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孔纸面环保石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300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孔纸面环保石膏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膏板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孔纸面环保石膏板。



背景技术:

纸面石膏板是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的添加剂与纤维做板芯,以特制的板纸为护面,经加工制成的板材。纸面石膏板具有质轻、防火、隔音、保温隔热、装饰性能良好、加工方便、绿色环保、节省空间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各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装修施工领域,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可作为内墙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

而现有的一些纸面石膏板为了提高减轻重量,提高隔音效果,会在石膏板面上设置一些孔洞,但是该类纸面石膏板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如较佳的隔音效果势必会导致通风效果的缺失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穿孔纸面环保石膏板,其不仅具有较佳的隔音效果,还能有效保证房间内通风,提高用户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穿孔纸面环保石膏板,包括多块依次拼接的单元板、设于端部的单元板一端的开闭装置;所述单元板上设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的深度小于单元板的厚度,多个所述孔洞互相贯通,多块所述单元板之间的孔洞互相贯通;

所述开闭装置包括插接部和集风部,所述插接部包括多个配合插接于所述孔洞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中部设有连通至所述集风部的通孔;所述集风部包括集风腔及设于所述集风腔一端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设有风门。

本实用新型的单元板设有互相贯通的孔洞,且多块单元板之间的孔洞也互相贯通,固空气能够在多块单元板之间快速流动,而一端的开闭装置使得这些单元板的孔洞与外界互通,以进行高效的空气交换,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插接头包括远离所述集风部一端的插入部、靠近所述集风部一端的紧固部,所述插入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紧固部的横截面积。所述插入部便于插接头顺利插入孔洞,而紧固部则保证了插接头插入后的牢固性及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紧固部外侧设有橡胶层。所设橡胶层进一步保证了紧固部的密封性及牢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插入部远离所述紧固部一端外侧设有密封圈。所设密封圈避免了空气进入插接头与孔洞侧壁之间,以影响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密封圈外侧设有润滑液。所设润滑液保证了插入操作的流畅性,而在插入后,润滑液会逐渐被单元板吸收或蒸发,以使密封圈起到良好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风门包括设于所述排风口一侧的转轴、设于所述转轴处于所述集风腔内一端的叶片、设于所述转轴另一端的转动开关。所述风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风门外侧设有风管,所述风管端部设有外螺纹及螺纹盖。所述风管的设置更便于外部装置的配合连接,而螺纹盖则起到了风门不启用时,防止外界杂质进入风管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保证房间内通风,提高用户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开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块依次拼接的单元板1、设于端部的单元板一端的开闭装置2;所述单元板1上设有多个孔洞11,所述孔洞11的深度小于单元板1的厚度,多个所述孔洞11互相贯通,多块所述单元板1之间的孔洞11互相贯通;所述开闭装置2包括插接部和集风部,所述插接部包括多个配合插接于所述孔洞11的插接头21,所述插接头21中部设有连通至所述集风部的通孔;所述集风部包括集风腔31及设于所述集风腔31一端的排风口32,所述排风口32设有风门。所述插接头21包括远离所述集风部一端的插入部211、靠近所述集风部一端的紧固部212,所述插入部211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紧固部212的横截面积。所述紧固部212外侧设有橡胶层。所述插入部211远离所述紧固部212一端外侧设有密封圈2111。所述密封圈2111外侧设有润滑液。所述风门包括设于所述排风口32一侧的转轴41、设于所述转轴41处于所述集风腔31内一端的叶片42、设于所述转轴41另一端的转动开关43。所述风门外侧设有风管5,所述风管5端部设有外螺纹及螺纹盖6。

本实用新型的单元板设有互相贯通的孔洞,且多块单元板之间的孔洞也互相贯通,固空气能够在多块单元板之间快速流动,而一端的开闭装置使得这些单元板的孔洞与外界互通,以进行高效的空气交换,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具体实施方式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一种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