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柱与墙体交接处的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348发布日期:2018-09-05 01:28阅读:21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柱与墙体交接处的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日益普及,钢结构建筑功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在钢结构建筑中,竖向荷载通常通过直立的钢柱进行传导,而墙体则是采用砌块或者条板建造的。与传统的混凝土柱不同的是,钢柱和砌体墙之间由于基材不同,导致其黏合强度不足以长期支撑两者的紧密结合,因此当钢柱和砌体墙之间很容易出现裂缝,进而出现渗水现象。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两者之间填充防水材料进行密封或者在表明涂覆防水层,然而由于两者之间在开裂过程中受力较大,预先填充的防水材料或防水层也会随之出现裂缝,进而导致防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针对钢柱与墙体交界处设计经济、稳定的防水构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钢柱和墙体之间由于基材不同导致的开裂和防水结构失效的问题,并提供一种钢柱与墙体交接处的防水构造。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实现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钢柱与墙体交接处的防水构造,其具体做法为:在与钢柱交界处的砌体表面上沿钢柱柱身开设有凹槽,钢柱上沿钢柱柱身铺设有用于挡水的阻挡片,阻挡片一侧密合固定于钢柱上,另一侧伸入所述的凹槽中,且阻挡片连续布满钢柱与墙体交界处的至少一个横向断面;所述凹槽中除阻挡片占据空间之外的剩余空间填充有防水砂浆。

本实用新型中,阻挡片一侧需要完全贴近钢柱柱身,以固定线处不漏水为准,阻挡片需要在连续的横穿柱身的一个横向断面,但此处的横向断面不一定是标准的横截面,也可以是一个弯曲的断面或者与钢柱轴线方向不垂直的倾斜/折线形断面,只要能够保证水不会直接穿过阻挡片或者从阻挡片侧向渗入室内即可。在钢柱上连续布设的阻挡片插入凹槽中的防水砂浆中,因此外部进水突破缝隙的其他防水措施后,在阻挡片处被拦截,而且即使阻挡片与防水砂浆中有细微的缝隙,水通过该缝隙继续下渗的阻力较大,因此几乎不可能突破阻挡片进入室内。而且由于阻挡片在防水砂浆中具有一定的插入深度,因此即使钢柱与墙体之间出现裂缝,阻挡片与防水砂浆的过盈或间隙配合距离依然具有一定的冗余度,实现了防水结构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挡片横截面呈L型直角,阻挡片阳角的两个直角面中,一个直角面密合固定于钢柱柱身上,另一个直角面伸入所述的凹槽内。当然,阻挡片也可以是平板状的钢板,但优选为直角形状,以便于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挡片为材质为钢材。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挡片采用角钢或自折L型钢条,以方便获取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挡片固定于钢柱柱身的一个水平横截面上,以便于制作和固定阻挡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挡片与钢柱的固定方式为焊接固定。

作为优选,在钢柱与墙体交接处朝向室内一侧的表面分别涂覆基材相同的抹灰面层,其中钢柱表面的抹灰面层为喷涂石膏层,墙体表面的抹灰面层为石膏砂浆层,在钢柱与墙体交接处的抹灰面层中铺设有连续的抗拉材料层,抗拉材料层覆盖交接处的裂缝且两端通过固定件分别固定在钢柱与墙体上。

作为优选,在钢柱与墙体交接处的缝隙采用发泡聚氨酯进行填充。发泡聚氨酯使缝隙被充分填充,起到隔音消声、防水的效果。

作为优选,在钢柱与墙体交接处朝向室外一侧的表面铺设防水结构,起到多重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交界处的墙体上设置凹槽和挡水板,即使墙体和钢柱之间出现裂缝,也能够通过阻挡片和防水砂浆的配合实现防水功能。而钢柱与墙体交接处朝向室外一侧的表面铺设防水结构可以进一步起到多重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钢柱与墙体交接处的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尺寸单位均为mm, 下同);

图2为一实施例中钢柱与墙体交接处的防水构造的实现方式;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钢柱与墙体交接处的防水构造的实现方式;

图4为实施例4中钢柱与墙体交接处的防水构造的实现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钢柱与墙体之间存在一个交界面,墙体材质为砌块墙,与钢柱的钢材材质不同,因此两者无法长时间黏合,容易出现裂缝。本实施例中,预先在墙体与钢柱接触一面上沿钢柱延伸方向开设一条深度为50mm的凹槽,然后在钢柱上对应位置焊接一条水平方向延伸的角钢止水条,角钢阳角的两个直角面中,一个直角面密合焊接于钢柱柱身上,另一个直角面伸入所述的凹槽内20~40mm。然后在墙体的凹槽中填充满防水砂浆,钢柱与墙体之间的其他缝隙,采用发泡聚氨酯进行填充,不仅可以起到隔音消声作用,也可以减少可能渗入的漏水。

本实施例中钢柱与墙体的交接面是一个平面,因此只要在该平面的一个断面上设置一条水平的角钢即可。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假如交接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的平面,那么需要将角钢也同步做成对应的形状,使其满布与所有交接面的一个断面上。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钢柱上同时连接有三面墙体,其中容易开裂漏水的主要是图中水平方向的墙体。该墙体采用200mm厚的ALC条板,因此与实施例1相同,对墙体进行开槽,在钢柱上焊接角钢止水条然后向墙体的凹槽中填充满防水砂浆,向缝隙中填充发泡聚氨酯。另外,考虑到外墙的进一步防水,对条板墙和钢柱的室外一侧铺设岩棉板,然后继续在岩棉板上由下至上逐层施工 1mm厚防水透气层、次龙骨、10mm厚高密度纤维水泥板、真石漆。次龙骨在防水透气层和高密度纤维水泥板之间存在一个空腔,即使外部渗水穿透高密度纤维水泥板进入该空腔时,也会顺着空腔往下流,起到多重防水效果。该墙体室内一侧涂覆35mm厚的水泥砂浆,并在其中满布纤维网格布,室外一侧铺设岩棉板、 1mm厚防水透气层、次龙骨、10mm后高密度纤维水泥板和真石漆。

另外,图中上方的墙体为单钢板剪力墙,钢板上存在凸起的加劲肋,与其他墙体结构的铺设存在冲突。现有的做法是在砌体表面进行开槽,然后将加劲肋嵌入凹槽中,该工序极度费工费料。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在单钢板剪力墙的室内一侧采用与加劲肋等高的30mm厚水泥砂浆进行填充抹平,然后在找平面上铺设100mm厚的ALC条板和18mm厚水泥砂浆,由此实现了墙体的承重、保温等功能。本墙体上的水泥砂浆层与钢柱上的喷涂石膏层以及水平方向墙体上的水泥砂浆层之中均铺设一条镀锌钢板网,以提高整体性。另外,纵向的两面墙体外部需要考虑防水要求,因此其朝室外一侧在砌体之外铺设1mm厚防水透气层、次龙骨、10mm后高密度纤维水泥板和真石漆。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图中水平方向的墙体为ALC条板,由于其与钢柱的基材不同,因此容易产生裂缝,由此导致面层的水泥砂浆与喷涂石膏出现裂缝。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该问题,将与喷涂石膏相接处的抹灰面层中的水泥砂浆均替换为石膏砂浆,由此保持基材材质相同。交界处的面层中还铺设有镀锌钢板网,镀锌钢板网覆盖交接缝且两端分别固定于墙体和钢柱上,使面层形成一个整体。如图 3所示。经过申请人试验方向,当两者的基材相同时,大大增强了抹灰面层的抗拉强度。由于面层覆盖了钢柱与墙体的所有交接缝,即使下方的钢柱和墙体出现了开裂问题,上方的面层依然能够保持完整的连续性。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墙体为200mm厚砂加气砌块,因此与钢柱之间也存在开裂缝隙。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对两者的交接处进行开槽处理,在钢柱上焊接角钢止水条然后向墙体的凹槽中填充满防水砂浆,向缝隙中填充发泡聚氨酯。然后在室外一侧的墙体上铺设其余防水结构,如龙骨空腔等。为了减少面层开裂,也可视实际需要在面层中铺设网格布或者镀锌钢板网。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