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洞口防护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1993发布日期:2018-07-20 20:18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地的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窗洞口防护栏杆。



背景技术:

当前,现有技术中的工程防护普遍采用两种,一种是钢管扣件防护,一种是定型化防护栏杆。普通的钢管扣件防护采用钢管及各类扣件组合而成,费时、费工且传统工艺工艺粗糙,稳定性差,加上所使用的钢管、扣件量大,往往成本高而安全系数并不高。而另一种定型化防护栏杆,虽然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但是焊制成型后大小固定,只能防护固定大小的洞口,有不小的局限性,后期工程结束后若无合适的工地周转就会成为一堆废铁,成本更加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且能对任意大小的窗洞口进行防护的窗洞口防护栏杆,以解决现有的防护栏杆存在费时、费工、成本高及稳定性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洞口防护栏杆,包括两组抱墙组件及连接在两组所述抱墙组件之间且长度可调节的连管,每组所述抱墙组件均包括开口大小可调节的U型架及与所述U型架的中间段连接的可调丝杆,两组所述抱墙组件的可调丝杆通过所述连管连接为一体。

其中,所述U型架包括第一板、第三板及长度可调节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及第三板顺次连接,以构成类U型的结构;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可调丝杆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板包括第一部及与所述第一部可滑动连接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上连接紧固螺栓,所述第一部的板面上开设沿所述第一部长度方向设置的导槽,紧固螺栓滑动卡置在所述导槽内。

其中,所述第二部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第二部通过所述滑块沿着所述导槽的走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及第三板均为钢板。

其中,所述连管包括内管及套接在所述内管上的外管,所述外管上开设有供所述内管移动的滑动腔。

其中,所述内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孔,所述外管上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通过调节管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孔插接,以实现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内管及外管均为钢管。

其中,每根所述可调丝杆上均装有紧固螺母,当所述连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根所述可调丝杆上时,通过所述紧固螺母卡紧所述连管,以实现所述连管与所述可调丝杆的固定连接。

其中,当所述连管套接在所述可调丝杆上时,所述连管与所述可调丝杆的重合段的长度不小于180mm。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洞口防护栏杆,包括两组抱墙组件及连接在两组抱墙组件之间且长度可调节的连管,每组抱墙组件均包括开口大小可调节的U型架及与U型架的中间段连接的可调丝杆,两组抱墙组件的可调丝杆通过连管连接为一体,固定牢靠,极大地提高了防护的安全性。具体使用时,可根据窗洞口的墙体厚度来相应调节U型架的开口大小,并可根据窗洞口的宽度来相应调节连管的长度,操作简便,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窗洞口的防护。同时,本申请提供的窗洞口防护栏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工艺简便,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窗洞口防护栏杆实施例的抱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窗洞口防护栏杆实施例的窗洞口防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板;2:第二板;3:第三板;4:可调丝杆;5:紧固螺母;6:连管;7:抱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窗洞口防护栏杆,包括两组抱墙组件7及连接在两组抱墙组件7之间且长度可调节的连管6,两组抱墙组件7分别与窗洞口两侧的墙体配合连接,连杆的长度则根据窗洞口的宽度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每组抱墙组件7均包括开口大小可调节的U型架及与U型架的中间段连接的可调丝杆4,可根据窗洞口的墙体厚度来相应调节U型架的开口大小,两组抱墙组件7的可调丝杆4通过连管6连接为一体,使用时,通过调节连管6的长度来调整两个抱墙组件7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窗洞口的宽度尺寸相符,并使两个抱墙组件7的U型架分别卡置在窗洞口的两侧墙体上,操作简便,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窗洞口的防护,灵活性好,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利于进行标准化生产及推广。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窗洞口防护栏杆,无需采用各类扣件,结构稳定性好,固定牢靠,极大地提高了防护的安全性;且本申请提供的防护栏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工艺简便,经济性好。

具体地,U型架包括第一板1、第三板3及长度可调节的第二板2,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顺次连接,以构成类U型的结构;第二板2与可调丝杆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U型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并通过调节第二板2的长度来调整U型架的开口大小,结构简单,调节简便,能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墙体厚度,以确保防护栏杆与窗体洞的墙体的连接效果,进而以保证安全性。优选的,U型架上可刷黄色油漆。

优选的,可调丝杠与第二板2的中间位置连接,一方面美观性好,另一方面使得第二板2的受力均衡,以利于进一步保证整个抱墙组件7的结构强度;第一板1与第二板2及第二板2与第三板3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加工工艺简便,价格低廉且固定效果好。其中,焊接作业可采用E43焊条,焊缝饱满,焊接牢固。

除上述之外,第一板1与第二板2及第二板2与第三板3还可通过粘接或铆钉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实施条件来选择适宜的连接方式。

优选的,第二板2包括第一部及与第一部可滑动连接的第二部,第二部上连接紧固螺栓,第一部的板面上开设沿第一部长度方向设置的导槽,紧固螺栓滑动卡置在导槽内。如此,可根据窗洞口的墙体厚度,通过第二部沿着第一部的导槽滑动来调节第一部与第二部的相对位移,进而使得调节后的U型架的开口大小与墙体的厚度相匹配,此时,通过紧固螺栓卡置在导槽内,以实现第一部与第二部的固定连接。操作简便,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便,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部的底部设有滑块,第二部通过滑块沿着导槽的走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通过底部设有的滑块沿着第一部的导槽的走向做直线往复运动,减小了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的滑动摩擦力,降低了操作者调节的劳动强度,便于提高整个防护栏杆的安装效率,经济性好。

优选的,第一板1、第二板2及第三板3均为钢板。在本实施例中,U型架采用钢板制成,钢板具有强度高、制造简便、施工周期短及装配性良好的优点,利于提高整个窗洞口防护栏杆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以进一步地提高防护的安全性。

具体地,连管6包括内管及套接在内管上的外管,外管上开设有供内管移动的滑动腔;内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孔,外管上开设有第二孔,第二孔通过调节管与其中一个第一孔插接,以实现内管与外管的固定连接。使用时,根据窗洞口的宽度,通过内管沿着外管的滑动腔移动来调节内管与外管的相对位移,进而使得调节后的防护栏杆的长度与窗洞口的宽度相匹配,此时,通过调节管将第一孔与第二孔插接,以固定连接内管与外管。操作简便,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便,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

优选的,内管及外管均为钢管。与上述类似,钢管具有强度高、制造简便、施工周期短及装配性良好的优点,利于提高整个窗洞口防护栏杆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以进一步地提高防护的安全性。

具体地,每根可调丝杆4上均装有紧固螺母5,当连管6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根可调丝杆4上时,通过紧固螺母5卡紧连管6,以实现连管6与可调丝杆4的固定连接。根据实际窗洞口的宽度,将连管6伸入两侧可调丝杆4,拧紧紧固螺母5,以卡紧连管6,结构简单,装拆简便。

优选的,当连管6套接在可调丝杆4上时,连管6与可调丝杆4的重合段的长度不小于180mm,以保证连管6与可调丝杆4的连接可靠性,进而确保窗洞口防护栏杆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以提高整个防护栏杆的使用安全性能。进一步优选的,可在连管6上刷红白相间油漆,间距为100mm。

优选地,本申请提供的窗洞口防护栏杆,材料的选择及尺寸可如下所示:第一板1及第三板3选用50×50钢板,钢板的厚度为4mm;可调丝杆4的直径为32mm,长度为250mm。另外,第二板2的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窗洞口的墙体厚度来确定,连管6的尺寸可根据实际窗洞口的宽度来确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洞口防护栏杆,其包括两组抱墙组件及连接在两组抱墙组件之间且长度可调节的连管,每组抱墙组件均包括开口大小可调节的U型架及与U型架的中间段连接的可调丝杆,两组抱墙组件的可调丝杆通过连管连接为一体,固定牢靠,极大地提高了防护的安全性。具体使用时,可根据窗洞口的墙体厚度来相应调节U型架的开口大小,并可根据窗洞口的宽度来相应调节连管的长度,操作简便,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窗洞口的防护。同时,本申请提供的窗洞口防护栏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工艺简便,经济性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