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免烧砖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963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免烧砖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淤)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免烧砖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污(淤)泥分为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淤)泥。淤泥是由于降雨径流等冲刷引起的河湖底泥,包括污染底泥及河湖非污染底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污(淤)泥量大幅增长,其处理处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常用的污(淤)泥处理处置方法包括好氧/厌氧堆肥、填埋、焚烧及制砖等。工业污(淤)泥,不同于市政污(淤)泥,可能含有较大量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及持久性污染物,在处理处置过程中应避免其内含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相比堆肥、填埋、焚烧等方法,污淤泥制砖可将污(淤)泥中的有害物质稳定封存在无机的砖块内,免于释放,更为安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污染物资源化。

目前可用于污(淤)泥制备免烧砖的装置有很多,此类装置的下模框大多采用多个对称设置的压力缸或者转轴带动机械臂的方式来实现其在支架上的上下滑动,但是由于每个压力缸分别与传动机构连接,使得控制和操作不方便,而且很难保证压力缸的同时控制,极易导致下模框向上脱模不稳定,造成脱模困难,影响免烧砖成型质量;而转轴带动机械臂的方式虽能同时控制,但是机械臂的长度有限,当更换不同形状的压砖模具后下模框的上下移动距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此时也需要更换机械臂,如不更换,极易出现下模框上移不彻底使得砖坯脱模困难甚至损坏成型砖,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影响免烧砖工作效率;另外,为提高装置脱模质量,通常需要停机,将压砖模具取下人工涂抹脱模剂,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及维护成本,而且停机作业提高生产成本。

因此,急需改进现有的免烧砖装置结构,提高脱模效率,确保免烧砖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免烧砖制备装置,该装置通过双作用压力缸控制下模框的移动,确保脱模稳定,并在下模框设置通孔,导入脱模剂来提高脱模效率,保证脱模质量,从而提高污(淤)泥免烧砖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免烧砖制备装置,包括底座、支架、上模和下模框,所述上模包括上垫板、传压杆以及上模芯,所述下模框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可滑动套设在支架上;所述底座中部上设有一双作用压力缸,所述双作用压力缸的两活塞杆的伸出端分别与一连接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对应连接板中部相铰接,用于驱动下模框在支架上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压杆上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框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下模框外侧壁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进液口的另一端与进液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与脱模剂储藏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与进水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框内侧设有耐磨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当需要脱模或复位下模框时,双作用压力缸通过控制两个连接杆带动下模框整体平稳的上下移动,避免了因下模框上移不稳定造成的脱模不成功及材料浪费等问题;2、本实用新型在下模框设置通孔及进液口,可将脱模剂定期滴灌或喷灌在下模框内侧,提高脱模效率,确保脱模质量。3、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备的免烧砖表面平滑完整,无缺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免烧砖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免烧砖制备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框截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3、上模;4、下模框;310、上垫板;311、传压杆;312、上模芯;5、连接板;6、双作用压力缸;7、连接杆;8、限位块;9、通孔;10、进液口;11、进液管;12、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污泥免烧砖制备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上模3和下模框4,所述上模3包括上垫板310、传压杆311以及上模芯312,所述下模框4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可滑动套设在支架2上;所述底座1中部上设有一双作用压力缸6,所述双作用压力缸6的两活塞杆的伸出端分别与一连接杆7的一端相铰接,所述连接杆7的另一端与对应连接板5中部相铰接,用于驱动下模框4在支架2上上下滑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双作用压力缸6能够确保下模框4在支架2上快速平稳地上下滑动且滑动距离可精确调整,从而提高了免烧砖脱模质量,确保砖坯成型质量,且装置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在下模框4下面放一块托板,在下模框4中注入原料,达到预先设定的入料深度后停止,上模3向下运动,上模芯312插入原料中,上模3将下模框4内的原料压制成砖坯,然后双作用压力缸6的伸缩杆伸长推动下模框4向上移动至其离开砖坯一定的距离,上模3再向上运动脱离下模框4并复位,推动托板将砖坯推送,然后双作用压力缸6的伸缩杆收缩拉动下模框4下移复位,完成一个操作周期。

所述下模框4与连接板5可拆卸连接。现有技术中下模框4与连接板5大多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连接板5损坏,则需要更换整个模具,大大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将下模框4与连接板5可拆卸连接,当连接板5损坏可直接更换,降低维修费用,节约成本。

所述传压杆311上设有限位块8。当下模框4向上运动到限位块8处时自动停止,操作方便,准确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框4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通孔9;所述下模框4外侧壁设有进液口10;所述进液口10的一端与所述通孔9相连通,所述进液口10的另一端与进液管11相连通,便于下模框4的护理。

所述进液管11与脱模剂储藏箱相连。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将脱模剂通过进液管11输送至通孔9,在通孔9处通过滴灌或喷灌的形式将脱模剂喷到下模框4内侧,提高脱模效率,确保砖坯表面平滑完整无缺裂,提高砖坯成型质量,同时降低砖坯与下模框4内侧的摩擦,延长下模框4的使用寿命。

所述进液管11与进水管12相连。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将水通过进液管11输送至通孔9,在通孔9处将水喷洒到下模框4内侧对下模框4进行清洗,防止下模框4内侧碎渣影响下一批次免烧砖成品的质量。

所述下模框4内侧设有耐磨层。当上模芯312与下模框4内侧耐磨层接触,不会对下模框4造成很大的损坏,从而增加了下模框4的使用寿命,更易脱模,且生产得到的砖坯形状规整,质量可靠。

实施例一

一种污泥免烧砖制备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上模3和下模框4,所述上模3包括上垫板310、传压杆311以及上模芯312,所述下模框4两侧可滑动套设在支架2上,所述下模框4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板5,所述底座1中部上设有一双作用压力缸6,所述双作用压力缸6的两活塞杆的伸出端分别与一连接杆7的一端相铰接,所述连接杆7的另一端与对应连接板5相铰接,用于驱动下模在支架2上上下滑动。所述传压杆311上设有限位块8,当下模框4向上运动到限位块8处时自动停止,完成脱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所述下模框4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通孔9;所述下模框4外侧壁设有进液口10;所述进液口10的一端与所述通孔9相连通,所述进液口10的另一端与进液管11相连通,所述进液管11与脱模剂储藏箱相连。

制砖一段时间上下模之间与原料接触面不再光滑极易造成脱模困难,因此,本实施例在下模框4设置通孔9,当需要对压砖模具进行护理时无需拆卸上下模,而只需将上模3压入下模框4中,在通孔9处通入脱模剂即可,提高脱模质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进液管11与进水管12相连,所述进液管11与进水管12上设有电磁阀门。将上模3压入下模框4中,在通孔9处喷入水,对模具进行冲洗,便于维护及下次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