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系统及气膜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46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除尘系统及气膜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尘系统及气膜建筑。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

由于气膜靠内外气压差来支撑整个建筑,因此,在气膜建筑的内部需要保持一定的密封性。由于气膜建筑通常用作公共场所(例如体育馆等),因此内部人数众多,在人们走动时带动的尘土,会使得尘土混入到空气中,使得空气质量变差,人们呼吸舒适度降低。因此,气膜建筑的主体建筑通常与换气管路连接,换气管路将气膜建筑的主体建筑内部的气体输送到过滤机构处,经由过滤机构的过滤作用后,再将过滤后的空气后输送回主体建筑中,从而改善主体建筑内的空气质量。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使用上述换气管路对于气膜建筑的主体建筑内部的除尘效果较差,气膜建筑的主体建筑内部空气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膜建筑的主体建筑内部空气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系统,包括:设置于地下的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出风口位于气膜主体建筑的底部,且所述进气管路的出风口朝上设置,所述进气管路的出风口处盖合有具有通气孔的盖体,所述进气管路内靠近于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有静电除尘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内,所述静电除尘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气膜主体建筑内部,且位于所述进气管路的出风口旁。

优选地,所述盖体包括支撑框和至少一个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支撑框分隔成至少两个通气孔,所述挡板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框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角度调节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挡板分别通过与其连接的转轴与所述支撑框转动连接,各所述转轴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角度调节件包括齿轮、齿条和驱动器,所述齿轮套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齿条往复运动。

可选地,所述角度调节件包括固定板、固定盘和锁销,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固定盘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销孔;所述固定盘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支撑框及固定盘后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锁销穿过所述第一销孔并插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销孔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尘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尘系统应用于气膜建筑中,其中,进气管路的出风口设置于气膜建筑的气膜主体建筑的底部,以向气膜主体建筑内部通入气体。

由于在进气管路的出风口处设置有静电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中产生强电场,气体在经过强电场时,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使得空气中的尘粒带负电,带负电的尘粒沉积下去。由于静电除尘装置设置于出风口处,因此被电离的气体流入气膜主体建筑内,使得气膜主体建筑内的空气中的尘土沉降,可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尘土含量。

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气膜建筑相比,应用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系统的气膜建筑的气膜主体建筑中,空气中掺杂的尘土较少,空气质量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膜建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膜建筑的主体建筑内部空气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膜建筑,包括气膜主体建筑和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除尘系统,所述除尘系统内的进气管路与所述气膜主体建筑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换气室,所述气膜主体建筑和所述换气室之间通过出气管路和所述除尘系统中的进气管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路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气膜主体建筑的内部的边缘区域,所述除尘系统内的第二风扇位于所述进气管路的出风口与所述气膜主体建筑的内壁之间。

所述气膜建筑与上述除尘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系统应用于气膜建筑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系统中盖体处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盖体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系统中盖体处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5中盖体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系统中一种角度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系统中另一种角度调节件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角度调节件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进气管路;20-盖体;21-支撑框;22-挡板;23-转轴;24-通气孔;30-静电除尘装置;41-第一风扇;42-第二风扇;51-齿轮;52-齿条;53-驱动器;61-固定板;62-固定盘;63-锁销;64-第二销孔;70-出气管路;100-气膜主体建筑;200-换气室;30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系统,包括:设置于地下的进气管路10,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位于气膜主体建筑100的底部,且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朝上设置,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处盖合有具有通气孔24的盖体20,进气管路10内靠近于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有静电除尘装置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尘系统应用于气膜建筑中,其中,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设置于气膜建筑的气膜主体建筑100的底部,以向气膜主体建筑100内部通入气体。

由于在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处设置有静电除尘装置30,静电除尘装置30中产生强电场,气体在经过强电场时,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使得空气中的尘粒带负电,带负电的尘粒沉积下去。由于静电除尘装置30设置于出风口处,因此被电离的气体流入气膜主体建筑100内,使得气膜主体建筑100内的空气中的尘土沉降,可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尘土含量。

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气膜建筑相比,应用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系统的气膜建筑的气膜主体建筑100中,空气中掺杂的尘土较少,空气质量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静电除尘装置30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静电除尘器,该装置为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对其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选用合适的型号。

为了使得被电离的空气进入气膜主体建筑100后移动更远距离,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除尘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扇41,第一风扇41设置于进气管路10内,静电除尘装置30位于第一风扇41和出风口之间。

如此设计,在开启第一风扇41后,第一风扇41的送风方向为朝向出风口的方向,由于静电除尘装置30位于第一风扇41和出风口之间,因此第一风扇41将流动到静电除尘装置30附近的空气吹送到气膜主体建筑100中,增加了位于出风口处的气体的流动性,从而使得进入气膜主体建筑100内的气体流动性更大,流动范围更广,从而使得除尘系统的除尘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除尘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扇42,第二风扇42设置于气膜主体建筑100内部,且位于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旁。第二风扇42在气膜主体建筑100的内部,使得从出风口进入气膜主体建筑100内部的气体的流动性增强,且沿水平方向移动,更易于在气膜主体建筑100内部扩散,从而进一步增大除尘系统的除尘范围。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连通于气膜主体建筑100的底部的边缘区域,第二风扇42位于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与气膜主体建筑100的内壁之间。如此设计,第二风扇42开启后,送风方向为朝向气膜主体建筑100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从而将从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进入气膜主体建筑100的气体向气膜主体建筑100的中心区域移动。

为避免人员或者物品经由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掉落,在出风口处设置有具有通风口的盖体20,气体经过通风口后进入气膜主体建筑100内部。为便于调节经由通风口进入气膜主体建筑100内部的气体的流向,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盖体20包括支撑框21和至少一个挡板22,挡板22将支撑框21分隔成至少两个通气孔24,挡板22通过转轴23与支撑框21转动连接,转轴23与角度调节件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当挡板22垂直于地面300时,经由通风口进入气膜主体建筑100内部的气体的流向为竖直向上;如图5和图6所示,使用角度调节件将挡板22转动一定角度后,挡板22相对于底面呈倾斜设置,如此,经由通风口进入气膜主体建筑100内部的气体的流向为倾斜向上,且与挡板22的倾斜方向相同。

通气孔24的数量比挡板22的数量多一个,当挡板22的数量为一个时,挡板22将支撑框21分为两个通气孔24。当挡板22的数量为多个时,各挡板22分别通过与其连接的转轴23与支撑框21转动连接,各转轴23平行设置。各挡板22的偏转角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通过对于各挡板22的角度及偏转方向的调节,可以调整气体进入气膜主体内部时的流向。

在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角度调节件包括齿轮51、齿条52和驱动器53,齿轮51套装于转轴23上,齿轮51与齿条52啮合,齿条52与驱动器53连接,驱动器53驱动齿条52往复运动。

驱动器53可以采用液压驱动方式或者电力驱动方式,当采用液压驱动方式时,驱动器53包括液压缸和伸缩杆,液压缸内设置有活塞,伸缩杆与活塞连接,伸缩杆伸出液压缸的一端与齿条52连接,通过改变液压缸内的液体量,从而带动伸缩杆沿液压缸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齿条52沿液压缸的轴向移动,当齿条52移动时,与齿条52啮合的齿轮51转动,从而带动转轴23转动,以使得挡板22转动,以改变挡板22的偏转方向及偏转角度。当采用电力驱动方式时,驱动器53包括电机、减速机和推杆,推杆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孔,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轴,减速机的输出轴设置有螺纹,以与推杆的螺纹孔配合,减速机将电机的动力传送到推杆处,从而驱动推杆沿其轴向移动。

如图7所示,当驱动器53驱动齿条52向左移动时,齿条52带动齿轮51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挡板22顺时针转动,向右侧偏转;同理,当驱动器53驱动齿条52向右移动时,齿条52带动齿轮51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挡板22逆时针转动,向左侧偏转。

在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角度调节件包括固定板61、固定盘62和锁销63,固定板61上设置有第一销孔,固定盘62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销孔64;固定盘62与支撑框21连接,转轴23的一端伸出支撑框21及固定盘62后与固定板61连接,锁销63穿过第一销孔并插入其中一个第二销孔64内。

举例来说,如图8和图9所示,在固定盘6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三个第二销孔64,固定板6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销孔,在图8中,第一销孔与位于固定盘62上方的第二销孔64对准,锁销63穿过第一销孔后插入第二销孔64中,此时,挡板22垂直于地面300。拔出锁销63后,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固定板61,从而带动转轴23转动,以带动挡板22转动到图9所示位置,使得第一销孔与位于固定盘62右下方的第二销孔64对准,将锁销63穿过第一销孔并插入第二销孔64,从而将挡板22固定到倾斜位置。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气膜建筑,包括气膜主体建筑100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除尘系统,除尘系统内的进气管路10与气膜主体建筑100连通。

除尘系统中,进气管路10可与气泵连接,通过气泵向气膜主体建筑100内通入气体。或者,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气膜建筑还包括换气室200,气膜主体建筑100和换气室200之间通过出气管路70和进气管路10连通,气膜主体建筑100与换气室200之间连通的进气管路10,与除尘系统中的进气管路10采用同一进气管路10。换气室200用于将气膜主体结构内的气体抽出并过滤,然后添加新的空气或者氧气与过滤后的气体混合后再输送到气膜主体结构内部。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设置于气膜主体建筑100的内部的边缘区域,除尘系统内的第二风扇42位于进气管路10的出风口与气膜主体建筑100的内壁之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