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式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0405发布日期:2018-06-02 06:36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式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式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房地产的火爆带动了装修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当前装修过程中针对阳角护角转交的处理还是停留于直接对角处理,和铝合金等铝型材包裹处理,造成阳角转角处理简单、粗暴、材料利用率低,损耗大,因此针对阳角转角处理,设计一种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还是很有必要的。

现有的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基本采用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这样不能使得墙板重复利用,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式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材料互通性使用、组装过程快、生产成本低、拆装方便、使用安全,使阳角转角处理更为便利、简单。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式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包括与墙板相连的榫体,还包括若干个锁紧装置,分别位于榫体侧壁的两侧,所述两侧的锁紧装置上下交替设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杆以及与螺杆一端相连的转轮,所述榫体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朝外的开口槽,所述榫体上相对于墙板的位置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开口槽相连通,所述螺杆插设于通孔内,且前段与墙板螺纹连接,所述转轮位于开口槽内,所述开口槽的开口处设有封盖。

上述结构中,通过若干个锁紧装置与墙板相连,构成阳角转角护角结构。转动转轮带动螺杆,使得螺杆与墙板能够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通过锁紧装置实现了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可拆的目的,从而节约了成本,节省了资源。锁紧装置制作简单、组装过程快、生产成本低、使用安全、使阳角转角处理更为便利、简单。通过封盖将开口槽密封,封盖能够很好的防止水溶液或灰尘进入空腔内,从而防止了水溶液或灰尘对螺杆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上位于通孔与开口槽相连处设有阻挡部。

上述结构中,阻挡能够防止榫体相对螺杆移动,使榫体与墙板贴合的更紧密,从而增加了器连接的牢固度以及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盖上套设有密封圈。

上述结构中,密封圈能够增加封盖与开口槽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更好的防止水溶液或灰尘进入开口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榫体与墙板相连处通过加胶进行固定密封。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增加榫体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密封性,还能够保护螺杆不被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材料互通性使用、组装过程快、生产成本低、装饰效果明显、维护保养方便、拆装方便、使用安全,使阳角转角处理更为便利、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榫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墙板;2-榫体;21-开口槽;22-通孔;3-锁紧装置;31-螺杆;32-转轮;4-封盖;41-密封圈;5-阻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可拆式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包括与墙板1相连的榫体2,还包括若干个锁紧装置3,分别位于榫体2侧壁的两侧,所述两侧的锁紧装置3上下交替设置,所述锁紧装置3包括螺杆31以及与螺杆31一端相连的转轮32,所述榫体2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朝外的开口槽21,所述榫体2上相对于墙板1的位置处设有通孔22,所述通孔22与开口槽21相连通,所述螺杆31插设于通孔22内,且前段与墙板1螺纹连接,所述转轮32位于开口槽21内,所述开口槽21的开口处设有封盖4。

上述结构中,通过若干个锁紧装置3与墙板1相连,构成阳角转角护角结构。转动转轮32带动螺杆31,使得螺杆31与墙板1能够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通过锁紧装置3实现了墙体阳角转角连接结构可拆的目的,从而节约了成本,节省了资源。锁紧装置3制作简单、组装过程快、生产成本低、使用安全、使阳角转角处理更为便利、简单。通过封盖4将开口槽21密封,封盖4能够很好的防止水溶液或灰尘进入空腔内,从而防止了水溶液或灰尘对螺杆31的损害。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31上位于通孔22与开口槽21相连处设有阻挡部5。阻挡能够防止榫体2相对螺杆31移动,使榫体2与墙板1贴合的更紧密,从而增加了器连接的牢固度以及稳定性。所述封盖4上套设有密封圈41。密封圈41能够增加封盖4与开口槽21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更好的防止水溶液或灰尘进入开口槽2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榫体2与墙板1相连处通过加胶进行固定密封。能够增加榫体2与墙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密封性,还能够保护螺杆31不被损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