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节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64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支座。



背景技术:

对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特别是大型混凝土构件来说,通常采用多个节段拼装的方式达到连接目的,这就使得各个节段在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移动,移动到待连接的节段进行连接。在移动时,通常采用支撑千斤顶配合顶推千斤顶的方式,以实现混凝土构件的移动:通过多个支撑千斤顶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支撑,通过顶推千斤顶沿滑轨对混凝土构件进行顶推。

当混凝土构件沿着滑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需进行结构体系转换,通过设置在混凝土构件上的支墩将混凝土构件的支撑千斤顶和顶推千斤顶替换出来,而由两个相邻节段的混凝土构件上的支墩扣合来承重受力。

然而,为了实现两个混凝土构件支墩之间的扣合连接,相互扣合的支墩之间存在间隙,当混凝土构件调整定位后需要拆除支撑千斤顶时,由于上下两个相邻之间的支墩存在间隙,而支墩之间不能实现支撑高度的调整,也就是支墩高度不能很好地与混凝土构件和混凝土支墩之间的间隔相适应,导致依靠支座本身无法将混凝土构件的支撑不稳,支撑力不够,无法保证结构体系替换过程顺利进行。

此外,当两个构件在依靠设置在相邻端部的支座进行扣合连接时,为保证连接设置间隙,当完成连接后,如果两个支座之间保留间隙,则两个构件之间会在支座的间隙范围内发生相互移动,导致结构不稳,甚至损坏连接支座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用于支撑或连接的两个支座之间的间隙,成为有效实现结构体系转换,以及保证构件连接后不发生相互移动、错位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两个构件之间在设置支座用于支撑和连接时,由于支座与构件之间存在间隙导致无法完成支撑和连接时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支座,该调节支座通过设置粗调板进行粗调,还设置有精调装置,通过采取注浆调节的方式,使调节支座达到设定的高度位置,该调节支座通过压力调节的方式,实现控制调节高度的目的,便于操作和控制,而且调整到位后,不会发生回弹或失效,达到永久支撑或连接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度可调节支座,包括粗调装置和与所述粗调装置重叠布置的精调装置,其中:

所述粗调装置包括多块重叠布置的粗调板,多块所述粗调板的厚度之和与待调整的间隙适配;

所述精调装置为带有密闭腔体的安装底座,所述密闭腔体带有密封塞,该密封塞与粗调板接触,在所述安装底座上还设有与密闭腔体连通的注浆孔,当浆液填满密闭腔体时推动密封塞向粗调板运动。

通过设置粗调装置和精调装置,通过粗调装置中的粗调板对间隙进行粗调,从而快速实现第一步粗调,使待调整的间隙处在较小的范围内,大幅度提高了调节支座的调整效率。

设置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与支座连接,再在安装底座上布置粗调板实现粗调,粗调板与另一侧的支座连接,所述粗调板包括多种型号规格,每个型号规格的粗调板的数量又有多个,根据待调整间隙的宽度,合理选择粗调板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完成粗调。

通过注浆孔往安装底座的内部密闭腔体注浆,使密封塞在浆液的压力下与安装底座的内壁发生移动,从而朝粗调板一侧移动,使密封塞与粗调板之间贴紧,不存在间隙,实现精调。在注浆调节支座高度时,根据间隙调整要求,通过控制浆液的压力实现调整幅度的控制,能达到较好的调节效果。当精调调整到位后,保持压力不变,浆液凝固后能实现永久支撑或连接的效果,保证支座的高度不会发生回弹、缩小的情况,充分实现高度的固定。

传统调节装置中,通常采用楔形块进行调节,调节使,采用冲击力将楔形块强行插入相邻两块板材之间,这种调节方式不仅会对板材和楔形块造成损害,影响其长期使用,同时很难控制调整宽度,当存在过度调节时,无法进行下一步调节,而采取注浆方式进行精调,密封塞和安装底座之间只会发生小幅度相对运动,并且依靠浆液压力缓慢调节,对整个支座进行很好的保护,提高了调节支座的使用寿命,同时,可调节注浆压力,也可放出注入的浆液,从而很好地控制调整宽度。

另外,传统方式也有采用螺杆配合旋转螺母将楔形块挤压进入板材之间的方式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中螺杆很容易失效,当螺杆失效后,无法进行调节,并且,这种调节方式也是依靠调节板之间的相互挤压,滑动,不便于控制调节幅度,也容易损坏调节板。

优选的,所述密闭腔体内设有与腔体高度对应的垫块,所述垫块与所述安装底座的内腔壁贴合。

通过在密封空腔内设置垫块,从而降低了密闭腔体内的间隙,当注入浆液时,浆液只需将垫块与密闭腔体内壁之前的间隙填满即可完成精调,并且垫块形成对密封塞的支撑,防止密封塞与安装底座之间发生较大幅度的相对移动,从而影响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密封塞与安装底座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设置密封圈,提高密封塞与安装底座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在注浆微调的过程中,发生贴合部位漏浆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垫块为橡胶块,该橡胶块上开设有用于浆液流动的浆液孔。

采取橡胶块,橡胶块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力,能对密封塞形成弹性支撑,在橡胶块上开设浆液孔,使浆液通过浆液孔灌满整个密闭腔体内的间隙,使后期浆液凝固后形成密实的支撑。

优选的,所述注浆孔通向所述垫块底部。

将注浆孔通向垫块底部,利用浆液压力首先将垫块顶向密封塞,从而对密封塞形成支撑,最后底部形成浆液凝固层对垫块进行支撑,这种支撑结构优于将注浆孔开设在垫块与安装底座接触的端部而在垫块上下两侧都形成浆液凝固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密封塞与粗调板接触部位设置有垫圈层,所述垫圈层外侧还设置有密封环。设置垫圈层,使密封塞与粗调板之间的具有缓冲效果,避免二者硬接触影响调节效果,设置垫圈层后,密封塞在密闭腔体内的浆液压力顶推下,不断压近粗调板,从而保证良好的调节效果。

设置密封环,对垫圈层形成保护。

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出密闭腔体内气体的排气孔。

设置排气孔,便于在注浆时,将密闭腔体内的气体排出,使浆液填满密闭腔体内的间隙空间,保证浆液在凝固后,形成密实的结构,保证支座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粗调板和密封塞为钢板,用于注入的浆液为可固化的无收缩性聚氨酯橡胶或改性环氧树脂。

粗调板和密封塞均采用钢板,使其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在支撑或连接两端支座时,形成较好的支撑或连接,避免因存在较大的弹性而导致构件同样发生相对移动的问题,使调节支座具有较好的支撑、连接效果。

浆液采用可固化的无收缩性聚氨酯橡胶或改性环氧树脂,能实现浆液凝固,同时保证浆液凝固后不会发生收缩而影响调节支座的使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注浆孔往安装底座的内部密闭腔体注浆,使密封塞在浆液的压力下与安装底座的内壁发生移动,从而朝粗调板一侧移动,使密封塞与粗调板之间贴紧,不存在间隙,实现精调。采用注浆方式调节支座高度时,根据间隙调整要求,通过控制浆液的压力实现调整幅度的控制,能达到较好的调节效果,当精调调整到位后,保持压力不变,浆液凝固后能实现永久支撑或连接的效果,保证支座的高度不会发生回弹、缩小的情况,充分实现高度的固定和调节;

2、通过粗调装置中的粗调板对间隙进行粗调,从而快速实现第一步粗调,使待调整的间隙处在较小的范围内,大幅度提高了调节支座的调整效率;

3、将开设在安装底座上的注浆孔通向垫块底部,利用浆液压力首先将垫块顶向密封塞,从而对密封塞形成支撑,最后底部形成浆液凝固层对垫块进行支撑,这种支撑结构优于将注浆孔开设在垫块与安装底座接触的端部而在垫块上下两侧都形成浆液凝固层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节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粗调板,2-安装底座,3-密封塞,4-注浆孔,5-垫块,6-密封圈,7-浆液孔,8-垫圈层,9-密封环,10-第一钢剪力键,11-第二钢剪力键,12-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应用于两个钢剪力键之间的间隙调整。

如图1所示,高度可调节支座,包括粗调装置和与所述粗调装置重叠布置的精调装置,其中:

所述粗调装置包括多块重叠布置的粗调板1,多块所述粗调板1的厚度之和与待调整的间隙适配;

所述精调装置为带有密闭腔体的安装底座2,所述密闭腔体带有密封塞3,该密封塞3与粗调板1接触,在所述安装底座2上还设有与密闭腔体连通的注浆孔4,当浆液填满密闭腔体时推动密封塞3向粗调板1运动。

通过设置粗调装置和精调装置,通过粗调装置中的粗调板对间隙进行粗调,从而快速实现第一步粗调,使待调整的间隙处在较小的范围内,大幅度提高了调节支座的调整效率。

设置安装底座2,所述安装底座2与第一钢剪力键10连接,再在安装底座2上布置粗调板1实现粗调,粗调板1与另一侧的第二钢剪力键11连接,所述粗调板1包括多种型号规格,每个型号规格的粗调板1的数量又有多个,根据待调整间隙的宽度,合理选择粗调板1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完成粗调。

通过注浆孔4往安装底座2的内部密闭腔体注浆,使密封塞3在浆液的压力下与安装底座2的内壁发生移动,从而朝粗调板1一侧移动,使密封塞3与粗调板1之间贴紧,不存在间隙,实现精调。在注浆调节支座高度时,根据间隙调整要求,通过控制浆液的压力实现调整幅度的控制,能达到较好的调节效果。当精调调整到位后,保持压力不变,浆液凝固后能实现永久支撑或连接的效果,保证支座的高度不会发生回弹、缩小的情况,充分实现高度的固定。

传统调节装置中,通常采用楔形块进行调节,调节使,采用冲击力将楔形块强行插入相邻两块板材之间,这种调节方式不仅会对板材和楔形块造成损害,影响其长期使用,同时很难控制调整宽度,当存在过度调节时,无法进行下一步调节,而采取注浆方式进行精调,密封塞和安装底座之间只会发生小幅度相对运动,并且依靠浆液压力缓慢调节,对整个支座进行很好的保护,提高了调节支座的使用寿命,同时,可调节注浆压力,也可放出注入的浆液,从而很好地控制调整宽度。

另外,传统方式也有采用螺杆配合旋转螺母将楔形块挤压进入板材之间的方式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中螺杆很容易失效,当螺杆失效后,无法进行调节,并且,这种调节方式也是依靠调节板之间的相互挤压,滑动,不便于控制调节幅度,也容易损坏调节板。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闭腔体内设有与腔体高度对应的垫块5,所述垫块5与所述安装底座2的内腔壁贴合,通过在密封空腔内设置垫块5,从而降低了密闭腔体内的间隙,当注入浆液时,浆液只需将垫块5与密闭腔体内壁之前的间隙填满即可完成精调,并且垫块5形成对密封塞3的支撑,防止密封塞3与安装底座2之间发生较大幅度的相对移动,从而影响密封效果。

为了避免密封塞3与安装底座2之间出现漏浆的问题,在密封塞3与安装底座2的结合面上安装有密封圈6,设置密封圈6,提高密封塞3与安装底座2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在注浆微调的过程中,发生贴合部位漏浆的问题。

进一步地,垫块5为橡胶块,该橡胶块上开设有用于浆液流动的浆液孔7,橡胶块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力,能对密封塞3形成弹性支撑,在橡胶块上开设浆液孔7,使浆液通过浆液孔7灌满整个密闭腔体内的间隙,使后期浆液凝固后形成密实的支撑。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浆孔4通向所述垫块5的底部,注浆孔4通向垫块5底部,利用浆液压力首先将垫块顶向密封塞3,从而对密封塞3形成支撑,最后底部形成浆液凝固层对垫块5进行支撑,这种支撑结构优于将注浆孔4开设在垫块5与安装底座2接触的端部而在垫块5上下两侧都形成浆液凝固层结构。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密封塞3与粗调板1接触部位设置有垫圈层8,所述垫圈层8外侧还设置有密封环9,设置垫圈层8,使密封塞3与粗调板1之间的具有缓冲效果,避免二者硬接触影响调节效果,设置垫圈层8后,密封塞3在密闭腔体内的浆液压力顶推下,不断压近粗调板1,从而保证良好的调节效果,密封环9,对垫圈层8形成保护。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底座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出密闭腔体内气体的排气孔,设置排气孔后,在注浆时,能将密闭腔体内的气体排净,使浆液填满密闭腔体内的间隙空间,保证浆液在凝固后,形成密实的结构,保证支座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粗调板1和密封塞3为钢板,用于注入的浆液为可固化的无收缩性聚氨酯橡胶或改性环氧树脂,粗调板1和密封塞3均采用钢板,使其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在支撑或连接两端支座时,形成较好的支撑或连接,避免因存在较大的弹性而导致构件同样发生相对移动的问题,使调节支座具有较好的支撑、连接效果。

浆液采用可固化的无收缩性聚氨酯橡胶或改性环氧树脂,能实现浆液凝固,同时保证浆液凝固后不会发生收缩而影响调节支座的使用。

本实施例通过注浆孔往安装底座的内部密闭腔体注浆,使密封塞在浆液的压力下与安装底座的内壁发生移动,从而朝粗调板一侧移动,使密封塞与粗调板之间贴紧,不存在间隙,实现精调。采用注浆方式调节支座高度时,根据间隙调整要求,通过控制浆液的压力实现调整幅度的控制,能达到较好的调节效果,当精调调整到位后,保持压力不变,浆液凝固后能实现永久支撑或连接的效果,保证支座的高度不会发生回弹、缩小的情况,充分实现高度的固定和调节。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调节如实施例1中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安装调节支座,分别将粗调板1和安装底座2安装在对应侧的钢剪力键上,粗调板1连接第二钢剪力键11,安装底座2连接第一钢剪力键10;

b、注浆,通过注浆孔4往密闭腔体内进行注浆;

c、停止注浆,当注浆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停止注浆;

d、保压至浆液凝固,并达到设计强度;

e、采用封头12封堵注浆孔4。

本实施例中,注浆压力达到1MPa时,停止注浆,并在该压力下进行保压。

采取上述方式,通过注浆孔4往安装底座2的内部密闭腔体注浆,使密封塞3在浆液的压力下与安装底座2的内壁发生移动,从而朝粗调板1一侧移动,使密封塞3与粗调板1之间贴紧,不存在间隙,实现精调。

采用注浆方式调节支座高度时,根据间隙调整要求,通过控制浆液的压力实现调整幅度的控制,能达到较好的调节效果,当精调调整到位后,保持压力不变,浆液凝固后能实现永久支撑或连接的效果,保证支座的高度不会发生回弹、缩小的情况,充分实现高度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