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门窗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54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力墙门窗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特别涉及一种剪力墙门窗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剪力墙按结构材料可以分为钢板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配筋砌块剪力墙,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最为常用。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

剪力墙的门窗建筑模板设置在墙体建筑模板上,与墙体建筑模板配合浇筑形成门窗的预留孔。现有的剪力墙门窗建筑模板由四块边框固定组合形成一个矩形框架,边框与墙体建筑模板通过角片螺栓固定,其不足之处在于,边框上固定角片的预留螺栓孔位置固定,当前后两个角片固定在预留螺栓孔上时,两角片之间的距离便已经固定,角片不能适用于将厚度不同的墙体建筑模板与边框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剪力墙门窗建筑模板,实现了角片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墙体建筑模板与边框之间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剪力墙门窗建筑模板,与墙体建筑模板配合浇筑形成预留门窗孔,所述门窗建筑模板包含四个边框,四个边框组合形成矩形框,边框与墙体建筑模板通过角片固接,每个边框垂直于墙体建筑模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角片调节块,角片调节块的截面呈U型,角片固接于角片调节块靠近墙体建筑模板的一端,角片调节块的U型内侧壁与边框的内外侧壁贴合,边框的内侧壁与角片调节块贴合的位置突出有滑轨,角片调节块具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片调节块能够带动角片沿垂直于墙体建筑模板的方向滑动,调整前后角片之间的垂直距离,以适应不同的墙体建筑模板厚度。

较佳的,滑轨和滑槽的截面为T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轨与滑槽的配合更加稳定。

较佳的,分别固接四个边框与墙体建筑模板的四个角片组合形成一个闭合的框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片能够封闭墙体建筑模板与边框之间的缝隙。

较佳的,相邻两边框之间通过分别设置在两个边框形成的直角的外侧和内侧的角板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相邻边框之间的固定稳定且简单。

较佳的,边框外侧面靠近相邻边框2的两端设置有凹槽,角板与凹槽配合,且角板的外侧面与边框的外侧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边框外侧的平面较为平整,不影响浇筑平面的质量。

较佳的,两个竖直设置的边框之间设置有若干与两者固接的横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加强两竖直设置的边框之间的强度,防止其变形。

较佳的,靠近顶端的三个边框中,每两个相邻边框之间固接有若干倾斜的且相互平行的支撑杆,相互平行的若干支撑杆为一组,两组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彼此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能够支撑最顶端的边框,防止其在浇筑过程中发生变形。

较佳的,两组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为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为45°时,支撑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采用能够垂直于墙体建筑模板滑动的角片调节块来调节角片之间的距离,达到了能够适应以固定不同厚度墙体建筑模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局部A放大图。

图中,1、墙体建筑模板;2、边框;21、横杆;22、支撑杆;23、凹槽;24、滑轨;3、角板;4、角片;5、角片调节块;5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剪力墙门窗建筑模板,与墙体建筑模板1配合浇筑形成预留门窗孔,所述门窗建筑模板包含四个边框2,四个边框2组合形成矩形框,边框2与墙体建筑模板1通过角片4固接,每个边框2垂直于墙体建筑模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角片调节块5,角片4与角片调节块5固接,角片调节块5能够沿边框2垂直于墙体建筑模板1的方向滑动。这样设置滑动角片调节块5带动角片4沿边框2垂直于墙体建筑模板1的方向滑动,使角片4贴合墙体建筑模板1,从而固定边框2与墙体建筑模板1,边框2组成的矩形框能够成型预留门窗孔的形状。

如图1和图2所示,角片调节块5的截面呈U型,角片4固接于角片调节块5靠近墙体建筑模板1的一端,角片调节块5的U型内侧壁与边框2的内外侧壁贴合,边框2的内侧壁与角片调节块5贴合的位置突出有垂直于墙体建筑模板1方向的T型滑轨24,角片调节块5具有与滑轨24滑动配合的T型滑槽51(见图4),这样设置能够保证角片调节块5带动角片4沿边框2垂直于墙体建筑模板1的方向滑动,且不会破坏为浇筑面的边框2外侧面的平整性。

如图2所示,固接边框2与墙体建筑模板1的角片4组合形成一个闭合的框架,这样角片4能够密封墙体建筑模板1与边框2之间的缝隙。

如图4所示,相邻两边框2之间通过分别设置在两个边框2形成的直角的外侧和内侧的角板3固接。如图1和图3所示,两个竖直设置的边框2之间设置有若干与两者固接的横杆21;靠近顶端的三个边框2中,每两个相邻边框2之间固接有若干倾斜45°角的且相互平行的支撑杆22,相互平行的若干支撑杆22为一组,两组支撑杆22的一端分别彼此固接。横杆21和支撑杆22的设置能够增大边框2的抗变形强度,减小边框2在浇筑过程中的形变程度。

另外,为保证作为浇筑面的边框2外侧面的平整性,如图4所示,边框2外侧面靠近相邻边框2的两端设置有凹槽23,角板3与凹槽23配合,且角板3的外侧面与边框2的外侧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先用角板3固定四个边框2使其组成矩形框,再固定横杆21和支撑杆22,最后滑动角片调节块5带动角片4沿滑轨24垂直于墙体建筑模板1的方向滑动,使角片4贴合墙体建筑模板1,进而通过角片4固定边框2与墙体建筑模板1,最后进行浇筑,在边框2与墙体建筑模板1的作用下形成门窗的预留孔。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