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212阅读:39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砌体结构整体性非常差,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村居民都采用砌体结构,农村建筑一般都是农民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建,不会进行正规的设计,施工多由当地工匠承包或农民互助完成,施工过程一般也没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所以大部分砌体结构都不设构造柱,从而给房屋的安全性造成非常大的隐患。

随着最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开始注意构造柱的设立,但是传统的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的非常简单,往往不能达到安全标准,在地震中构造柱很容易就会与圈梁分离,进而构造柱的作用不大,砌体墙仍不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在灾害面前仍然损失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其优点是可以增强构造柱与圈梁的整体性,保证砌体墙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构造柱包括设在圈梁下方的纵筋和与纵筋绑好的构造柱箍筋,圈梁内设有横筋和与横筋绑好的圈梁箍筋,构造柱与圈梁接触的部位设有Z形拉筋,Z形拉筋一端绑在构造柱箍筋上,Z形拉筋另一端绑在圈梁箍筋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圈梁和构造柱浇筑完后,Z形拉筋可以使圈梁与构造柱的整体性更强,稳定性更好,在震动中构造柱与圈梁不易分离,使构造柱更加稳固,也使与构造柱一体的砌体墙更加的牢固,同时氟碳漆可以增强Z形拉筋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Z形拉筋的抗腐蚀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Z形拉筋的两端设有倒钩,倒钩与Z形拉筋成锐角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圈梁和构造柱之间发生震动时Z形拉筋会受到一个向外拉的力,这时倒钩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将拉力抵消一部分,进而可以增加Z形拉筋的固定强度,进而可以使圈梁与构造柱之间更坚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倒钩与Z形拉筋层锐角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圈梁与构造柱之间产生一个拉力时,成锐角设置的倒钩可以增加Z形拉筋的抗拉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浇筑构造柱部位的墙体侧壁上分别固定有模板,模板通过硬木夹头压紧在墙体上,并通过对拉螺栓穿过硬木夹头进行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拉螺栓穿过墙体和墙体两端的硬木夹头与落寞螺纹连接,进而将模板固定在墙体上,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对拉螺栓将模板固定在墙体上,而不用为了支撑模板单独去搭建架子,进而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资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墙体与构造柱接触的侧面贴有泡沫塑料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贴泡沫塑料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模板边缘接缝不严,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最终影响拆模后的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Z形拉筋表面涂有氟碳漆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氟碳漆可以增强Z形拉筋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Z形拉筋的抗腐蚀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圈梁与构造柱之间设有多根Z形拉筋,Z形拉筋的两端设有倒钩,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圈梁与构造柱之间的整体性更强、更加牢固,进而可以提高砌体墙的坚固程度;

2、本实用新型的模板贴近墙体设置,模板上设有硬木夹头,硬木架头对模板进行压紧,对拉螺栓穿过硬木架头和墙体与螺母螺纹连接,通过拧动螺母可以将模板固定在墙体上,省去了单独搭建架子对模板支撑的程序,进而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3、构造柱与墙体接触的两侧不规则的设有马牙槎,马牙槎与墙体插接,可以使构造柱与墙体连接的更加紧密,使砌体墙更加牢固,抗震能力更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圈梁、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体现圈梁和构造柱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体现Z形拉筋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体现硬木夹头与对拉螺栓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体现硬木夹头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模板;2、第一墙体;21、第二墙体;211、通孔;3、横筋;31、圈梁箍筋;4、纵筋;41、构造柱箍筋;5、Z形拉筋;51、倒钩;6、泡沫塑料条;7、硬木夹头;71、固定孔;8、对拉螺栓;8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构造柱与圈梁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首先在垒砌过程中将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21之间预留出马牙槎和构造柱的空间。

如图2和图3所示,等到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21干燥到一定强度后,需要在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21上表面浇筑圈梁,同时在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21之间浇筑构造柱,首先将构造柱内的构造柱纵筋4和构造柱箍筋41预先绑扎到位,使构造柱箍筋41均匀的套接在四根纵筋的外表面上,同时也将圈梁内的横筋3和圈梁箍筋31也绑轧到位,使圈梁箍筋31均匀的套接在四根横筋3的外表面上,圈梁与构造柱靠近部位的圈梁箍筋31与构造柱箍筋41之间设有多根Z形拉筋5(见图4),Z形拉筋5要比普通拉筋粗得多,Z形拉筋5一端绑在圈梁箍筋31上,另一端绑在构造柱箍筋41上,在Z形拉筋5的两端设有倒钩51(见图4),倒钩51与拉筋成锐角,倒钩51可以增加Z形拉筋5的固定强度,进而可以使圈梁与构造柱之间更坚固,同时在Z形拉筋5表面涂有一层氟碳漆,氟碳漆可以增强Z形拉筋5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Z形拉筋5的抗腐蚀能力。

如图2和图5所示,下一步固定模板1,在固定模板1之前先沿构造柱的轮廓线贴好泡沫塑料条6,贴泡沫塑料条6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模板1边缘接缝不严,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最终影响拆模后的观感。贴完泡沫塑料条6后,在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21相靠近一侧竖直方向均匀对应的钻出通孔211,成排的通孔211与构造柱的浇筑区域有一定的距离,距离很小,然后将模板1贴在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21之间的浇筑区域上,模板1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21上,同时模板1两端的侧壁不超过通孔211的位置,在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21对应的通孔211上设有一条硬木夹头7(见图1),硬木夹头7两端与通孔211的位置设有固定孔71(见图6),每个通孔211内设有一根对拉螺栓8,对拉螺栓8两头螺纹连接有螺母81,通过拧动螺母81对硬木夹头7进行压紧,进而实现对模板1的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同样在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21侧壁靠近上表面的部位均匀设有通孔211,通孔211内同样固定有一根对拉螺栓8,对拉螺栓8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81固定有一根硬木夹头7,在硬木夹头7上固定有圈梁模板1,将全部模板1固定好后,向模板1内浇筑水泥,等到圈梁和构造柱干燥程度达到标准后将模板1拆掉。

工作过程:先沿构造柱的轮廓线贴好泡沫塑料条6,然后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21相靠近一侧竖直方向均匀对应的钻通孔211,在将模板1贴在浇筑构造柱的部位,对应的通孔211上摆放一条硬木夹头7,同时硬木夹头7将模板1抵触在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21的侧壁上,对拉螺栓8穿过硬木夹头7和墙体,对拉螺栓8两头螺纹连接有螺母81,通过拧动螺母81对樱木夹头进行压紧,进而实现对构造柱模板1的固定,同样方式对圈梁的模板1进行固定,最终向模板1内浇筑水泥,等到圈梁和构造柱干燥程度达到标准后将模板1拆掉。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