架,至少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节臂、第二节臂和第三节臂,其中,在所述臂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节臂至第三节臂以Z型折叠形式折叠,并且所述第一节臂位于第一竖直面上,所述第二节臂的末端偏离所述第一竖直面。

可选地,所述臂架还包括第四节臂,所述第一节臂至第四节臂以Z型折叠形式折叠,并且所述第四节臂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臂和所述第四节臂形成为直臂,所述第二节臂和所述第三节臂形成为异形臂。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臂和所述第三节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错开。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副车架、转台和臂架,所述转台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上,所述臂架的第一节臂的首端铰接于所述转台,所述转台与所述第一节臂之间连接有第一节臂支撑油缸,其中,所述臂架为以上所述的臂架。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臂和所述第三节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错开,所述副车架上设置有第二节臂支撑座,在所述臂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节臂由所述第二节臂支撑座支撑。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臂支撑座包括底架和承载台,所述承载台沿竖直方向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底架,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节臂横向晃动的限位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节臂支撑座对应的支撑配合座,该支撑配合座沿所述第二节臂的横向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节臂。

可选地,所述臂架还包括第四节臂,所述第一节臂至第四节臂以Z型折叠形式折叠,并且所述第四节臂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上,所述副车架上设置有第三节臂支撑座和第四节臂支撑座,在所述臂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节臂由所述第三节臂支撑座支撑,所述第四节臂由所述第四节臂支撑座支撑。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臂支撑座、所述第三节臂支撑座、所述第四节臂支撑座集成在一起,且设置在所述臂架的尾部。

可选地,所述副车架上还设置有第三节臂副支撑座和第四节臂副支撑座,所述第三节臂副支撑座设置在所述臂架的前部,所述第四节臂副支撑座设置在所述臂架的中部。

可选地,相邻两节臂之间设置有臂间支撑架。

可选地,所述转台为偏心转台,所述第一节臂的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转台的回转轴线向前偏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折叠状态下第二节臂的末端与第一节臂在横向上错开,使得第二节臂的前端避开第一节臂支撑油缸,因此可以允许第二节臂和第三节臂具有更长的长度,从而增加混凝土泵车的泵送高度。另外,由于第二节臂和第三节臂向前伸长,这就使得臂架的重心前移,保证了整车行驶稳定性和转弯稳定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凝土泵车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凝土泵车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凝土泵车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节臂支撑座、第三节臂支撑座和第四节臂支撑座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节臂支撑座、第三节臂支撑座和第四节臂支撑座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节臂支撑座、第三节臂支撑座和第四节臂支撑座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三节臂副支撑座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第四节臂副支撑座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臂架 11第一节臂

11a第一节臂支撑油缸 12第二节臂

12a支撑配合座 13第三节臂

14第四节臂 15第二节臂支撑座

15a底架 15b承载台

15c限位部 16第三节臂支撑座

16a第三节臂副支撑座 17第四节臂支撑座

17a第四节臂副支撑座 18臂间支撑架

20副车架 30转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混凝土泵车的高度方向的上、下,“前、后”通常是指混凝土泵车的行驶方向的前、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凝土泵车的臂架,至少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节臂11、第二节臂12和第三节臂13,其中,在所述臂架1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节臂11至第三节臂13以Z型折叠形式折叠,并且所述第一节臂11位于第一竖直面上,所述第二节臂12的末端偏离所述第一竖直面。

对于本公开的臂架,第一节臂11位于其他节臂的上方,第一竖直面通常位于混凝土泵车的宽度方向的中点位置。由于在折叠状态下第二节臂12的末端与第一节臂11在整车的横向上错开,使得第二节臂12的前端避开第一节臂支撑油缸11a,因此可以允许第二节臂12和第三节臂13具有更长的长度,从而增加混凝土泵车的泵送高度。另外,由于第二节臂12和第三节臂13向前伸长,这就使得臂架的重心前移,保证了整车行驶稳定性和转弯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混凝土泵车的行驶稳定性,可选地,所述臂架10还包括第四节臂14,所述第一节臂11至第四节臂14以Z型折叠形式折叠,并且所述第四节臂14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上。由于第二节臂12和第三节臂13的全部或部分偏离第一节臂11,则臂架10的重心会稍微向混凝土泵车的一侧偏移。第四节臂14位于第一节臂11的正下方,则臂架10的重心不会偏离第一竖直面太多,进一步保证混凝土泵车的行驶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臂架10的各节臂可以形成为适当的形状,可选地,所述第一节臂11和所述第四节臂14形成为直臂,所述第二节臂12和所述第三节臂13形成为异形臂。具体地,第二节臂12和第三节臂13形成为大致S形,两者的一端位于第一节臂11的正下方,另一端与第一节臂11平行,中间部分成弯曲状从第一节臂11下方拐出。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保证臂架10在折叠状态下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第二节臂12和所述第三节臂1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错开。第二节臂12与第三节臂13至少部分地错开,方便对第二节臂12施加支撑力,防止其下垂变形和晃动,后面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混凝土泵车,包括副车架20、转台30和臂架10,所述转台30设置在所述副车架20上,所述臂架10的第一节臂11的首端铰接于所述转台30,所述转台30与所述第一节臂11之间连接有第一节臂支撑油缸11a,其中,所述臂架10为以上所述的臂架。

由于在折叠状态下臂架10的第二节臂12的末端和第三节臂13的首端与第一节臂11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即第二节臂12和第三节臂13的铰接点能够避开第一节臂支撑油缸11a前移,在一定整车长度的情况下第二节臂12和第三节臂13的长度能够增加,从而提高混凝土泵车的泵送高度。另外,由于第二节臂12和第三节臂13是向前伸长,则臂架10的尾部不会伸出底盘太长,保证了整车行驶稳定性和转弯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保证臂架10在折叠状态下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第二节臂12和所述第三节臂1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错开,所述副车架20上设置有第二节臂支撑座15,在所述臂架1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节臂12由所述第二节臂支撑座15支撑。第二节臂支撑座15在第二节臂12和第三节臂13错开的位置支撑第二节臂12,对第二节臂12施加足够的支撑力,防止第二节臂12在重力作用下下垂变形,保证臂架10折叠状态下的稳定性。由于第二节臂12的重量较大,大于第三节臂13和第四节臂14,因此对提高混凝土泵车的行驶和转弯稳定性非常有效。

如图4至图6所示,作为第二节臂支撑座15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选地,所述第二节臂支撑座15包括底架15a和承载台15b,所述承载台15b沿竖直方向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底架15a,所述承载台15b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节臂12横向晃动的限位部15c。底架15a可以安装于副车架20上,第二节臂12支撑在承载台15b上,并且承载台15b上形成有长孔,对应地,底架15a上形成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圆孔,利用螺栓连接底架15a和承载台15b,从而可以根据第二节臂12的高度方便地调节承载台15b的高度。另外,限位部15c设置在承载台15b的两侧,从而限制承载台15b支撑的第二节臂12的横向晃动,防止第二节臂12在混凝土泵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晃动,特别是防止在转弯过程中的横移。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使第二节臂支撑座15在横向上适应第二节臂12的位置,可选地,所述第二节臂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节臂支撑座15对应的支撑配合座12a,该支撑配合座12a沿所述第二节臂12的横向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节臂12。支撑配合座12a上形成有长孔,通过螺栓将支撑配合座12a连接于第二节臂12,可以使第二节臂支撑座15适应第二节臂12的横向位置。具体地,支撑配合座12a限制在限位部15c之间并且支撑在承载台15b上。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支撑第三节臂13和第四节臂14,可选地,所述臂架10还包括第四节臂14,所述第一节臂11至第四节臂14以Z型折叠形式折叠,并且所述第四节臂14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上,所述副车架20上设置有第三节臂支撑座16和第四节臂支撑座17,在所述臂架1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节臂13由所述第三节臂支撑座16支撑,所述第四节臂14由所述第四节臂支撑座17支撑。

具体地,第三节臂支撑座16包括倾斜设置的支撑限位板,支撑限位板相对设置在第三节臂16的两侧,以限制第三节臂16的横向移动并且对第三节臂16施加支撑力,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泵车的行驶稳定性和防止第三节臂16下垂变形。第四节臂支撑座17上设置有支撑垫板和位于支撑垫板两侧的限位侧板,第四节臂17支撑于支撑垫板上并且限制在限位侧板之间,从而对第四节臂17起到支撑限位作用,防止第四节臂17在行驶过程中晃动。

如图3至图6所示,为了简化结构,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可选地,所述第二节臂支撑座15、所述第三节臂支撑座16、所述第四节臂支撑座17集成在一起,且设置在所述臂架10的尾部。具体地,第二节臂支撑座15、第三节臂支撑座16和第四节臂支撑座17集成在共用的安装底座上,通过该安装底座安装在臂架10的尾部,在尾部位置对臂架10施加支撑力。在尾部位置,第三节臂13和第四节臂14在竖直方向上重合,第二节臂12和第三节臂13在竖直方向上部分地错开,从而能够对第二节臂12施加支撑力。具体地,支撑垫板和限位侧板设置在安装底座上,支撑限位板设置在限位侧板上,底架15a设置在限位侧板的一侧并且下端与安装底座连接,从而在侧面处向上支撑第二节臂12。

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臂架10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副车架20上还设置有第三节臂副支撑座16a和第四节臂副支撑座17a,所述第三节臂副支撑座16a设置在所述臂架10的前部,所述第四节臂副支撑座17a设置在所述臂架10的中部。第三节臂副支撑座16a、第四节臂副支撑座17a以及第二节臂支撑座15、所述第三节臂支撑座16、所述第四节臂支撑座17分别从臂架10的前部、中部和尾部支撑臂架10,使得臂架10的各个位置都比较稳定,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三节臂副支撑座16a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副车架20上,以便相对于第三节臂13调整安装位置。第四节臂副支撑座17a也能够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副车架20上,以便相对于第四节臂14调整安装位置。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对各节臂施加支撑力,可选地,相邻两节臂之间设置有臂间支撑架18。臂间支撑架18使得下方的臂能够对其上方的臂施加支撑力,从而各节臂的位置更稳定,防止它们晃动,各节臂也不易变形。

由于臂架10的长度增加,则臂架10的重量随之增加,由于混凝土泵车的布置方式局限,通常前桥载荷为后桥载荷的1/3左右,则前桥额定轴荷有富余,后桥则超可能重。因此,为了使混凝土泵车的载荷分布更均匀,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所述转台30为偏心转台,所述第一节臂11的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转台30的回转轴线向前偏移。因此,臂架10的整体重心向前偏移,则前桥载荷增大,后桥载荷减小,降低了后桥载荷超重的可能性,也使整车的重心前移,提高整车的行驶稳定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